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饮水中二氧化氯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前言由于液氯消毒饮水会产生致癌、致突变的物质,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控制这些有害物质的生成量,提高饮水的化学安全性,纷纷采用二氧化氯(ClO2)作为液氯的替代消毒剂[1].我国于80年代后期引进ClO2生产技术,它已陆续在水源水污染严重和经济发达地区使用.由于目前尚无饮水中ClO2的国家标准及其配套的检验方法,这给全面推广ClO2饮水消毒剂带来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饮水中ClO2的检测方法作简要介绍.
-
稳定性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试验观察
目的:为了解稳定性二氧化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的杀菌效果,进行实验室杀菌试验.结果:该消毒剂0.5mg/L二氧化氯对人工染有大肠杆菌的水样作用10分钟,1.0mg/L二氧化氯对人工染有大肠杆菌的水样作用5分钟,其杀菌效果均达0cfu/100mL.在5~30℃、色度低于15度、pH6.5~8.5条件下,含二氧化氯2mg/L的该消毒剂对人工染有大肠杆菌的水样作用10分钟,其消毒效果均达0cfu/100mL,该剂量可用于5~30℃、色度低于15度、pH6.5~8.5条件下水的处理.
-
饮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氯化消毒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由于氯化消毒的操作简单,便于控制,经济有效,所以在公共给水系统中,加氯消毒已成为经济有效和应用广泛的消毒工艺.然而,氯作为饮水消毒剂,会与水中存在的腐殖质(如黄腐酸、腐殖酸)等有机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以卤代有机物为代表的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氯消毒的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控制DBPs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
饮水消毒的利与弊
WHO近年出版的《消毒剂和消毒剂副产物》对常用饮水消毒剂及消毒剂副产物的化学组分、性质、毒理学、流行病学和潜在危险提供全面性评论.其中心论点是权衡饮水的微生物和化学安全性.
-
缓控释制剂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饮水消毒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物新剂型不断涌现,尤以缓释和控释制剂具代表性,其发展代表了制剂技术的研发趋势.缓控释技术的发展动力首先来源于临床用药的需求,传统药物剂型在疗效、毒副作用、使用频次和储运方面的不足,需要开发新的药物剂型加以解决,而近年来各种功能性药物辅料的出现则为开发新的缓控释制剂提供了条件.缓控释制剂克服了传统制剂需要频繁用药的麻烦,而且释药平稳、疗效明显、毒副作用小,同时,研制药物新剂型投资少、研制周期短、难度小,因此缓控释制剂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
饮水消毒副产物
为了杀灭饮水中的细菌,保证饮水卫生,各大自来水厂、自备水井或农村水井水一般都要使用消毒剂消毒.但正如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饮水消毒剂同样有利也有弊.它在杀灭水中病原体的同时也可能与水中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产生一些副产物,从而对人体造成长期或潜在的有害作用.下面介绍有关饮水消毒副产物的情况,重点介绍氯化消毒副产物,一来因为它产生的副产物较多,二是因为它在我国使用的比较广泛,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