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第7版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分期方式的探讨及152例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疗疗效及探讨第7版国际食管癌M分期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病例152例,其中食管原发灶放射治疗患者95例,手术治疗57例;食管原发灶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81例,首诊时发现71例;141例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行放射治疗,11例未行放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2~68)个月.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52.5%的患者达CR(74/141)、41.8%达PR(59/141)、3.6%达NC(5/141)、2.1%达PD(3/141).至随访截止日期生存者40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9.1%、37.4%、24.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单侧或双侧转移、近期疗效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第7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按食管原发灶首诊时有无胸腔内及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分为N分期(39例)和M分期(71例)组,两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1%、54.1%、31.0%和56.3%、28.1%、21.7%(P=0.041).按照第6版国际食管癌TNM分期,根据患者食管原发灶首诊时有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的M分期组71例分为M1a 20例与M1b 51例,两组患者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27.3%、27.3%和54.9%、28.7%、19.0%,(P=0.930).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04例)与合并内脏转移(48例)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2.1%、47.0%、32.9%和62.5%、17.5%、5.8%(P<0.001).结论:胸段食管癌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胸腔内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与合并内脏器官转移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分期时是否应将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划分为M分期或N分期,还是分亚组需进一步研究;原发灶的位置对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影响不大;患者的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单侧或双侧转移、近期疗效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预后有影响.
-
影像学检查在直肠癌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
直肠癌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以肿瘤分期为依据,目前直肠癌治疗前分期主要依赖于各种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分期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预后,但不同影像学检查又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而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对准确评估直肠癌病情以及随后治疗方案的制定均具有重要意义.全文介绍各种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内镜超声、CT和核磁共振等)在直肠癌研究中的进展,尤其是新技术的应用,探讨各项检查在直肠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
肺癌新分期应带来临床诊疗的相应改变
肺癌分期自1966年提出以来,已经历8次修改,其中1~4版的修改均为基于几位知名专家临床经验而形成的专家共识,并没有任何数据支持,难免掺杂主观色彩.自第5版开始才有了回顾性数据支持修改意见,但数据量非常少,且均来自北美,具体来说多数源于M. D. Anderson癌症中心一家医院,质量也较差,由于时间跨度长(1975 ~1988年),其代表性受到质疑,更不能全面反映全球肺癌真实情况[1].2002年第6版分期修改时,支持数据量有所增加,但数据质量没有本质改变.虽然存在缺陷,但肺癌分期在量化肿瘤负荷、判断肿瘤预后、制定治疗策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肺癌临床实践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2009年发布的第7版TNM分期收集的数据有了根本性改变,来源于全球多中心的庞大数据支持修改意见(来自欧洲、北美、亚洲及澳洲20个国家,46个数据库的81495例病人)[2].但仍然没有避免不是专为TNM分期前瞻性设计的缺陷.因此,第8版国际肺癌研究学会分期首次基于前瞻性数据的分析对肺癌分期系统进行了更新,新版分期于2018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