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合成HBcAg多肽干预灰旱獭感染HBV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素元;黄星;邹林樾

    目的研究合成HBcAg多肽干预灰旱獭感染HBV的作用.方法合成筛选的HBcAg多肽Ⅰ、Ⅱ二个片段;选对HBV-DNA产生血清反应的10个灰旱獭,均分5组实验:第一组HBV-M全阴性单注HBcAg多肽Ⅰ、Ⅱ.第二组HBV-M全阴同注多肽Ⅰ、Ⅱ和含HBV-DNA的人血清.第三、四组为HBcAb+组注多肽Ⅰ、Ⅱ.第五组为HBV-M全阴注生理盐水对照组.结果第一组注多肽后28 d HBcAb\++伴有酶血症,190 d时出现抗-HBs+持续存在210 d.第二组注射后观察305 d HBV-M仍为全阴性.第三、四组注后随访150 d和360 d HBV-M均为阴性.第五组(对照组)无任何反应.结论选择的多肽片段有阻断HBV感染和使HBcAb转阴的作用,即抗-HBV的作用.

  • 旱獭及其防制

    作者:第五进学;刘福祥;葛永玲;高翔

    旱獭是我国大的啮齿动物,属于松鼠科(Sciuridae)旱獭属,又称哈拉(甘肃、青海)、雪里猫(四川).我国分布的旱獭的三种,即灰旱獭(M.bobac)、喜马拉雅旱獭(M.himalayana)和长尾旱獭(M.caudata)等,其中喜马拉雅旱獭分布广、危害大,该旱獭的体型肥胖粗壮,成年旱獭的身长可达500毫米左右,体重5~9公斤,尾短、耳小、爪牙锐利,四肢粗壮,适于挖土.

  • 2001-2010年昌吉州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分析

    作者:白克重;沙拉木

    昌吉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史鼠疫流行较严重的地州之一,解放前共发生人间鼠疫三起,其中:呼图壁县2起,分别为1914年,死亡9人、1918年,亡37人;玛纳斯县1起,为1938年,死亡80人.解放后共发生人间鼠疫四起,分别为:1959呼图壁县雀儿沟镇克里木赛,死亡1例;1961年玛纳斯县清水河乡车路沟,死亡1例;1972年呼图壁县雀儿沟镇齐林布尔湖,死亡1例;1987年玛纳斯县清水河乡煤窑沟,死亡2例.自1988年后,我州积极开展了人与动物间鼠疫防治工作,系统地开展监测及预警预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昌吉州人间鼠疫已得到有效控制,已连续23年无人间鼠疫发生,保障了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动物间鼠疫仍然对昌吉州存在威胁,是今后鼠疫防控工作的重点.

  •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作者:田富彰

    青藏高原山地高寒草甸草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简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属(Marmotae)动物是松鼠科Sciuridae中的穴居种类,分布在亚欧北部及北美。目前世界上本属动物已知有14种(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草原旱獭Marmota bobak、阿拉斯加旱獭Marmota broweri、花白旱獭Marmota caligata、堪察加旱獭Marmota camtschatica、长尾旱獭Marmota caudata、黄腹旱獭Marmota flaviventri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阿尔卑斯旱獭Marmota marmota、明氏旱獭Marmota menzbieri、美洲旱獭Marmota monax、奥林匹亚旱獭Marmota olympus、蒙古旱獭Marmota sibirica、温哥华旱獭Marmota vancouverensis)等,分布在我国的旱獭有4种(灰旱獭、长尾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蒙古旱獭),它们均为我国不同草原景观类型中鼠疫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喜马拉雅旱獭(Matmota himalayana)是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的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及毗邻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地区的各类高寒(高山)草甸草原,1954年首次自该动物体内分离出鼠疫菌,并逐步确立了喜马拉雅旱獭在青藏高原地区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的地位。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的人群中有类似于鼠疫流行的记载,但无确切的科学依据。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院喇嘛经中记载,1754年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塔瓦部落因剥食旱獭引起肺鼠疫暴发流行,死亡多人,同时感染了甘肃夏河拉卜楞寺前来诵颂经的喇嘛,于是波及寺院引起肺鼠疫流行,死亡100余人。1903年又在该寺院的向日藏部尼(向日奇部尼)村有小流行,死亡17人。据地方老中医、喇嘛反映,青海省贵南、同仁、祁连、光九、元海、河南等县以及甘肃省夏河地区有类似鼠疫的流行。西藏佛经中对于啮齿动物及人类患此病亦有详明记载。谢彬在1917年著《新疆游记》所述,1912~1913年和田、于田、洛浦三县瘟疫流行情况与鼠疫相似。上述记载虽不十分确切,但已指出,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就可能有鼠疫流行。

  • 2015年新疆温泉县鼠疫防治监测分析

    作者:甫拉提·伊明江;叶敏;夏木西丁·呼拿洪;刘鸣涛

    目的 分析2015年新疆温泉县鼠疫监测点阿拉套山及别珍套山鼠疫疫源地的调查结果,了解并掌握该疫源地的范围以及旱獭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为防治鼠疫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系统收集2015年温泉县在鼠疫疫源地监测中有关旱獭动物间鼠疫流行的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生态学、血清学和病原学分析. 结果 2015年5月与7月路线法调查灰旱獭密度分别为0.69 ind/hm2和0.50 ind/hm2,定点法密度分别为3.0 ind/hm2和2.3 ind/hm2,7月比5月降低;采集各种动物活体脏器181份,其中捕获旱獭47份,长尾黄鼠134份,取动物肝、脾按“四步法”分组检验,未检出鼠疫杆菌;检验自毙旱獭材料30份,分离出12株鼠疫菌,其中灰旱獭脏器10份分离出鼠疫菌,从病死灰旱獭体外蚤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分离出1株鼠疫菌、草原硬蜱(lxodes crenulatus)分离出鼠疫杆菌1株. 结论 2015年在温泉县阿拉套山及别珍套山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内检出了鼠疫菌,说明该疫源地旱獭动物间鼠疫流行猛烈.

  • 灰旱獭和长尾黄鼠寄生蚤生态位的研究

    作者:张渝疆;曹汉礼

    目的研究新疆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体外寄生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及其在时间和营养资源上的变化.方法用生态位的原理和方法.结果 (1)在时间资源维上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主要寄生蚤类都占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而次要媒介的生态位宽度则相对较小;(2)在营养资源维上,人蚤、似升额蚤、宽新蚤和猫栉首蚤4种蚤在5~8月生态位宽度为0.5,以一种宿主作为其营养源.方形黄鼠蚤5月和6月的生态位宽度为0.5,7月和8月略高于0.5;谢氏山蚤和方形黄鼠蚤的类似,表明这2种蚤在数量较多的6~8月可偶尔扩散到其他宿主.斧形盖蚤和腹窦纤蚤6月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5和0.597 9,以一种宿主为营养源,7~8月2种蚤的生态位宽度迅速上升,超过0.8接近1,其中以7月高,表明这2种蚤在这一时期对2种宿主的选择有一定的趋同性;(3)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主要寄生蚤之间在时间资源维上存在较高的生态位重叠,而次要寄生蚤之间的重叠值则较小.结论在营养资源维上不同宿主的蚤类,在气温较低的5月和6月生态位完全不重叠或重叠值较小,而同种宿主蚤类则完全重叠或重叠值较高.7月不同宿主的蚤类发生生态位重叠,而同种宿主蚤类的生态位重叠有所下降;8月各种蚤类的生态位重叠与7月发展趋势相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