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两种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应用. 方法 整群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2月间于该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绳梯组采用绳梯穿刺法进行穿刺,扣眼组采用扣眼穿刺法进行穿刺,对比观察两组的穿刺效果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 结果 扣眼组的穿刺疼痛相比绳梯组的次数较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8,P<0.05);扣眼组的穿刺成功率也要高于绳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18,P<0.05). 扣眼组中形成血栓的患者例数为4例,而绳梯组形成血栓的患者例数为8例,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7,P<0.05);扣眼组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例数为5例,而绳梯组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例数为12例,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5, P<0.05).结论 扣眼穿刺法相对于绳梯穿刺法具有一定优势,扣眼穿刺法可有效避免穿刺时的疼痛,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形成血栓、血管瘤以及内瘘狭窄或闭塞等,而且该方法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
单针内瘘扣眼穿刺和绳梯穿刺在疑难内瘘患者中的价值对比
目的 探讨单针内瘘扣眼穿刺和绳梯穿刺在疑难内瘘患者中的价值对比.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使用绳梯法穿刺,研究组使用单针内瘘扣眼法穿刺.记录两组患者穿刺次数,比较两组穿刺及透析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Kt/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相较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拔针后穿刺口止血时间更短、穿刺点渗血率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单针内瘘扣眼穿刺相较绳梯穿刺能明显提升疑难内瘘患者的一次成功率及透析效率,减少出血,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扣眼穿刺法与绳梯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常规血液透析患者中,扣眼穿刺法与绳梯穿刺法应用效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609例患者,结果显示,在常规血液透析患者中,使用扣眼穿刺法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绳梯穿刺法,且渗血、血管瘤、血管狭窄、感染的发生率方面明显降低,优于绳梯穿刺组.结论:扣眼穿刺法的应用,与传统的绳梯穿刺法相比,具有成功率高、痛苦小的优点,且能减少渗血、血管狭窄、感染等并发症,可广泛推广应用于常规透析患者.
-
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比较绳梯穿刺法和区域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血管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影响,以便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方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40例新建内瘘手术的患者(观察组),采用绳梯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将2009年1月以前采用区域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血管瘤形成、血栓形成和内瘘闭塞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管瘤形成、血栓形成和内瘘闭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绳梯穿刺法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法,临床上可优选绳梯穿刺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
-
绳梯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干预价值探析
目的:研究绳梯穿刺法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干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期间收治的新建内瘘手术的患者,将56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28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区域穿刺法(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绳梯穿刺法(观察组).对比两组新建内瘘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新建内瘘手术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28.57%(P<0.05).结论:采用绳梯穿刺法维持血液透析,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