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物治疗及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李婷婷

    目的 探讨和研究药物治疗及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全部患者均于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前0.5h,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300 mg,PCI中自动脉鞘管内应用肝素100 U/kg.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之上,观察组患者于球囊扩张前或支架植入前,经导引导管向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 μg/(kg.min).1~3 min推注完,随后在PCI中及PCI后持续36 h静滴替罗非班0.15 μg/(kg.min).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患者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无复流发生情况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87,P=-0.4099);比较2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030,P=0.01 21);比较2组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35,P=0.0476).结论 在临床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药物治疗及急诊PCI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是临床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理想选择之一.

  •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后强化调脂治疗对无症状生存的影响

    作者:梁球;吴铿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强化调脂治疗对无症状生存的影响.方法:ACS74例(男52例、女22例,年龄40~78岁,平均60±9岁),均有胸痛、心悸、活动性呼吸困难,NYHA Ⅰ级24例、Ⅱ级21例、Ⅲ级29例,无严重心衰、心律失常、感染、贫血、慢阻肺和肝肾功能损害,非左主干病变.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非Q波急性心梗21例、Q波急性梗塞25例;合并高血压32例、高血脂40例、糖尿病8例;单支血管病变30例、多支血管病变44例;PCI成功达到完全血运重建,其中罪犯及病变血管122条,置入支架88个,选择支架直径:冠脉直径为1.1:1,释放压力为10~18大气压,支架直径2.50~3.50mm(平均2.75±0.35mm)、长度10~30mm(平均16±5mm).以上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A组(n=38)辛伐他汀20~60mg qd 3个月内调脂达标(TC<4.68mmol、TG<1.70mmol/L、LDL-C<2.60mmol/L),之后20~40mg qd维持12个月达标;B组(n=36)服用安慰剂不服调脂药物,两组其余治疗相同,包括阿斯匹林、噻氯匹啶、ACEI、硝酸酯类、β阻滞剂、钙拮抗剂、降糖药等.结果:PCI后3、6、12个月,两组血压、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A组调脂全部达标,B组血脂未达标;无症状生存(包括心电图显效率),A组分别为16/38(42.1%)、23/38(60.5%)、27/38(71.1%),B组分别为11/36(30.8%)、16/36(44.4%)、13/36(36.1%)其中死亡1例,A组明显优于B组(P<0.05~0.01).结论:ACS PCI后强化调脂治疗有助于改善无症状生存.

  • 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测定对胃癌的诊断意义

    作者:高海燕;于秀艳;汪杰

    胃蛋白酶原是胃粘膜消化腺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按其免疫原性不同分为两个亚型:PGⅠ、PGⅡ.血清PGⅠ值是反映胃粘膜形态和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测定PGⅠ可以反映胃粘膜病变程度,本文通过检测PGI探讨对胃癌筛查更为简单、无创的监测方法.

  • 血必净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旭锋;黄培培;吴昊;陈彦;张劲松

    目的:探讨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时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内皮素1(ET-1)、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动脉血气的表达状况及尿激酶(UK)溶栓或血必净抗炎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PTE模型组、UK组、血必净组、和UK+血必净组,每组6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动物模型.常规取造模前、造模后1、2、4、8 h行动脉血气分析、放免法测定TXA2和PGI2、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ET-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血气分析:模型组栓塞后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血必净组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UK及UK+血必净组后PO2指标较模型组提前好转;②放免法测定结果:TXA2、PGI2栓塞组1 h升高,2 h达高峰,4 h后开始降低,1、2、4 h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必净组、UK组及血必净+UK组均1 h升高,2 h达高峰,2 h后开始下降,且各治疗组高峰值均较栓塞组低.各组术前无显著性差异;1、2、4 h各治疗组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各治疗组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血必净+UK组浓度下降快,UK组次之,血必净组较慢.8 h各组无显著性差异;③病理检查显示:PTE组兔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血必净、UK组肺组织损伤较PTE组减轻,UK+血必净组肺组织损伤轻;④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TE组和血必净组ET-1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UK组和UK+血必净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TE后溶栓结合抗炎治疗可明显改善动脉血气,降低TXA2、PGI2炎症因子和ET-1介导的急性肺损伤,提示血必净能减轻APTE时的肺损伤,同时对患者开展溶栓治疗时,也要重视必要的抗炎治疗使用.

  • "乌梅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对血清PGⅠ、 PGⅡ水平的影响

    作者:朱子奇;聂平平;陈亮;肖辉煌

    目的 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照组予"曲昔派特"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评估疗效及PGⅠ、PGⅡ、PGⅠ/PGⅡ.结果 治疗组治疗慢性萎缩性炎有效率达77.0%,对照组有效率达56.7%,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PGI均较前升高(P<0.05),PGⅡ均较前降低(P<0.05),PGⅠ/PGII均较前升高.治疗组治疗后PGI、PGⅡ、PGI/PGⅡ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梅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明确疗效,且可升高PGⅠ、PGⅠ/PGⅡ,降低PGⅡ,提示可能具有改善胃粘膜病变情况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