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肝病毒感染产妇IL-12、IL-18表达与 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久江;吴新红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产妇IL-12、IL-18表达与胎儿宫内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93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脐带血分成宫内感染和宫内未感染,然后选取同时期HBsAg阴性的45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乙肝五项和细胞因子IL-12、IL-18、IL-4和IFN-γ,比较3组在相关指标上差异性.结果 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未感染组、对照组在IL-12、IL-18、IL-4和IFN-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内未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IL-12、IL-18和IL-4均呈显著负相关,和IFN-γ均为显著正相关,而IL-12、IL-18两者IL-4和IFN-γ之间均为显著负相关.而IL-12、IL-18之间则为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IL-12、IL-18可增强乙肝表面病毒感染T细胞反应和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促进IFN-γ生成,可作为治疗宫内感染新方法.

  • 产前、术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必要性探讨

    作者:王玲

    为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更好地避免经血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对产前、术前患者进行必要的血清感染指标的检测已成为临床检验的一项任务.为此,我们对手术或输血前病人及产前妇女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检测结果作一回顾性统计,现报道如下.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华;王卫国;马黎丽;王伟;化术静;张红安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protein,HBV-LP)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180例,其中HBV-DNA阳性患者130例,HBV-DNA阴性患者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LP、乙肝二对半(HBV-M)、前S1抗原(PreS1Ag)和前S2抗原(PreS2 A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采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结果 180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V-LP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LP表达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3,P<0.05);不同二对半模式的慢性HBV感染者,HBV-LP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HBV感染者中,HBV-LP阳性率高于PreS1Ag (P<0.01);HBV-LP阳性慢性HBV感染者ALT、AST水平高于HBV-LP阴性感染者(P<0.05).结论 HBV-LP表达与病毒复制有关,并参与对肝细胞的损伤.

  • 拉米夫定联合博尔泰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作者:张学武;周敏;胡国启

    为探讨拉米夫定与博尔泰力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价值,将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拉米夫定和博尔泰力联合治疗(LM组).另一组单纯接受拉米夫定治疗(L组),结果两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3.75%和89.2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LM组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L组(50%对17.85%,P<0.01和81.25%对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拉米夫定联合博尔泰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有效地提高HBeAg阴转率和ALT复常率,且有希望缩短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疗程.

  • 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洁丽

    目的 联合检测Pre-S1Ag与HBV"五项"标志物常见五种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了解前S1抗原(PreS1)在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采用酶标分析仪对2987例患者HBV五项血清标志物和PreS1抗原进行分析.结果 2987例HBsAg阳性血清前S1抗原阳性1941例;HBsAg阳性的五种模式HBsAg阳性的5种模式为,1.HBsAg、HBeAg、HBcAg(+),2.HBsAg、HBeAb、HBcAb(+),3.HBsAg、HBeAg(+),4.HBsAg、HBeAb或HBcAb(+),5.HBsAg(+)其他(-),其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80.95%(1207/1491),52.55%(534/1016),64.44%(29/45),36.10%(149/413),40.00%(6/15),经χ2检验,几种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能够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其阳性率高于HBeAg阳性率,是反应HBV复制的重要指标,因此,检测前S1抗原对HBV"五项"检测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 不同血清学模式乙肝患者的血清病毒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芳芹;张弘;魏群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的不同血清学模式与血清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和定量PCR方法检测78例乙肝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和HBV DNA含量,并将HBV DNA含量和患者肝功能中的主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8例乙肝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为83.3%(65/78),65例阳性患者的血清HBV DNA含量平均为5.78±1.12(对数值);慢性乙型肝炎和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的血清HBV DNA含量显著高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HBeAg或HBsAg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均显著高于HBeAg或HBsAg阴性组(P<0.01或P<0.05);在出现HBeAb血清转换组中,HBV DNA阳性率高达77.8%~78.6%;血清HBV DNA含量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无相关性(r=0.025,P>0.05),但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r=0.303, P<0.05).结论:HBV慢性持续感染可能与病毒复制活跃及病毒变异等因素有关;慢性乙肝患者在出现HBeAb血清转换时,并不表示病毒复制停止,而只是病毒复制水平降低;乙肝患者的肝损害与HBV复制有一定关系.

  •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作者:曾金华;戴云山;曹民权;胡小奎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标志的分布状况.方法:选择全市40家医院收治住院确诊PHC患者100例,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和抗-HCV检测.结果:PHC组HBV和抗-HCV的感染率分别为89.0%和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者的ARP(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93.0%和88.0%.HBV血清学标志在PHC的分布较高的是HBsAg、抗-HBc和HBsAg、HBeAg、抗-HBc组合.协同作用分析结果显示HBsAg、抗-HCV同时阳性者的OR值为46.28,较单一指标阳性的OR为高,也高于两者单独阳性的OR值之和.结论:HBV和HCV感染均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BV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 苗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俊光

    [目的]了解苗族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对台江县疾控中心2003~2005年检测的在校学生共计8260人运用酶联免疫法行乙肝"两对半"测定. [结果]HBsAg阳性率为11.48%,中学生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学生,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城区学生.感染模式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并有年龄、性别、城乡差异. [结论]该_应加强新生中HBV的检测,并采取乙肝疫苗接种等综合预防措施.

  • 乙肝病毒大蛋白与 HBV-DNA 相关性分析

    作者:袁军;陈立娟;解娟;张利侠;奚逢瑜;党小军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表达与 HBV 复制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299份HBV患者血清 HBV‐LP和 HBV免疫标志物,用FQ‐PCR法检测其 HBV‐DNA含量。结果:299份血清中 HBV‐LP阳性率68.6%,HBV‐DNA阳性率72.9%,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99份血清132中份HBeAg阳性,167份 HBeAg阴性;HBeAg阳性血清中 HBV‐LP阳性率93.1%,HBV‐DNA阳性率97.7%,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HBeAg阴性血清标本 HBV‐LP的阳性率49.1%,HBV‐DNA阳性率53.3%,二者阳性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在乙肝的不同表型模式上 HBV‐LP 和 HBV‐DNA 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 HBV‐DNA ≥106 IU/ml 时, HBV‐LP阳性率较高(92.7%);10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标本 HBV‐LP全部为阴性。结论:HBV‐LP与HBV‐DNA有良好的相关性,是 HBV复制的重要标志,检测 HBV‐LP对判断 HBV 复制,特别是对基层单位指导HBeAg阴性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作者:张留寿;任新红;肖美;朱桂芳;吴淑华;韩志静;钱霞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PHC)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标志的分布状况.方法 选择全市40家医院收治住院确诊PHC患者100例,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抗-HCV检测.结果 PHC组HBV和抗-HCV的感染率分别为89.0%和8.0%,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两者的病因(ARP)分值分别为93.0%和88.0%.HBV血清学标志在PHC的分布较高的是HBsAg、抗-HBc和HBsAg、HBeAg、抗-HBc及HBsAg、HBeAg这三个组合.协同作用分析结果显示HBsAg、抗-HCV同时阳性者的OR值为46.28,较两指标单一阳性的OR值明显为高,也高于两者单独阳性的OR值之和.结论 HBV和HCV感染均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BV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HCV感染是导致肝癌又一重要因素不可忽视.HBV和HCV双重感染对肝癌发生具有催化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