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少年近视中调节功能异常的情况分析
目的 在近视患者中调节功能的检查是屈光检查的重要内容,通过测量、分析、诊断,对近视患者的调节状态进行观察、分析,近视调节异常的主要问题.结果 调节滞后患者占近视患者的主要部分.结论 根据患者在调节方面异常的不同表现,有选择的进行治疗是近视干预的重要措施.
-
调节训练对青少年近视眼高AC/A值的影响
目的:临床观察调节训练对青少年近视眼高AC/A值的影响.方法:观察2009年1~10月本院眼科门诊8~12岁近视眼并AC/A值>5的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除验光配镜外每天予调节训练,对照组仅予验光配镜,每月监测各患者AC/A值共3次.统计分析两组间AC/A值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时,两组AC/A值无明显差异;治疗2、3个月时治疗组的AC/A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节训练对青少年近视眼高AC/A值有一定的疗效.
-
调节训练对假性近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调节训练对治疗假性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濮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假性近视65例(116眼)儿童。分别测量训练前后裸眼视力、单眼Flipper周期、调节幅度(AMP),进行为期4周的调节训练。结果训练前116眼平均裸眼视力为(0.72±0.03),训练后为(0.94±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眼±2.00 D翻转拍40 cm处左、右眼训练前后每分翻转周期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调节幅度左、右眼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训练对于治疗假性近视效果良好,可提高裸眼视力,改善调节灵敏度,但调节幅度改变不明显。
-
调节训练对低度远视性矫正视力低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调节训练对改善低度远视性视力低下的效果,探寻治疗低度远视性视力低下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0.50~+2.50无屈光参差、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5~9岁的38名儿童.分别测量训练前后单眼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单眼Flipper周期、调节幅度(AMP).进行为期3周的调节训练.结果:训练前38名儿童双眼平均裸眼视力为0.59±0.11,训练后为0.88±0.0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2 2,P<0.05);训练前双眼平均矫正视力为0.61±0.14,训练后为0.96±0.0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3 1,P<0.05);训练后单眼±2.00D翻转周期左、右眼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训练后双眼调节幅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训练对于低度性远视性视力低下患者,调节灵敏度有明显改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但调节幅度改变不明显,提示此类患者的视力低下是由调节功能紊乱导致.
-
调节训练与近视儿童屈光度发展关系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调节训练对近视儿童屈光度发展的影响.方法 选择6 ~12岁近视儿童患者62例(117眼),根据近视程度分为3组:Ⅰ组(<-3.00D)48眼;Ⅱ组(-3.00D~-6.00D)37眼;Ⅲ组(>-6.00D)32眼,分析进行调节训练1年后的屈光状态、年近视增长幅度的变化.结果 同原近视增长幅度比较,调节训练后,年近视增幅显著减缓(P<0.05);不同近视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调节训练能有效延缓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发展,尤其对低中度近视患者控制的效果更为明显.
-
调节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眼肌调节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的疗效以及对远视屈光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度远视性弱视儿童101例(202眼),其中使用眼肌调节训练联合综合治疗的研究组49例(98眼),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52例(104眼).两组分别治疗1年以上,治疗结果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矫正视力为0.75±0.22,基本治愈率为62.24%(61/98),与对照组的0.54±0.20及23.07%(24/10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3~4岁、5~6岁、>6岁各年龄层进行分别比较后,发现6岁以下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远视等效球镜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眼肌调节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高度远视性弱视能有效降低远视屈光度,提高弱视疗效,需要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
调节训练对青少年近视合并调节滞后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调节训练对青少年近视伴调节滞后的作用.方法:青少年近视伴调节滞后患者200例(400眼),年龄7~15岁,等效球镜(-0.75~-5.75)D,平均(-2.09±1.49)D,将上述患者分为调节训练组和常规戴镜组.每组各100例(200眼).调节训练组除给予规范的医学验光配镜外,同时给予调节训练干预.常规戴镜组仅给予规范的医学验光配镜.半年后复查两组患者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及调节滞后量,对比两组患者有无差异.结果:半年后调节训练组与常规戴镜组相比,调节训练组的近视屈光度及眼轴的增长幅度均比常规戴镜组减少,调节滞后量亦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训练对青少年近视伴调节滞后的近视进展具有减缓作用.
-
调节训练与综合疗法治疗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眼肌调节训练联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的68例单眼高度远视性弱视的儿童,对观察组34例进行调节训练和综合疗法,对照组34例行常规综合疗法.两组均治疗1 a,并随访1 a,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矫正视力为0.86±0.20,基本治愈率为70.6%(24/34),与对照组的0.51±0.25及35.3%(12/3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6岁以下、6~10岁儿童比较预后,发现6岁以下儿童,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屈光度观察组的5.46±2.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0±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调节训练和综合疗法治疗远视性弱视可以提高治愈率,在临床上应推广应用.
-
调节训练对假性近视及视疲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调节训练对治疗假性近视的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视光门诊就诊的假性近视100例(183眼)儿童。分别测量训练前后裸眼视力、单眼Flipper周期、调节幅度(APM),进行为期6周的调节训练。结果训练前183眼平均视力为(0.81±0.03),训练后为(0.96±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眼±2.00D反转拍40cm处左、右眼训练前后每分翻转周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幅度左、右眼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训练对于治疗假性近视效果良好,可提高裸眼视力缓解视疲劳,改善调节灵敏度,但调节幅度改变不明显。
-
中周部加光镜片联合调节训练治疗儿童近视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周部加光镜片联合调节训练治疗儿童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07门诊就诊的儿童近视患者80例16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80眼。治疗组采用中周部加光镜片联合调节训练治疗近视,对照组则采用配戴普通单光框架眼镜的常规方法治疗近视,两组患者戴镜后每3 mo复查,1 a后观察各组近视进展指标、调节功能指标,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戴镜1a后治疗组病例裸眼视力、屈光度数、眼轴长度较戴镜前变化不大趋于稳定,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例裸眼视力较戴镜前下降,屈光度数增加,眼轴增长,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a后调节幅度与调节反应指标较治疗前改善,AC/A值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调节功能指标无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周部加光镜片联合调节训练治疗近视有助于延缓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发展,有助改善患者的眼部调节功能。
-
调节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调节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度远视性弱视儿童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调节训练联合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屈光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节训练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儿童高度远视性弱视能够有效降低远视屈光度,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