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格和自我控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目的 考察人格、自我控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方法 抽取6所高校的696名在校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数据做描述统计、t检验和回归分析.结果 ①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性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P<0.05),而且2个专业学生的身体攻击纬度和冲动纬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1,5.26,P<0.05).②在身体攻击、冲动、易怒性、敌意纬度上,体育专业的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t≤11.48,P<0.05);在易怒性和敌意纬度上,体育专业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32,P<0.05);在冲动纬度上,体育专业的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③人格、自我控制与攻击性行为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6,-0.58,P<0.05);认知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控制以及神经质是身体攻击的有效预测变量(R2=0.79),情绪控制、内外向以及神经质是冲动的有效预测变量(R2=0.58),认知控制、情绪控制以及神经质是易怒性的有效预测变量(R2=0.53),认知控制和神经质是敌意的有效预测变量(R2=0.31).结论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明显,其外向不稳定的人格、低自我控制会加剧攻击性行为.
-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人格特征的状况及其相关.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问卷(SRR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17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SCL-90的所有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 <0.05),常见的心理问题依次为人际敏感(7.28%)、敌意(7.28%)和强迫症状(6.6%).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应当重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和人格特征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
-
心理训练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训练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04名体育专业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8名,对照组56名.研究组给予认知技能、系统脱敏、人际交往训练16 w,并于训练前、训练16 w末和停止训练24w末分别采用16项人格测试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组间和组内评定分析.结果 研究组心理训练16 w末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与心理训练前比较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停止训练24 w末16项人格测试量表二级指标评定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训练在短期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对人格的改变无直接影响.
-
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采用凌文辁等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对367名体育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择业时体育专业大学生注重单位的发展前景,其次是工作的福利待遇,看轻单位的名气和地位.女生对职业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生源和独生与非独生之间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性差铑异,且农村高于城镇、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
-
体育专业大学生艾滋病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7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认知水平的调查.调查发现体育专业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知识有所了解,但掌握的不全面;体育专业大学生性观念日渐开放;大学生缺乏在运动伤害处理时预防艾滋病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