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蓄电池企业作业工人职业卫生行为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刘林立;睢罡;刘王轩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蓄电池企业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7月某市某蓄电池企业作业工人28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42例,对照组未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而研究组则接受系统与灵活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比较两组铅作业工人的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铅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法律知识了解度、铅危害知识知晓度、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以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准确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铅作业工人的血铅浓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蓄电池企业作业工人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铅作业工人职业卫生行为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还能显著提升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值得推广.

  • 深圳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铅污染状况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作者:刘清香;刘松;廖日炎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蓄电池生产企业铅污染状况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蓄电池生产企业2011-2015年工作场所铅危害监测和铅作业工人在岗期间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该企业2011年铅危害监测合格率低(44.44%),2012年合格率显著提升(79.17%),2013-2015年合格率均为100%.2011-2015年在岗期间563人,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血铅超标88例,超标率为15.63%,岗前检查1 042人,发现血铅超标33例,超标率为3.17%,两组人员血铅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55,P<0.01).2011-2015年铅作业在岗工人血铅超标率呈下降趋势,各年度血铅水平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32,P<0.01),2011年血铅超标率及血铅浓度达轻度中毒水平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各年.结论 人体血铅水平与作业环境铅浓度有关,设置合理的排毒通风设施,切实降低工作场所铅浓度,是控制铅污染、防治职业铅危害的关键措施.

  • 基于ICP-MS探讨蓄电池厂工人尿中铅与其他微量元素的相关性

    作者:金永久;黄伟华;金艳红

    探讨蓄电池厂工人尿中铅与其他微量元素的相关性,为铅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用ICP-MS分析蓄电池厂工人尿中铅与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蓄电池厂25名工人尿中铅超标者为8人,超标率为32%.发现尿铅与尿锌、硒、铬、锰含量呈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3、0.848、0.775、0.895.提示,长期暴露在铅环境下易发生铅中毒并引起体内其他元素含量的变化,铅中毒者补锌和硒可能有助于铅的排除.

  • 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危害通风防护措施研究

    作者:石远;陈献文;郭艳秋;周倩倩;王欢;谢景欣

    目的 掌握铅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提高防护水平,减轻职业病危害.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了解生产工艺、工人接触危害因素方式、通风防护设施状况及其整改前后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局部排风罩控制风速等关键因素,研究通风防护措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结果 生产工艺以手工机械和半自动化操作为主;采取整改措施,采用密闭罩、外部排风罩周边加设围挡、提高控制风速至1.0~1.7 m/s等措施,铅尘(烟)浓度点合格率由整改前43.7%提高到83.3%.结论 原通风防护设施存在结构性缺陷,维护保养不善.改进生产工艺,科学设计局部排风装置,缩小铅尘(烟)的逸散范围、合理确定/修正控制风速是有效控制铅烟(尘)危害的关键措施.

  • 某蓄电池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作者:张金龙;秦宏

    目的 对某蓄电池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与检测检验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 建设项目的 总平面布置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卫生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锑及其化合物、硫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苯酚、粉尘、噪声、高温等.部分铅作业岗位铅烟、铅尘浓度不稳定,整改前铅烟浓度TWA为0.004~0.023 8 mg/m3,STEL为0.004~0.349 mg/m3,铅尘浓度TWA为0.012~5.569 mg/m3,STEL为0.023~11.185 mg/m3,整改后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 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 某蓄电池企业迁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作者:张霞;高金平;孙广文;吴世达;王莹

    目的对某蓄电池企业迁建工程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分析项目投产运行后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方法采用类比法和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铅尘、硫酸、氢氧化钾、高温和噪声,部分岗位铅浓度超标.结论蓄电池生产过程铅危害严重,企业应引起重视,加强管理及健康教育,改善劳动条件.

  • 蓄电池企业铅接触对工人外周血液的影响

    作者:陈建龙;李津

    目的 探讨蓄电池企业铅接触对工人外周血液的影响.方法 对福建省9家蓄电池生产企业职工1 943人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分析铅接触对外周血液的影响.按铅接触程度(超标组血铅≥400 μg/L、无超标组血铅<400μg/L)、铅接触工龄(<1年、1~3年、≥3年)、年龄(15~39岁、40~70岁)、性别,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工龄长、年龄大、女性,是血红蛋白下降的危险因素;铅接触超标、铅接触工龄长和男性,是血小板异常的危险因素.未发现对白细胞(WBC)数和红细胞(RBC)数有影响.结论 铅接触对血红蛋白、血小板有影响,且随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年龄、性别对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异常也有影响.蓄电池生产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卫生管理,以保护劳动者健康.

  • 2007年某区蓄电池企业铅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作者:李琼燕

    [目的]了解某区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场所铅污染状况及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在惠州市惠阳区2家蓄电池厂的铅作业场所进行空气中铅浓度检测,对286名作业工人进行体检及血铅测定.[结果]采集具有代表性工作地点的铅尘样品15份、铅烟样品14份.铅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11份.超标率为37.86%.检查铅作业工人268人,头晕31例.血红蛋白减低20例,疲乏无力18例,食欲不振12例,便秘8例,腹部隐痛6例,失眠4例,腹胀2例;血铅含量超标率为55.22%,其中甲企业(180人)为58.33%,乙企业(88人)为48.86%(P>0.05).[结论]2家企业工作场所铅浓度超标严重,铅作业工人的健康已受到一定的影响.

  • 2004-2008年某蓄电池生产企业铅职业危害调查

    作者:盛红艳

    目的 了解常熟市某蓄电池企业生产性铅污染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2004-2008年某蓄电池生产企业铅作业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生产环境中大多数检测点的铅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其中,蓄电池制造车间铅烟高浓度为1.03 mg/m3,铅尘高浓度为4.80 mg/m3.2004-2008年在岗职工定期健康检查中发现尿铅升高255人,异常率达54.4%,其中达到观察对象尿铅水平119人,达到轻度铅中毒尿铅水平136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 该蓄电池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多数检测点铅烟、铅尘超标,职工定期健康检查尿铅升高明显,铅职业危害情况比较严重.

  • 宁夏某蓄电池企业铅危害现状调查

    作者:王冠梅;马计莲;谢峰;耿敬东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我国主要慢性中毒之一,也是宁夏近些年除尘肺病以外的主要职业病,预防和控制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一直是蓄电池行业职业病防治的关键.为了解宁夏蓄电池行业铅污染现状和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对某蓄电池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并对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