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机采和手工血小板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和手工采集血小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32例,按分层随机原则分为机采组(16例)和手工组(16例),分别采用机采血小板和手工采集血小板进行治疗,测量治疗前以及输注后1h和24 h的外周血小板并计算CCI和PPR.结果 机采组血小板输注后1h和24 hCCI均高于手工组(P<0.05),机采组的1h和24 h PPR均高于手工组(P<0.05).手工组共5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机采组共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经检验,机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组(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优于手工采集的血小板.
-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制备方法的质量监测结果
目的:通过建立和规范浓缩血小板的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探讨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的影响因素,确保血小板的质量,提高血小板在临床输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 - 2001)体检合格献血者的血液400ml(2u),采血顺畅足量,观察血液不同离心速度相同的离心时间的方法(富含血小板血浆法),对收集血小板进行质量检测.结果:C组(2100r/min × 6min),22℃离心所制备浓缩血小板收集效果好,红细胞和白细胞混入量少,经统计学分析P<0.01,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质量监测,使我们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临床应用达到满意的效果.
-
应用干细胞分离仪分离脐血与传统手工分离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脐血处理的关键问题是提高干细胞的回收率及实现处理过程的标准化和可重复化,实验对此进行探讨,比较干细胞分离仪与传统羟乙基淀粉手工法分离脐血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5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完成.①脐血来源:39份脐血采自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命医院妇产科健康顺产新生儿脐带,产妇均知情同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仪器分离组17份、手工分离组22份.②实验方法:仪器分离组收集脐血称质量,计算体积,在开始处理前20 min缓慢加入相当于20%脐血体积的60 g/L羟乙基淀粉.仪器分离组按仪器要求自动分离,分离终体积20 mL.手工分离组50 g离心5 min,压浆板压出全部血浆以及18 mL红细胞移至无菌空袋,500 g离心13 min,自动压浆板压出血浆,保留20 mL终体积样本.③实验评估:采用全自动计数仪进行检测有核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数量.流式细胞仪分析CD34+含量.结果:采用干细胞分离仪处理浓缩脐血,有核细胞回收率为(89.7±3.4)%,CD34+细胞回收率为(98.8±5.1)%,红细胞去除率为(55.2±16.7)%,均比手工分离组分离效果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同时,仪器分离组有核细胞回收率、CD34+细胞回收率的标准差均明显低于手工分离组(3.4 vs.15.3;5.1 vs.10.3).结论:相比传统的羟乙基淀粉手工分离法,干细胞分离仪脐血分离浓缩效果理想,且结果标准误小,数据稳定.
-
45例机采和手工血小板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机采血小板与手工采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机采和手工血小板治疗效果.结果:机采组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较手工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采组输血不良反应较手工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较手工分离血小板显著.
-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输注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57例患者共80次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数据,按照血液病组和非血液病组分组,分别计算其输注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血液科和非血液科患者有效率分别为53.97%、52.94%,总有效率为53.7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病组与非血液病组有效率基本相同.
-
2种血小板在血液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并比较机采血小板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对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5例血液病随机分为机采组:29例,输注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手工组:16例,输注手工分离制备的浓缩血小板1个治疗量(机采和手工血小板均以10U为1个治疗量).输注前复查患者及献血者ABO和Rh血型并作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输后1、24h计算2组患者的CCI及PPR.结果 输注血小板后的疗效,2组均是输注次数少者好于输注次数多者;而输注机采血小板的疗效又好于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结论 对于血液病患者而言,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输注机采血小板的疗效优于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