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理护理预防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效果

    作者:王海英;李莹莹;马维娟

    目的:探讨对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不良反应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来本血站首次接受单采血小板的580例献血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观察组则使用心理护理方案,对比两组献血者其后献血反应的出现状况.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出现率为4.1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心理护理对预防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效果较佳,能够有效调节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

    作者:蒲梁春

    目的:探讨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分析比较.方法:本次共选择无偿献血者19000名中170例出现献血反应的案例作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集,统计不良反应患者献血次数及量,研究与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献血量200ml组、300ml组、400ml组献血不良反应轻、中、重度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第二次和多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者心理因素与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献血量影响不大,故需加强宣教和疏导,规避不良事件.

  • 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张锋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站2017年第四季度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探讨相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结果:心理因素、身体素质等和无偿献血反应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应当通过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改善献血环境和献血条件、详细了解献血者情况等进行献血反应的防范,而对于发生献血反应的人员应当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论:无偿献血者中常有发生献血反应的情况,而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大限度预防或是减轻献血反应,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

  • 115例献血不良反应者调查分析

    作者:徐雪梅

    目的:探讨献血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掌握献血不良反应者的预后和心理变化,为改进服务和招募志愿者提供依据.方法:对站2007年8月-2009年7月的27 377例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115例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调查.结果:献血反应发生在性别和献血量上无显著性差异;在初次献血和再次献血(献血6个月后再次参加献血)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在团体招募的献血者中和街头志愿献血者中有显著性差异;献血反应的不适是暂时的,24小时后95.1%的献血者无不适反应;92.2%的献血者有再次献血愿意,再次献血情况与同期未发生献血反应献血者的再次献血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献血反应发生是多因素的,掌握各种因素的服务技巧,正确处理献血反应,可以消除献血者顾虑,促使其再次献血.

    关键词: 献血反应 回访 分析
  • 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作者:韦春燕

    目的:探究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方法:搜集贵港市中心血站采血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机采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结果:25例发生献血反应,其中轻度20例,占80.0%;中度4例,占16.0%;重度1例,占4.0%.献血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睡眠不足加上过度疲劳,以及空腹献血,分别占到44.0%(11/25)、40.0% (10/25),其次为晕车后献血,占4.0%;精神心理因素,占4.0%;皮下血肿,占4.0%;枸橼酸钠进入体内引起口唇发麻或手足抽搐,占4.0%.结论:机采献血既关系献血者的健康,又关系我国机采献血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献血者的身体检查,提高采血技术,减轻疼痛,营造一个舒适的献血环境,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

    作者:王婕

    目的:分析献血量、献血次数对献血反应的影响,为开展献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青岛市中心血站共接受无偿献血184 262人次,调取献血反应发生报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次献血者轻度、中度合计献血反应发生率高于多次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与多次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量>300ml和≤300ml者献血反应发生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反应与献血次数有关,与献血量无关.

  • 单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诱因分析总结

    作者:陈蓓怡

    目的:预防和降低单采血小板过程中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单采质量,壮大无偿献血队伍。方法:对天津市2010年-2013年发生献血反应的单采献血者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诱因主要包括:精神紧张,枸橼酸盐反应,低血糖反应,身体因素,二次穿刺。结论:做好献血前的宣传告知工作和献血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是保证单采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 献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分析与预防

    作者:赵明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制定预防不良反应措施,扩大献血队伍.方法:2015-2017年贺州市参加无偿献血者57820人次,依据资料及不良反应记录对其年龄、献血次数、采血量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57820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270例,发生率0.47%.在献血反应中,首次献血194例(72.59%),重复献血74例(27.41%);男177例(65.6%),女93例(34.4%).年龄18~30岁158例(58.5%),30岁以上112例(41.5%).结论:心理、精神因素是献血反应发生主要原因.献血前空腹、疲劳、睡眠不足及环境、穿刺技术也有一定影响.针对原因要加大宣传,不断提高穿刺水平,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献血反应 调查 预防
  •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作者:殷响玲

    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及献血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献血反应,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惊厥、抽搐、失去知觉及低血压等症状,这些献血不良反应严重制约着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所以做好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是保障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及采集血液质量和数量的保证,本文对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以保证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

  • 心理护理在减少献血反应中的应用

    作者:李玉芹

    一般健康成人每次献血200~400ml无碍身体健康,不会引起献血反应的发生,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随着献血模式的改变和护理水平的提高,运用心理学分析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诱因及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现对献血过程中出现的献血反应进行分析和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简述如下.

