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放射作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多倍体的观察

    作者:张明刚

    目的 探讨放射作业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多倍体情况.方法 对610名放射作业人员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至72 h收获细胞,常规制片,镜下计数,每人计100个分裂相.发现多倍体等异常均予以记录.结果 发现127个多倍体,占受检分裂相的0.21%(127/61 000),占受检人数的20.8%(127/610).结论 X线可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多倍体频率增加.

  • 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末端粘连的观察

    作者:张明刚

    目的 探讨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末端粘连情况.方法 对610名放射作业人员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至72 h收获细胞,常规制片,镜下计数,每人计数100个分裂相,发现染色体末端粘连等均作记录.结果 415个染色体末端粘连,占受检人数的68%(415/610),占受检细胞的0.68%(415/61 000).结论 染色体末端粘连,是染色体受到损伤断裂使端粒丢失所致.

  • 单次高剂量率辐射和持续低剂量率辐射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的对比研究

    作者:贾晓娟;韩军;袁勇;陆建荣;王一羽;施常备

    目的: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对比研究单次高剂量率外放射和持续低剂量率内放射的辐射生物效应.方法:应用直线加速器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进行1、2、4、8、16、32Gy的单次辐射;应用P-32胶体0.01、0.1、0.5、2.7MBq,分别进行持续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辐射,培养3d后进行制片染色,对比分析研究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和染色体形成率.结果:单次1、2、4、8、16、32Gy的外放射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形成率分别为4.7%、5.5%、3.6%、1.7%、0.1%、0.02%;P-32胶体0.01、0.1、0.5、2.7MBq,连续3d的内辐射后,染色体形成率分别为3.3%、2.6%、1.7%、0.004%,未辐射对照组淋巴细胞形成率为3.5%.结论:单次小剂量(1、2、4Gy)辐射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可能有促进作用,单次高剂量(8、16、32Gy)辐射有明显抑制作用,高活度的P-32胶体(0.5、2.7MBq)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比认为,P-32胶体0.5MBq持续3d辐射的生物效应近似单次8Gy的外放射生物效应.

  •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微核试验中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洋;周小敏;张琼;刘云富

    目的:探讨如何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微核试验中做好质量控制,以获得良好的涂片效果.方法:通过采血、接种、培养、收获等步骤,收集细胞后,将培养基倒入后离心.弃上清液,加入低渗液,混匀,给予预固定.再次离心后固定、制片、染色、镜检.结果:细胞数量足够多,分散均匀,着色良好,核浆分明,透明度好,提高了微核的检出率和阅片效率.结论:实验室内质量控制能提高微核检出率和阅片速度,及时准确地反映辐射损伤情况,为生物剂量估算、放射损伤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