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宋奇;郭卫春;代国;邱波

    目的 探讨颈椎动态稳定器置入术(DCI)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单节段颈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患者,按照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DCI组(24例)和ACDF组(36例).临床评价指标主要如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术前、术后3,12个月颈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N)和上肢疼痛评分(VAS-A),颈部疼痛与残疾量表(NPAD),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影像学结果包括: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ROM)、颈椎整体角度(C2-7 Cobb角)结果.结果 DCI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低于ACDF组(P<0.05).DCI组和ACDF组术后临床疗效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VAS-N、VAS-A、NPAD评分和EQ-5D评分:两组术后3、12个月随访结果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组术后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ACDF组术后12个月ROM较术前明显增加(P< 0.05);DCI组术后12个月较ACDF组减小(P<0.05).ACDF组术后3个月C2~7 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CI与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在中短期随访中临床效果满意.DCI能有效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与ACDF相比,能更好地保护脊柱的运动.

  • 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3-4节段邻近节段病变与性别的关系

    作者:王朝君;冯艳红;张晓丽;杜淑娟;王喜;张双伟;范金鹏;徐凤周;王韦江

    背景:腰椎的结构复杂,腰椎内固定融合后会出现关节突肥大性关节炎,关节退行性病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为了防止邻近节段关节发生病变,近年来临床上已经将过去坚强的融合固定转变为尽量保留活动度的弹性固定,但效果仍不理想。同时目前关于腰椎邻近节段病变的影响因素尚无定论。目的:研究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3-4节段病变与性别的相关关系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07至2016年行L4-5、L5-S1椎间植骨融合后患者200例,按照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及女性组,各100例,对比两组的L3-4节段发病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不同的融合位置以及融合范围下L3-4节段发生病变情况较多,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较高,且融合部位方位角位移运动范围较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是L4-5、L5-S1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3-4节段病变独立相关影响因素之一。说明性别是影响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3-4节段邻近节段病变的因素之一,女性内固定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升高。

  • 脊柱融合后邻近节段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杨洋;樊天佑;陈永强

    邻近节段病变是脊柱融合的长期并发症,随着脊柱融合手术的增多,其发生率越来越高.融合使邻近节段产生有意义的应力量,使椎间盘内压力增加,关节面载荷增大,活动度加大.邻近节段病变的危险因素很多,这些危险因素所起的确切作用目前并不明确,研究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积极寻求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我们面临的难点课题.

  •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病变研究

    作者:刘洪;Hirokazu Ishihara;智慧明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以及预测其发生的因素.[方法]1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接受颈椎前路椎体间融合术患者,行术后症状的评价,神经学检查及系列放射学检查,分析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与临床和影像学参数的关系.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统计,各参数与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u检验和t检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2~19 a,平均9.4 a.112例患者中有19例(17%)出现了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其中男12例,女7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未出现症状邻近节段病变的患者比率,5 a时比率为89%,10 a时为84%,17 a时为67%.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病例中,术前脊髓造影上邻近节段硬膜有明显压迹或MRI上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病例(P分别为0.0 087及0.0 299,双样本t检验).而其他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7名患者因保守治疗无效而进行了手术.[结论]当术前脊髓造影或MRI显示该节段存在无症状性椎间盘退变时,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与融合的节段数、术前颈椎曲度、椎管的直径或融合节段的曲度都无关.

  • Coflex棘突间固定装置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价值

    作者:郑晓青;昌耘冰;李梦远;何宇翔;郑秋坚

    目的:评价Coflex棘突间固定装置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随访期>5年的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5例,其中Coflex组54例,融合组6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JOA、ODI、VAS、SF-36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增加量、椎间隙高度丢失量及Pfirrmann分级评定。结果两组间临床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椎间活动度增加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椎间隙高度丢失量较Coflex组明显(P<0.01);融合组相邻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进展较Coflex组明显(P<0.05)。结论 Coflex植入术和融合术临床疗效相当,并能延缓影像学上的邻近节段病变。

  • 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徐灿华;吴增晖;郑轶;张清顺

    目的 探讨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vertebral fusion,XLIF)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中的初步应用,阐明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21 ~119个月(平均47.3个月)后,出现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及对应的腰腿痛症状患者,采用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9例.其中,邻近节段病变发生在融合节段上方8例、下方1例;表现为腰椎间盘突出4例、腰椎管轻度狭窄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轻度狭窄2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退变性侧凸1例.根据手术前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法)判断手术效果.结果 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提示单节段邻近节段病变,行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手术时间(65.6±15.0) min,出血量(27.8-5.6)mL,术中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的发生,住院(5.7±1.1)d;末次随访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分别为2.8±1.9、23.5±3.7,较术前(7.9±2.7、13.0±5.1)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腰椎极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病变,手术损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理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