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分析

    作者:陆霞娟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接治的20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为观察组,通过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将200例患者分为A级73例为观察A组,B级96例为观察B组,C级31例为观察C组,另外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4组受试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35.8±12.4) U/L、(55.3±12.7)U/L、(68.9±19.1)U/L比(79.4±16.5) U/L]、C反应蛋白[(5.2±2.1) mg/L、(25.4±7.9) mg/L、(33.6±11.4) mg/L比(42.7±16.9)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观察B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观察C组,观察A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阳性率(>65 U/L)和C反应蛋白阳性率(> 10 mg/L)均高于对照组[74.0%(148/200)比5.0%(5/100);68.5%(137/200)比8.0%(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C反应蛋白会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越严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

    作者:樊荣华;韩芳吉;马中弟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4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病与肝功能分级之间有紧密的关系。本组所选140例肝硬化患者中,有67例患者被诊断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占总人数的47.85%。A级肝功能患者中,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为20.59%;B级肝功能患者中,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为50.70%;C级肝功能患者中,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为68.57%。结论:通过分析和总结,发现肝功能的损伤程度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即肝功能损伤程度越大,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越高;肝功能损伤程度越小,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病率越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也是如此。因此,在治疗中,首先要对患者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胃镜检查,在检查结果基础上再展开进一步的治疗。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分类和诊断认识

    作者:王虹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一种在肝硬化或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以下简称门脉高压)患者中极为常见但却被严重低估的疾病,虽然其较少导致肝硬化或非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大出血,但仍然值得临床重视。门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病变,除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外,尚有非静脉曲张疾病,其中PHG较为常见。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大多数为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其他出血原因与非肝硬化患者类似,包括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导致这类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还有PHG和胃窦血管扩张(gastric antral vascular ectasia,GAVA)。当 PHG 是导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唯一原因时,表现为胃黏膜弥漫性渗血,而不是曲张静脉等其他病变导致胃肠道出血和全身贫血。由于PHG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别于其他病因的出血,本文就PHG的诊断、分类和发病机制等现状和进展论述如下,以期引起临床重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