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计时自由扣式止血带的研制
目的:为切实提高战伤止血效率,有效降低伤死率和伤残率,并为伤员的后续救治创造有利条件,研制一种新型止血带.方法:结合战(现)场急救特点进行需求分析,在现有旋压式止血带的基础上从缩短操作用时、精确控制止血压力、定时松解止血带等方面进行结构改进和功能优化设计.新型止血带主要材料为工程塑料与涤纶织带,由微调扣、主带、收紧带、定时器、绞棒、魔术贴、自粘带和绞棒固定夹等部件组成.结果:该止血带平均操作用时11.52 s,止血效果可靠,且计时1h(上肢)或1.5 h(下肢)后自动报警,避免了组织缺血坏死.结论:该止血带造价低、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并具有计时报警功能,能很好地满足战(现)场急救止血需求.
-
改革战(现)场急救技能考评标准的理性思考
战(现)场急救是部队基层卫生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对于及时抢救伤员生命、使伤员及时获得后续治疗、维护部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各卫生员训练单位自行制订考评标准来组织战(现)场急救技能考评.笔者在总结十余年教学训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多家单位的考评标准,对重新制订考评标准的必要性和应遵循的原则做了一些思考.
-
战(现)场急救基本技术训练模式探讨
战(现)场急救基本技术是一线战伤救治的基础和开端,是在连营卫生员及官兵之间展开的救治活动,不仅为各级卫勤机构展开医疗救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提高整个战伤救治率,降低伤死率、伤残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文山军分区在“两山”作战前,战(现)场急救基本技术普训率95%,战斗中自救率为14.8%,互救率为38.24%,其连队卫生员负伤后,战士主动承担救死扶伤,自救互救占伤员救治的78.5%[1].美军在作战条令(FM8-10-6)中更是明确要求每一位官兵必须熟练掌握战(现)场急救基本技术[2].
-
提升卫生士官战(现)场急救技能培训水平的几点建议
深入分析我军现行战(现)场急救技能培训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健全分级培训模式、整合知识与技能体系、完善信息化训练手段以及构建实战化训练平台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卫生士官战救技术训练成效。
-
战(现)场急救技术考核设计与评分探讨
战备训练关系到军队疗养院完成基本任务和“能打胜仗”的卫勤保障宗旨,战(现)场急救作为战创伤伤员救治工作的起点,一直是疗养院战备训练工作的基础环节,必须注重通过单兵技术训练,促进每一位医务人员掌握战备训练与卫勤保障的基本和知识,学会正确使用野战卫生装备与战救器材[1].通过对4个师级单位比武考核的调研,我院借鉴部队训练考核方法,在近年来的战救训练中,狠抓了全体人员的战(现)场急救训练,促进了战救首要环节的救治质量提升.
-
针对军医大学本科学员开展战(现)场急救技能训练的教学改革
战(现)场急救是伤员受伤以后在受伤地即刻采取的简易非手术救护措施.它是伤员受伤后的第一措施.战(现)场急救是否及时、急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伤员生命安危、残障和一系列后续治疗,对阵亡率和伤死率的高低有着明显的影响[1].
-
战(现)场急救止血带研究现状及进展
随着军事科技快速发展,武器杀伤效能的大幅度提高,给战斗人员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如何及时有效救援显得极其重要.战(现)场急救作为战伤救治工作第一步,是救治的关键环节.在各种伤情中,大出血和窒息对生命威胁大,是导致伤员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出血如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可及时挽救生命,大大减低伤死率、伤残率.在战(现)场急救中能进行处理的是四肢大出血,常用、有效的器材就是止血带.传统止血带多为布制或橡皮所制,使用比较简便,但止血效果不易控制,易发生皮肤挤伤或肢体缺血性损伤等并发症.为提高止血带止血效能,减少不必要损伤,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研究和实验,设计出多种功能各异的止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