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古代哲学和《黄帝内经》的人体生命构成论

    作者:丁彰炫

      对于构成人的要素,中国古代哲学不但有气本体论之一分的见解,而且有精神与肉体二分的 思想,还有精、气、神或形、气、神三分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内经》都有影响。《内经 》主要采用一分、二分的人体生命构成论,此外,还有三分、四分、五分的人体生命构成思想,笔者认为四分、五分的构成论就是二分、三分的构成论的延伸,三分论是结合一分论和二分论的,二分论是渊源于一分的构成论的,即都本源于气一元论。又笔者认为《内经》的气包含物质的特性与精神的特性,因此气就是精神和肉体的共同基础,并可使两种要素协调统一的媒介体。于是笔者把这种人体生命观称“气本体论的形神合一观”,具体内容如下。  1 气—分论  人由气构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存在。 《管子》曰:“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管子.内业》),指出了精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内业》),提出了人亦是依靠精气而产生的 。“气者身之充也”(《管子.心术下》),认为人体是由气充满的。 《管子.枢言》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提出了气的有无是生死的关键,即他认识到宇宙万物都由精气而生成,人亦是靠精气来获得生命,总而言之,人体由气充满。《管子》此说,影响力比较大,《庄子.知北游》曰:“故万物一也……通天下一气耳”,提出天下万物都渊源于气,又《庄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认为人是气聚合形成的。而且《荀子.王制》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 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揭示了人和天地万物都以气 为存在的基础。《吕氏春秋》亦继承了管子的“精气说”。 另外,《冠子》提出了“元 气说”,即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并决定万物的形态和性质[1]。 然而《管子》不拘于此 ,他将意识的起源和精神活动都用精气说来解释。 例如,他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於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於胸中,谓之圣人”(《管子.内业》)。 提出了精气不但生成五谷、列星等有形物质,形成天地间的鬼神,而且可成为圣人的智 慧。    这种气本体论的思想是《内经》的基本思想,《内经》全篇都有所体现。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素问 .至真要大论》曰:“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指出了天气和地气相合产生万物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六节藏象论》曰:“气合而有形”,揭示了人亦是天地的气相合而产生的。 故《灵枢.决气》 曰:“余闻人有血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指出了精、气、津、液、血、脉只是一气而已;《灵枢.营卫生会》曰:“人受气於谷,谷入於胃,以传於肺,五脏六腑,皆以受 气。”指出了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亦是气在产生作用。 《内经》认识到精神 活动也受气的滋养并靠气的作用表现于外,云:“神者,正气也”,“血气者,人之神”(《 素问.八正神明论》),“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血者,神气也”(《灵枢.营卫生会》)。总之,《内经》受到了先秦时代气本体论的影响,认识到人体生命的根源就是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