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瑛;奉淑君;王仲华;匡泽民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近年来随着对PA病例的研究,关于不同基因如何导致疾病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已取得重大进展,PA的分子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病机制及分子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更深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鑫

    目的:为了探究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对原发性醛固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 2014 年 1 月-2017 年 12 月收治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80 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贝那普利与螺内酯)与对照组(硝苯地平片与螺内酯),每组 40 人,比较治疗效果、舒张压、收缩压、醛固酮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00%,对照组为 72.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性.治疗前,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为(159.04±11.23)mmHg、(116.32 ±6.14)mmHg;对照组分别为(157.31±10.52)mmHg、(119.07±6.13)mmHg.治疗后,观察组分别为(121.52±5.43)mmHg、(82.42±5.52)mmHg,对照组分别为(136.16 ±6.16)mmHg、(95.58±7.68)mmHg;并且,治疗前,观察组醛固酮的含量为(341.48±15.25)Pmol/L,对照组为(340.95±15.45);治疗后,观察组为(220.35±7.24)Pmol/L,对照组为(286.26±8.56)Pmol/L,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性.结论: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临床治疗中,贝那普利与螺内酯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范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