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赵明巍;乔维臣;张悦华;柴漫;杨舒娟

    目的 研究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其对应的临床病理之间相互关系及KL-6粘蛋白作用机制.方法 于手术中收集大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各60例(所有手术患者在术前均未进行全身化疗、放疗及其他治疗),采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KL-6粘蛋白与E-钙粘蛋白的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中KL-6粘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而E-钙粘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RNA的表达与性别、年龄、临床TNM分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不同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显示,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①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异常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KL-6粘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相关性;联合检测两者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可能有助于恶性程度的评估与预后判断.②KL-6粘蛋白其发挥作用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粘附作用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 胆管内超声联合ERCP、KL-6粘蛋白检测对良恶性胆管狭窄诊断价值

    作者:陆才金;苏东星;吴县斌;石海英

    目的 探讨胆管内超声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KL-6粘蛋白检测在良恶性胆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住院诊治的16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胆管狭窄患者和48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胆管内超声、ERCP、KL-6粘蛋白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方法联合诊断对良恶性胆管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三种方法联合诊断胆管良恶性狭窄的阳性率分别为95.8%、93.8%.胆管内超声对良性狭窄诊断有优势,ERCP对恶性狭窄病因诊断较敏感.三种方法联合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95.83%,明显高于任一方法单独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胆管内超声对良性狭窄诊断有优势,ERCP对恶性狭窄病因诊断较敏感,三种方法联合诊断能提高对胆管良恶性狭窄病因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