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形成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卫生经济学研究

    作者:詹海涛;孟红旗;张继平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模式综合管理治疗重症血栓形成性脑梗死(CI)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将130例重症(CI)患者随机分为SU组(68例)和非卒中单元组(62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SU模式治疗及常规治疗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多脏器功能衰竭(MOF)发生率、病死率,神经功能(NIHSS)、生活能力(Barthel)、社会功能(OHS)评价及人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人均药费、人均康复费.结果:治疗后,与非SU组比较,SU组感染率、MODS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降低;NIHSS、Barthel、OHS评定显著改善;人均住院时间、人均药费显著减少.2组人均住院费无显著差异,SU组人均康复费显著增加.结论:在总体相同的经济投入下,卒中单元模式对重症(CI)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普通住院治疗模式.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春华;陈洋;王保中;张思维

    目的 :针对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病情,评价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88名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患者并将其分为治疗及对照组,每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用药为静滴疏血通(6ml,1次/天)、常规口服阿司匹林片(100mg,1次/天),治疗组用药在疏血通及常规阿司匹林片的基础上加用静滴依达拉奉(30ml,2次/天).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治疗持续1周及治疗持续2周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较对照组,治疗组能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 :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的治疗方法处理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病情,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血清D二聚体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的关系

    作者:常霞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血清D二聚体(D-D)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 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医院收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9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D-D水平,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2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根据CT完成大直径的测定.结果 观察组血清D-D、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0例患者32例神经轻度损伤,47例中度损伤,11例重度损伤.且患者损伤越严重,血清D-D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血清D-D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中29例脑梗死小面积,42例中等面积,19例小面积,脑梗死面积越大,血清D-D水平越高,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D-D水平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性,对判断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