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调节灵活性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裘凯凯;吕帆

    调节灵活性的概念从提出并成功应用于临床诊断与训练双眼视异常,已经有20多年.现将调节灵活性的概念、测量方法、正常值、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等做一简要综述.

  • 使用计算机致调节不足伴假性近视一例

    作者:王小兵;赵世强;付锦红

    患者男性,10岁,因远近视力均下降2周、看书写字困难而就诊.近2周每天使用计算机约10小时.家族史:母亲近视1.00D.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8,左眼0.7,近视力右眼0.5,左眼0.6(徐广第近视力表).眼部检查无明显异常.验光:因患者要继续回学校上课,显然验光:右眼+0.25DS-0.5DC×170=1.0,近视力0.5;左眼+0.5DS-0.75DC×10=1.0,近视力0.6.单眼调节力测量:近视力表置于眼前33厘米处,当近用附加镜度增加至1.5D时,左右眼分别可以辨认0.9的视标,继续增加近附加镜度近视力不提高,即两眼调节幅度均为1.5D.采用Nidek公司ARK-730型调节测量仪(内置软件AA-1)测量调节紧张度(图1),从图1中可见右眼的调节基本放弃,表现同高龄老视患者;左眼虽努力调节(调节紧张),但调节幅度很小.初步诊断:调节性视疲劳.

  • 调节训练对假性近视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华德;魏琳

    目的:观察调节训练对治疗假性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濮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假性近视65例(116眼)儿童。分别测量训练前后裸眼视力、单眼Flipper周期、调节幅度(AMP),进行为期4周的调节训练。结果训练前116眼平均裸眼视力为(0.72±0.03),训练后为(0.94±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眼±2.00 D翻转拍40 cm处左、右眼训练前后每分翻转周期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调节幅度左、右眼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训练对于治疗假性近视效果良好,可提高裸眼视力,改善调节灵敏度,但调节幅度改变不明显。

  • 高档麻醉机潮气量补偿原理分析及对婴儿手术影响的探讨

    作者:郑焜;黄煌

    随着麻醉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功能日趋完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潮气量补偿技术.所谓潮气量补偿就是在容控模式下确保麻醉呼吸机上设定的病人潮气量如数提供给病人.相对早期的或档次较低未采用该技术的麻醉机,在供气给病人时,由于机内管路包括CO2吸收罐和驱动皮囊等压缩容积的影响,新鲜气体流量设置的影响,使得实际提供给病人的潮气量明显偏差于设定值.而且在新鲜气体流量调节后,潮气量也随之发生变化,流量调节幅度越大,潮气量变化也越大.这种情形显然对于病人尤其是婴儿病人麻醉通气管理很不利.

  • 多源磁共振技术——21世纪高场磁共振的发展方向

    作者:胡从云

    1 引言磁共振系统中的射频系统作为磁共振信号的激励和采集系统,对于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图像质量提高的关键系统.在高场磁共振发展成为趋势的现今,新的应用总是与新挑战接踵而至.在3.0T或更高场强下,人体和射频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B1场的分布呈现个体差异很大的不均匀性.为响应这一应用变化,飞利浦的研发人员提出了从发射源入手解决此类问题,独家推出了多源发射技术.多源发射使用多个独立的发射源,灵活调节幅度/相位等发射参数,进行个性化匀场,显著改善B1分布,使图像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能够提高扫描速度.

  • 视频显示终端作业人员眼调节幅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丽;姜伟;崔培胜

    目的 了解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人员的眼调节幅度状况,为VDT作业人员保护眼睛,预防与VDT作业相关的眼睛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对596名5年以上VDT作业人员和572名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直线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者眼调节幅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工龄、每周工作时间、屈光状态、屏幕类型5个因素是VDT作业人员的调节幅度下降的重要易感因素.结论VDT业可使作业者眼调节幅度下降,屈光不正者从事VDT作业更容易引发调节幅度下降.而且有随作业人员工龄、每周工作时间的增长加重趋势.

  • 主导眼评估及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的比较

    作者:王景慧;高祥璐;杨丽霞;邢秀丽;崔鹏云;曹瀚坤

    目的:分别测量注视性、运动性和知觉性主导眼,分析不同测量方法结果的一致性;测量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分析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调节功能的差异.方法:对80位近视眼志愿者,完全矫正后分别利用卡洞法测量注视性主导眼、用集合近点法测量运动性主导眼、附加镜片法测量知觉性主导眼.测量单眼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及调节灵敏度.结果:注视性与运动性、注视性与知觉性、运动性与知觉性主导眼结果一致性分别为k=0.48、k=0.32、k=0.37;双眼屈光差异越大,注视性与运动性主导眼测量结果一致性越低(r=0.732,P<0.05).运动性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调节滞后量具有显著差异(P<0.01),调节灵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全面评估主导眼;运动性主导眼具有更小的调节滞后量和更差的调节灵敏度.

