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误诊1例分析

    作者:孙铁成

    乳腺是一终身变化的器官,乳腺发育情况、年龄、月经周期、妊娠、经产情况、哺乳以及内分泌等多种因素均可对乳腺X线表现产生影响.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是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临床上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多发生于绝经前妇女,表现为无痛性边界清楚的乳腺肿块,现将临床所见报告如下.

  • 阴囊中隔内表皮样囊肿1例

    作者:孙小林;娄善华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3岁.因阴囊内发现无痛性肿物逐渐增大8年余入院.患者缘于8年前无意中发现阴囊内出现一约1.0 cm×1.0 cm大之圆球形无痛性肿物,边界清楚,质硬,无疼痛及触压痛,无放射痛及牵涉痛,当时未进行任何诊治.该肿物逐年逐渐缓慢增大,近1年来该肿物增长较快,现约为6.0 cm×4.0 cm×4.0 cm大,仍无任何不适症状,现患者要求手术治疗而入院.无寒战发热,无尿急、尿频、尿痛,无肉眼血尿,无身体消瘦、体重减轻,无乏力,食欲睡眠正常.否认阴囊部外伤及手术病史.入院后查体:阴囊表面皮肤正常,在双侧睾丸附睾后方可触及一约6.0 cm×4.0 cm×4.0 cm大肿物,呈椭圆形,质韧,位于阴囊中隔后1/2部位,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明显移动性,无明显囊性感及波动感,无触压痛,与阴囊皮肤无粘连,阴囊皮温正常;双侧睾丸、附睾均正常;肿物透光试验阴性;肛门正常.辅助检查:彩超检查提示:阴囊内可探及低回声不均质实性肿物,大小约为5.5 cm×3.5 cm×3.0 cm,边界清楚,可见有完整包膜回声,CDFI显示肿物内可探及星点状血流信号;双侧睾丸、附睾、精索静脉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尿常规、空腹血糖、凝血系列检查、肝功能、肾功能、乙肝五项、甲肝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梅毒抗体等辅助检查均基本正常;癌胚抗原(CEA) 4.73 ng/mL,肿瘤相关抗原199(CA19-9)16.39 U/mL,甲胎蛋白(AFP)2.10 IU/mL,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胸部腹部X线片检查、心电图检查均正常.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阴囊内肿物切除术.采用在阴囊中隔肿物表面的阴囊皮肤上之纵形切口,长约6.0 cm.依次切开阴囊皮肤、肉膜、精索外筋膜及各层筋膜、显露出阴囊内肿物;术中见该肿物位于阴囊中隔后1/2部位,阴囊睾提肌与精索内筋膜之间;肿物约为5.5 cm×4.0 cm×4.0 cm大,呈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包膜表面无曲张之静脉,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质韧,囊性.术中充分暴露出该肿物,于阴囊睾提肌与精索内筋膜之间、肿物的周围采用锐性方法进行分离,将肿物周围组织分开剥离,直至肿物完全剥离切除并移出体外,术区出血点钳夹并结扎止血,冲洗术区,用纱布擦干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查术区无活动性出血及渗血后,用可吸收缝合线将精索内筋膜、提睾肌及精索外筋膜连续缝合,逐层缝合皮下组织和肉膜、阴囊皮肤,结束手术.切除之肿物呈囊性,囊内为豆渣样物,送病理检查.

  • 腮腺脂肪瘤1例报告

    作者:朱秀华;朱辞名;张力;鲍海宏;华泽权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5岁,10 d前无意间发现右耳前肿物,无痛,进食时无明显肿胀感,曾口服抗病毒药物(具体药名及剂量不祥),未见明显疗效,入沈阳军区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手术史、外伤史、饮酒史、吸烟史。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右侧耳屏前腮腺区可触及肿物,大小约2.0 cm ×2.0 cm,质中,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黏连,无牙痛,颞下颌关节活动正常,开口型、开口度正常。右腮腺导管口无红肿,挤压右腮腺区,导管无溢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CT影像表现:右侧腮腺区可见类椭圆形低密度,边界清晰,大小约2.9 cm ×1.5 cm,CT值约为-100 Hu,余未见明显异常(图1、2)。 CT影像诊断:右侧腮腺病变,考虑腮腺脂肪瘤。术前诊断:右腮腺脂肪瘤。治疗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耳屏前竖形切口,长约3 cm,行右腮腺脂肪瘤切除术。手术设计图见图3。病理诊断为腮腺脂肪瘤。术后未发生耳颞综合征、面瘫、涎瘘等并发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