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田七口服液对缺血性肠炎患者血清中I-FABP、D-LAC、Fg水平的影响观察

    作者:樊红革;彭林

    目的:探讨田七口服液在缺血性肠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肠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田七口服液10 mL,3次/d;对照组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1次/d.两组均经药物加常规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FABP、DLAC、Fg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0%,与治疗前比较,血清I-FABP、D-LAC及F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血清F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清I-FABP、D-LA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P>0.05).结论:田七口服液治疗缺血性肠炎疗效显著.

  • 腹腔感染大鼠肠粘膜通透性改变与I-FABP表达关系

    作者:赵延东;丁连安;姚如永;刘路光;侯钦猛

    目的:观察腹腔感染大鼠肠屏障损伤后肠道通透性的改变与I-FABP表达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的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仅行简单的剖腹手术)和腹腔感染(采用CLP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腹腔感染模型)术后12h、24 h、36h、48 h组,每组8只,相应时间点处死大鼠后,测定血浆D-乳酸和I-FABP含量.结果:腹腔感染后12h,大鼠血浆D-乳酸含量开始增加(P<0.05),血浆I-FABP含量也开始增加(P<0.01);血浆D-乳酸含量在24 h达到高值(P<0.01),血浆I-FABP含量在36h达到高值(P<0.01).大鼠血浆D-乳酸水平与I-FABP具有显著相关性(r=0.626,P<0.01).结论:腹腔感染状态下,肠屏障严重受损,肠粘膜通透性的改变与血浆I-FABP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 运脾散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3水平的影响

    作者:林淑萍;黄兰珍;颜彩兰;李美仙;陈玲玲;杨秀玲;郑燕云;詹淼淋;陈淑花;庄菁

    目的:观察运脾散对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依据脓毒症指南给予标准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选用运脾散治疗,对两组VEGF/I-FABP及治疗5、28 d全因死亡率等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EGF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I-FABP含量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5 d全因死亡率为10.0%,28 d全因死亡率为25.0%,对照组患者5 d全因死亡率为12.5%,28 d全因死亡率为25.0%,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暂未发现运脾散可以有效影响脓毒症患者VEGF、I-FABP及治疗5、28 d全因死亡率.

  • 七氟烷预处理对小儿体外循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琳;王瑞婷;贺克强;凡小庆

    目的:评价围体外循环期七氟烷预处理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预处理组( S组)和对照组( C组),每组15例。 S组在中心静脉成功置管后开始吸入浓度2%的七氟烷至CPB开始,C组不给任何吸入麻醉药。在CPB前( T1)、停止CPB后即刻( T2)、CPB结束后2h(T3)、CPB结束后6 h(T4)和CPB结束后24 h(T5)五个时间点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标本,测量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两组患儿CPB前(T1)的I-FABP、DAO、IL-6和TNF-α的血清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PB前(T1)相比较,两组患儿CPB停止后各时间点的I-FABP、DAO、IL-6和TNF-α的血清浓度均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S组的I-FABP、DAO、IL-6和TNF-α的血清浓度在CPB停止后各时间点均较C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小儿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中有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受损。(2)2%七氟烷预处理对围体循期炎症反应可能有抑制作用,对肠黏膜膜屏障可能有保护作用。

  • 急性肠缺血状态下I-FABP表达及诊断意义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海坤;王敏华;朱贤森;周小青;杨斌;殷青辉;刘晓平;曾祥福;胡艳;曾祥泰

    目的: 在急性肠缺血不同时间段,检测I-FABP在肠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及其血清浓度的变化,并探讨I-FABP在急性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和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只,两组内再随机分成6小组,每组8只.实验组结扎肠系膜上动脉,对照组仅行腹腔开关术.各小组大鼠分别对应在手术后0.5 h,1 h,2 h,4 h,8 h,12 h从右心室中抽取静脉血检测I-FABP浓度,其后处死大鼠,切取病变肠管制成石蜡切片,行常规HE染色及运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肠组织中I-FABP进行染色.结果: I-FABP主要表达在肠粘膜上皮绒毛,肠粘膜下层、甚至肌层也有少量的表达.在肠缺血1 h内,肠管及肠腔内I-FABP阳性颗粒数逐渐增多,1 h后逐渐下降,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ABP: 实验组在肠缺血0.5 h开始升高,1 h达峰值(290.24±156.69)μg·L-1 ,之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ABP平时主要存在于肠粘膜上皮细胞中,急性缺血时,肠粘膜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I-FABP迅速表达释放至肠壁组织和肠腔内,并被吸收至血液中.因此,血清I-FABP对急性肠缺血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D-乳酸、i-FABP作为肠屏障功能障碍预警指标的生物学意义

    作者:高帆;许青文;徐鹏远

    随着现代医学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肠屏障功能这一新生名词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巨大进展,外科医生也逐渐重视这一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预防、治疗之.选取合适的血浆生物学标记物作为对肠屏障功能障碍诊断的实验学依据成了近年来该项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肠道细菌发酵产物D-乳酸在肠黏膜通透性增加时大量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且其代谢较慢,故可作为反映肠屏障功能障碍特异性较好的生物学标记物.i-FABP特异性表达于小肠黏膜细胞,其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在外周血中检测到,研究发现肠屏障功能障碍发生早期其血浆水平就会显著升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