  • 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全程应用

    作者:姬秀花

    目的:运用心理护理为献血者服务,降低献血反应率.方法:针对献血者年龄、职业和文化等不同情况将心理护理恰当的运用于献血者献血前、献血中和献血后的整个过程.结果:2005~2006年9545例献血者献血反应率4.5%,2007年运用心理护理后5632例献血者献血反应率2.2%,反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心理护理消除献血者紧张、忧虑和恐惧等精神因素,使献血反应率降低,提高了献血服务质量.

  • 团体献血过程中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万蕾;李瑞玲

    目的 分析团体献血的献血反应以及发生原因.方法 该研究于2017年1-12月通过对发生献血反应的22个献血团体进行调查,探讨其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结果 22个献血团体中,2个献血团体是因为献血时精神紧张导致出现献血反应,8个献血团体多是由于空腹问题发生献血反应,12个献血团体由于献血环境嘈杂和疲劳产生献血反应.结论 献血反应受献血者的自身条件以及献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 个性化护理在无偿献血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李瑞玲;万蕾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无偿献血工作在献血反应和固定献血者比例方面的作用.方法 对该献血服务部在2016年度6796名献血者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涵盖献血的整个过程,对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和固定献血者比例进行统计,与2015年没有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的献血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5年发生献血反应的人数是465人,到2016年则只有108人,对比明显;在固定献血人数上由2015年的3265人上升到2016年的3659人,固定献血者比例由48.34%提高到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把个性化护理运用于无偿献血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

  • 论628例献血反应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分析

    作者:邸梅

    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出现献血反应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本站从2012年6月-2013年5月采用机采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共1256例,然后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各为628例。针对对照组献血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护理干预组给予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然后观察和对比两组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的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共8例,占1.27%,明显低于对照组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χ2=5.197,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分析对机采的捐献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充分体现了在献血服务过程中的人性化,而且更有利于减少以及预防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单采成分血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刘彩球

    目的 探讨单采成分血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程度、临床表现,并根据献血反应进行针对性地处理,保证献血者安全.方法 使用NGLXCF-3000血液成分分离机采集血小板562人次,男473名,女89名,对其中发生的76例献血反应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结果 多见轻型献血反应,未发生特别严重的反应.血小板计数低的、体重轻的、首次献血的以及女性献血者反应率多.结论 选择体重重,血小板计数高,男性献血者以及多次献血者,及时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 献血反应者再次意愿献血护理风险干预7例分析

    作者:蒋艳娟;钟华

    献血反应是由精神因素、空腹、静脉穿刺疼痛等多种诱因引起,只要针对各种诱因采取积极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可以避免再次献血者出现献血反应的.以消除献血对人身体有害的不正确认识和恐惧心理,有利于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

  • 早期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家丛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200)及观察组(n=200),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观察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单次献血量、献血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单次献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4.50%(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低献血反应发生率,提高单次献血量。

  • 对低体重、低血红蛋白女性献血者献血反应的探讨

    作者:陶伟华

    目的:了解低体重、低血红蛋白女性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和献血后恢复状况与一般献血者的区别。方法对该站扬中采储血点2013年3月1日要2014年12月31日的无偿献血的4150人次分类,将体重≤47.5 kg、1.0510≤血红蛋白硫酸铜法约1.0520的女性献血者与其他献血者在献血反应和献血后恢复状况方面作对比分析。结果体重≤47.5 kg、1.0510≤血红蛋白硫酸铜法约1.0520的女性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7.14%,高于其他献血者的1.27%;献血后疲乏感的出现率12.86%,高于其他的献血者的0.72%。结论低体重、低血红蛋白的女性献血者在献血反发生率和献血后恢复状况方面有别于一般献血者,在献血量的选择上应该选择较低的献血量。

  • 情感交流与非语言交流预防献血反应的探讨

    作者:周晓莉

    目的 探讨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辅佐实施情感交流与非语言交流预防献血反应的几率.方法 将258例初筛合格者分为A、B两组各129例,A组为试验组,B为观察组;按工作人员性格特点及不同采血环境分为两组,观察、对比不同献血服务方式的献血不良反应率并对其再次献血的意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组献血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B组P<0.05(u=2.381);A组愿意再次献血率却显著高于B组P<0.01 (u=2.789),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辅佐实施情感交流与非语言交流不但能有效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还能促进再次志愿无偿献血者的积极性.

  •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研究

    作者:蒋永红

    我国无偿献血者人数有大幅度提升,同时由于献血者基数扩大,其献血反应发生率也有明显增加,对献血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当前所有的采供血机构面临着同一个需要进行长远探讨的课题,即献血者献血反应的诱发原因和预防护理,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这也是一所采供血机构业务能力、护理质量的具体体现。该文对此进行了分析阐述。

506 条记录 1/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