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降糖、控压及调脂并重的临床观察

    作者:闫颖

    目的:讨论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同时给予达标的调脂,控压后胰岛素应用剂量及血糖控制情况.方法:68例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及血脂异常的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8~10mmol/L,均为初次胰岛素(INS)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单独使用INS治疗,使空腹血糖(FBG)达4.4~6.1mmol/L.餐后2 h血糖4.4~8.0mmol/L.治疗组在上述用药及降糖标准下同时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使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及阿托伐他汀使低密度脂蛋白(LDL-C)<2.5 mmol/L,观察治疗4周及20周后患者HbA1c及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每日INS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加周后治疗组每日INS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HbA1c也较对照组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综合降糖、降脂、降压可显著减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INS用量,并对三者共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减少血管并发症有显著临床意义.

  • 二甲双胍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控压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彩娟;黄锡藩;杨俊锋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降糖和控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4例,联合组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仅使用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以及低血糖发生率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血糖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有良好的降糖和控压效果,临床疗效佳,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控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钟俊涛;蓝业平;蒋宏辉;刘鸿军;高建雄;何华;胡小连;陈新彬;杨玲;黄朝存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控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中就诊的高血压患者500例,均采用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血压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干预前,Morisky 问卷得分高于干预前(P <0.05)。结论医院-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控压效果。

  • 小鼠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作者:孙振威;王波;夏厦;张珊;王震;赵莲;赵敬湘;周虹

    目的 建立3种小鼠失血性休克模型,比较血压、血气、血细胞计数等指标,为失血性休克相关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32只雄性BALA/C小鼠随机均分为失血30%控量组(V1组)、失血40%控量组(V2组)、35-40 mmHg控压组(P组)和对照组(Control组),通过股动脉插管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连续监测血压,90 min时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和血细胞计数.结果 Control、P组平均动脉压保持稳定,分别为(90.4±1.2)mmHg、(37.8±1.0)mmHg,血压波动性分别为(3.05±0.16)%、(2.64±0.23)%;V1、V2组平均动脉压均在放血完毕后5 min左右进入平台期,分别为(64.0±2.9)mmHg、(47.2土3.4)mmHg,血压波动性分别为(13.66±2.29)%、(16.57±3.01)%;血气检测结果中Control、V1、V2、P组相比较,Hb (g/dL)为14.9±0.7、11.9±0.4、11.2±0.3和10.4±0.6(P<0.01),Hct(%)为45.5±2.1、36.5±1.2、34.4±1.0和32.0±1.6(P <0.01),Lac(mmol/L)为3.6±0.8、2.4±0.4、3.6±0.3和5.0±1.1(P <0.01),K+(mmol/L)为4.2±0.3、4.0±0.3、5.0±0.2和5.6±0.8(P<0.01);血细胞计数结果中Control、V1、V2、P组相比较,RBC(10×12/L)为10.58±0.55、8.84±0.42、8.39±0.46和7.71±0.54(P <0.01),WBC(10×9/L)为8.24±2.54、4.32±1.06、3.57±0.75和4.12±0.80(P <0.01),Plt(10×9/L)为724±80、661±103、577±66和607±94(P >0.05).结论 失血30%、40%控量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过程接近临床,适于失血性休克后代谢情况、病理生理、存活情况及治疗策略的研究.35-40 mmHg控压组休克程度重、血压波动性较小,适于失血性休克后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药效学、器官损伤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