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对策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内损伤术时发生急性脑膨出的4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出现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以及经过处理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膨出出现的原因包括急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出血、晚期脑疝和长时间血肿压迫、以及创伤性休克和低血压等几个原因.结论 患者在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主要是因为急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出血等原因,发生急性脑膨出后,患者病情紧急.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不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急性脑膨出的原因以及治疗对策进行研讨,有助于日后挽救患者的生命.
-
颅脑损伤术后尿崩6例原因分析及护理
颅脑外伤尿崩症多发生于颅底骨折或闹底部挫裂伤者,且多为暂时性尿崩症,及时诊断、治疗和护理,预后往往良好。作者将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尿崩症的护理体会做一汇报,便于和同行们共勉。
-
大剂量舒芬太尼在颅脑损伤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中采用大剂量舒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麻醉药物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实施小剂量舒芬太尼方案麻醉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患者实施大剂量舒芬太尼方案麻醉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脑电双频指数变化情况等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脑电双频指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于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中,有效地抑制了患者插管后大幅度升高的血压和心率,较好地维持了麻醉深度,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B超诊断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B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行颅脑损伤术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6例,按照数字表法有56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行常规颅脑损伤术.观察组行B超诊断联合颅脑损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脑膨出到再次手术时间以及入院、出院、出院后90d的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急性脑膨出到再次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GO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出院时GOS评分以及90dG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在诊断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持续滴注鼻饲营养预防颅脑损伤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持续滴注鼻饲营养预防脑损伤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90例接受颅脑损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行早期持续滴注鼻饲胃肠营养,对照组行早期传统完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监测两组患者24 h氮排出量、血糖及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计算两组患者肌酐-身高指数(CHI).结果 观察组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46.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1周24 h氮排出量和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及4周时CHI和P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持续滴注鼻饲营养用于脑损伤术后患者,能显著减少术后消化系统并发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这可能与其能改善脑损伤患者术后高代谢状态有关.
-
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梗死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1993年3月至2006年12月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患者2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发病机制,根据不同情况,手术中注意保护损伤区域边缘血管、彻底冲洗硬膜下腔、适当减少止血药物用量及时间、早期给予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能量合剂,予针灸、理疗及高压氧治疗,加强功能锻炼等综合处理方法.结果 按格拉哥昏迷评分标准:良好8例,中残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主要发病机制为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血管损伤,脑血管受压、拉长、扭曲痉挛致供血区缺血,术前术中大剂量应用脱水剂,术后的低循环血容量,医源性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