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非弥漫性脂肪肝弱回声团块型的超声特点
目前,脂肪肝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弥漫性脂肪肝具有典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容易作出诊断,超声诊断敏感性为90%,准确率可以达85%~93%。然而,对非弥漫型脂肪肝,由于认识不足和酷似占位病变,常导致误诊,以致给病人及家庭造成不必要的精神痛苦,行不必要的治疗而加重经济负担。下面就几例典型的非弥漫性脂肪肝误诊病例,谈一谈非弥漫型脂肪肝低回声团块型的特点,以引起临床医师和超声诊断医师的重视。1 典型病例 例1:男,12岁,体胖,体重75 Kg,于当地医院查体时B超提示肝脏占位病变,父母为此焦急万分,急去上级医院复查B超为肝右叶、胆囊旁见1个3.4 cm×2.6 cm低回声暗区,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谱乐超声扫描无异常血流信号,询问患者无肝区不适及其它症状,考虑肝内脂肪浸润不均,嘱随诊,低脂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2周及1 个月后复查B超无大改变,1年后,患者体重减至52 Kg,再次B超检查,肝内回声均匀。 例2:女,48岁,患席汉氏综合症16年,常服激素治疗。B超检查肝左叶见两个大小分别为4.5 cm×3.2 cm,4.8 cm×4.0 cm的低回声暗区,与周围肝脏界线不清,内部回声均匀,周围肝脏颗粒回声细、密、强,管道结构部分欠清,考虑长期服用激素,肝内脂肪浸润不均,动态观察,每2~3周查1次B超,现已1年,影象无改变,患者无肝区不适。
-
超声对老年非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价值
2011年4-9月我院在为干休所老干部查体中发现56例非弥漫性脂肪肝患者,现将其超声诊断特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查体中发现的非弥漫性脂肪肝患者.男48例,女8例,年龄62~74岁,平均(65±3.5)岁.
-
大黄(庶虫)虫丸治疗非弥漫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大黄(庶虫)虫丸治疗非弥漫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以15例非弥漫性脂肪肝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随机选取弥漫性脂肪肝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大黄(庶虫)虫丸治疗,治疗前后观察空腹外周血胆固醇、甘油三酯、离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的变化.结果:两组外周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水平治疗后均下降显著(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显效例数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大黄(庶虫)虫丸治疗两组脂肪肝均有一定疗效,但以对非弥漫脂肪肝效果较佳.结论:大黄(庶虫)虫丸治疗对非弥漫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其机理可能与非弥漫脂肪肝较弥漫性脂肪肝病变轻有关,提示早期诊断脂肪肝有必要,早期治疗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