  •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疗效观察

    作者:汤静;丁明;于海霞

    目的:探寻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假性近视患者38例,应用±1.00D~±2.00D 反转拍行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复方托吡卡胺眼液睡前点眼,2个月后与治疗前进行裸眼视力、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有无视疲劳症状的比较,并分别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患者裸眼视力、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治疗后有视疲劳症状的患者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复方托吡卡胺眼液睡前点眼对假性近视具有较好疗效.

  • 调节训练对低度远视性矫正视力低下疗效观察

    作者:王华德

    目的:观察调节训练对改善低度远视性视力低下的效果,探寻治疗低度远视性视力低下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0.50~+2.50无屈光参差、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5~9岁的38名儿童.分别测量训练前后单眼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单眼Flipper周期、调节幅度(AMP).进行为期3周的调节训练.结果:训练前38名儿童双眼平均裸眼视力为0.59±0.11,训练后为0.88±0.0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2 2,P<0.05);训练前双眼平均矫正视力为0.61±0.14,训练后为0.96±0.0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3 1,P<0.05);训练后单眼±2.00D翻转周期左、右眼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训练后双眼调节幅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训练对于低度性远视性视力低下患者,调节灵敏度有明显改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但调节幅度改变不明显,提示此类患者的视力低下是由调节功能紊乱导致.

  • 眼调节幅度与近视眼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洁;吕帆;于旭东;涂昌森

    目的评价不同屈光状态下的眼调节幅度特点,分析调节幅度在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眼调节幅度与近视眼的因果关系.方法被测者共35人,其中男17人(48.6%),女18人(51.4%),年龄19~35岁,平均26.49±3.33岁.所有被测者均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每眼矫正视力均≥1.0.移近法测得左眼调节幅度,采用SPSS9.0应用软件包对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近视组AMP明显高于正视组;②正视组、轻度近视和中度近视组三组之间AMP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正视组低,其次是轻度近视和中度近视;③正视组、迟发性近视组和早发性近视组三组之间AMP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正视组低,其次是迟发性近视和早发性近视.④对调节幅度和近视屈光度做相关分析后,可见AMP随着近视屈光度的不断加深呈现上升趋势,直线回归方程为AMP=9.952-0.764*屈光度.⑤将AMP和近视发生与否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为AMP可能是近视发生的原因之一.结论高调节幅度可能是引发近视的原因之一,而弱的交感神经和强的副交感神经可能是引发高调节幅度,继而引发近视的解剖学因素.

  • 近距离工作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金鸥;乐园罗

    目的 探讨近距离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 以28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眼动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16,-0.495及-0.463,P均小于0.05);考虑到AC/A与调节滞后相互关联,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仍有相关性(r=-0.383,P<0.05).结论 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调节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丹;李军;陈光;鲁静;赵越;叶红

    目的 研究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比较其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差别.方法 23例能配合检查的单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并与同期就诊的12例(24只眼)正视儿童作对照比较.结果 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5.43±1.33)D和(6.45±2.19)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0.781,P=0.451;t=1.072,P=0.293).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为(13.22±1.61)D,与正视儿童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0,P=0.006),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为(6.36±1.40)次/min,与正视儿童眼无明显差别(t=1.542,P=0.137).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与弱视眼调节幅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94,P=0.032),调节灵活度的比较无明显差别(t =1.286,P=0.212).结论 儿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调节幅度明显低于非弱视眼及同龄正视儿童,其非弱视眼的调节幅度与同龄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调节灵活度无明显差别.

  • 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眼调节功能临床观察

    作者:李丹;鲁静;陈光;赵越;赵桁;邱丽

    目的 研究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比较其与正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差别.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1例能配合检查的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非弱视儿童(1.0 D≤双眼等效球镜差<2.5 D),采用改良移近法及正负球镜翻转法分别测量单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以及双眼调节灵活度,并与同期就诊的20例正视儿童作对照比较.结果 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的单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6.54±1.33)D和(6.95±2.19)次/min,正视儿童的单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分别为(16.26±1.97)D和(6.74±1.98)次/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9、2.276,P =0.028/0.108,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双眼的调节灵活度(4.45±2.09)次/min,正视儿童双眼的调节灵活度(5.95±1.97)次/min,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20,P=0.006,P<0.05).结论 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儿童双眼调节灵活度明显低于正视儿童,单眼的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与同龄正视儿童无明显差别.

  • 两种拟调节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对比分析

    作者:田芳;张红;胡尊霞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术后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视功能.方法 30例白内障患者按自愿原则,采用非随机对照方式分成两组,试验组①10例患者(10只眼)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试验组②20例患者(30只眼)植入+3.0D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6个月以ETDRS视力表检测患者佳矫正远视力及在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中距离视力,综合验光仪检测近点及调节幅度.结果 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试验组①佳矫正远视力为(-0.21±0.06)LogMAR,近视力为J3/40cm,试验组②为(-0.23±0.09)LogMAR,近视力为J1/35cm,两组比较近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试验组①术后主观近点为(39±10)cm,试验组②为(35±9)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试验组①术后调节幅度为(1.94±0.13)D,试验组②为(2.08±0.6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均可使患者的视近困难得以改善.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

