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56层螺旋CT组合后处理技术在肋间后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思远;王国臣;张惠英

    目的 评价256层螺旋CT不同组合后处理技术在肋间后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患者行256层螺旋CT胸部双期增强扫描检查,将患者分为A组(MPR+VR)、B组(MPR+CPR)、C (MPR+MIP)组,用3种不同的组合后处理技术观察肋间后动脉.结果 A组肋间后动脉的总显示率为87.35%,B组为83.54%,C组为94.19%,C组与A、B组的总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对于肋间后动脉大体解剖形态的显示率高于A、B组(P<0.05).结论 应用MPR+MIP组合后处理技术能使肋间后动脉的走行等解剖结构得到良好的显示.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肋间后动脉的解剖学显示

    作者:陈伟彬;冯莉;宋思远;宫凤玲;张惠英

    目的 初步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肋间后动脉的解剖学显示价值,为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提供相关解剖学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因怀疑胸部占位性病变或纵隔大血管病变行胸部双期增强扫描患者(除外累及肋间后动脉的患者)的肋间后动脉影像学资料.记录每对肋间后动脉的显示情况、起点方位、管径大小、走行及共干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肋间后动脉血管成像共显示肋间后动脉1831支,总显示率为94.19%.左侧肋间后动脉的显示率为93.62% (910/972),右侧肋间后动脉显示率为94.75%(921/972).13例(12.04%)为相邻2支肋间后动脉共干,与右侧支气管动脉共干的肋间后动脉共有58例(53.70%).左侧肋间后动脉大部分起自胸主动脉的后壁(约6点位置);右侧肋间后动脉大部分起自胸主动脉的后壁、右后壁和右壁(约8点及9点位置),并且由上而下自胸主动脉的右壁向胸主动脉的后壁移行.两侧肋间后动脉由上而下,逐渐增粗,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第11肋间后动脉的外径粗.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肋间后动脉解剖学特征,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