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切迹疝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李晓卫

    目的:探讨对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病人30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常规开颅减压术(A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脑疝复位术(B组)及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小脑幕裂孔切开术(C组)三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3组疗效.结果:预后: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分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分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更适合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小脑幕裂孔切开术.

  • 小脑幕裂孔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富华;郎洪刚;陈弼政

    目的:探讨小脑幕裂孔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基础上给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脚间池、环池、四叠体池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出院时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幕裂孔切开术可有效缓解脑疝所致的脑干继发性损伤,并促进脑疝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重度颅脑损伤脑疝时应用小脑幕裂孔切开术的临床经验

    作者:孙旭;魏明海;苗红

    [目的]探讨小脑幕裂孔切开术在救治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作用.[方法]对1999~2004年收治的23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继发脑干伤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的基础上加行小脑幕裂孔切开术.[结果]GCS3~5分9例,6~8分14例,恢复良好12例(52.1%),中残5例(21.7%),重残3例(13.8%),植物生存1例(4.3%),死亡2例(8.7%).[结论]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有利于缓解颞叶钩回疝及继发脑干伤,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

  • 超低位大骨瓣开颅治疗重型颅脑创伤98例

    作者:李金亮;袁晓兵;陈小平

    目的 探讨治疗重型颅脑创伤脑疝病人更为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98例重型颅脑创伤合并有颞叶沟回疝患者采用超低位大骨瓣开颅基础上加行小脑幕裂孔切开术.结果 GCS3~5分38例,GCS6~8分60例,恢复良好59例(60.2%),中残19例(19.4%),重残10例(10.2%),植物生存4例(4.1%),死亡6例(6.1%).结论 超低位大骨瓣开颅基础上行小脑幕裂孔切开可进一步提高脑疝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 小脑幕裂孔切开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郁树亮;黄耀光;陈华

    目的 探讨小脑幕裂孔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2004-06~2007-10期间收治的4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有小脑幕裂孔疝的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加行小脑幕裂孔切开术 .结果 恢复良好24例(54.6%),中残6例(13.6%),重型4例(9.1%),植物生存4例(9.1%),死亡6例(13.6%).结论 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有利于缓解小脑幕裂孔疝所致的脑干继发性损伤,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效果比较

    作者:叶金海;魏林平;欧兰珍;李根英;李成龙;叶军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各34例,A 组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B 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脑疝复位术治疗,C 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B、C 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76%、79.41%、88.23%,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A 组和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大脑后动脉梗死和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更适合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

  •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双侧大脑半球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作者:许爱刚;王一芳;赖福生;王正伟;陈昌;吴章泽

    选择我院2006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外伤导致的双侧大脑半球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16~52岁,平均32.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0min~2h;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均臆8分;入院头颅CT检查均存在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脑肿胀。按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依次纳入双额大骨瓣减压术组(对照组)及双额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组(联合组)。对照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8~52岁,平均33.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0min~2h;术前GCS评分3~5分8例,6~8分18例;双侧瞳孔缩小18例,单侧瞳孔散大5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联合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8~49岁,平均32.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0min~2h;术前GCS评分3~5分7例,6~8分18例;双侧瞳孔缩小18例,单侧瞳孔散大4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