  • 儿童远视性弱视眼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的研究

    作者:李丹;李军;吕亚静

    目的 比较不同程度远视性弱视眼与正视眼之间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的差别.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1~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能配合检查的远视性弱视儿童50例92只眼,按弱视程度分为中度弱视组(A组),轻度弱视组(B组),弱视治愈组(C组).正常儿童组(对照组)20人40只眼,采用改良移近法测量调节幅度(AMP),正负球镜翻转测量调节灵活度.结果 A组、B组、C组及对照组AMP平均值分别为(13.07±1.72)D、(14.17±1.60)D、(15.55±1.26)D、(16.09±1.11)D,调节灵活度平均值分别为(5.77±2.00)次/分、(5.13±1.67)次/分、(5.06±1.56)次/分、(5.45±2.19)次/分,结果显示A组和B组AMP均分别显著低于C组及对照组(P<0.05).C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7).各组调节灵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A组及B组中AMP与矫正视力呈正相关(r=0.487,P=0.007),AMP与屈光度无显著相关性(r=-0.236,P=0.218).结论 与同年龄正常眼相比,远视性弱视儿童眼调节幅度降低,调节幅度与弱视程度有显著相关性.调节灵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视觉训练对非弱视性视力低下56例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王华德;张清生;沈兰;韩二营;魏琳;吴丹

    目的 观察视觉训练对治疗非弱视性视力低下患者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濮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数为-1.00 +3.00 D、无屈光参差、无固定性斜视、两眼矫正视力相差<2行、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5~12岁的56名儿童,进行为期四周的视觉训练,比较视觉训练前后双眼矫正视力、裸眼视力、Flipper周期、调节幅度(AMP).结果 56名儿童双眼平均裸眼视力训练前后分别为0.53±0.13和0.91±0.14(t=3.26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前后双眼平均矫正视力分别为0.59±0.12和0.98±0.05(t=3.37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前后单眼±2.00 D翻转拍40 cm处,右眼分别为5.8±2.6周期和18.2±1.7周期(t=13.6285,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左眼分别为6.3±1.9周期和18.5±1.3周期(t=12.8354,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训练前后调节幅度右眼分别为8.9±2.5 D和15.1±1.2 D(t=20.162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训练前后左眼分别为8.6±2.2 D和15.3±1.1 D(t=21.6218,P <0.05).结论 视觉训练对于非弱视性视力低下患者,可明显改善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幅度,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随之可明显提高,提示此类患者的视力低下是由调节功能紊乱导致.

  • 托吡卡胺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调节幅度的影响

    作者:李晓红

    目的 评价托吡卡胺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调节幅度的影响.方法 治疗前以镜片法分别测量受试者左眼调节幅度,受试者每晚睡前以0.25%托吡卡胺滴眼液点双眼各一滴,治疗1个月后以同样方法测量同一眼的调节幅度.采用SPSS15.0应用软件包对不同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轻度近视组AMP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中度近视组AMP治疗后有一定有改善,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托吡卡胺滴眼液可显著提高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调节幅度.

  • 视功能训练对调节功能影响的初步报告

    作者:谷振宏;孙思淼;刘群;谷建文;王立群

    调节是眼重要的视功能之一,是指正常眼或经屈光矫正后的人眼能通过改变眼的屈光状态,使眼前不同距离的物体能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的能力.反映调节功能的参数有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调节灵敏度 ( accommodation facility,AF)、正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RA)、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及其比值(PRA/NRA)等[1],众所周知,近视、弱视、老视、视疲劳等患者的调节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紊乱.我所用自行研制的视功能训练仪对部分近视患者开展调节功能训练,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 短波光防护眼镜控制儿童近视发展的效果评估

    作者:蒋丽君;朱永唯;郭志丽;蔡建奇;沈志新;章友美

    目的 观察短波光防护眼镜对儿童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本院眼科屈光门诊就诊的近视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配戴短波光防护眼镜)和对照组40例(配戴普通眼镜).随访并比较2组配镜3、6、12个月后屈光度、眼球轴长、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的变化.结果 2组屈光度增长量和眼球轴长增长量在配镜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镜6个月后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5),配镜12个月后试验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2组调节幅度在配镜3、6、12个月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调节灵敏度在配镜3、6、12个月后,试验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短波光防护眼镜能延缓儿童近视度数及眼轴增长,增加调节灵敏度,对控制儿童近视发展安全、有效.

  • SMILE术后调节功能变化

    作者:陈晓琴;王雁;杨悦;李晓文;刘瑞林;李丽华

    目的:研究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双眼视及调节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3-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接受SMILE的近视散光患者2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测量调节功能参数,包括单眼调节幅度(MAA)、单眼调节灵敏度(MAF)、双眼交叉柱镜法(BCC)测量的调节反应、正相对调节(PRA)及负相对调节(NRA).不同时间段之间参数的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MAA在SMILE手术后1周下降,术后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18,P=0.002);MAF及PRA在SMILE术后1周轻微下降,术后3个月较术前显著增加(F=8.090,P<0.001;F=5.466,P=0.002).BCC测量的调节反应及NRA在术后各个时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45,P=0.071;F=0.536,P=0.659).结论:SMILE可暂时性降低调节功能,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好转.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