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蚕蛹中毒引起变态反应性脑病1例

    作者:孙欣;夏国栋;王立彦;王玉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2岁,因嗜睡、不言语伴恶心、呕吐2d入院.既往体健.入院前2d进食大量油炸蚕蛹,餐后1h,发生头晕、恶心、呕吐,呈非喷射状,呕吐物为淡黄色,量少,无腹痛、腹泻.立即前往县级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给予对症治疗.在病程中,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以"急性食物中毒"收入我科.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10.5kPa,全身皮肤潮红,嗜唾状态,强疼痛刺激唤醒后,表情淡漠,不言语,可听从命令活动四肢,查体不合作,双眼水平眼震,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角不偏,颈无强直,四肢肌力Ⅲ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活跃,双侧巴彬斯基征及查多克征阴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3×109/L,淋巴细胞15%,中性粒细胞72%,嗜酸性粒细胞12%.血离子、血糖、血氨、肝肾功能指标正常.脑脊液检查:无色透明液体细胞2×106/L(主要为淋巴细胞),糖4.5mmol/L,蛋白为0.15g/L,氯化物115mmol/L.头部CT及MRI检查未见异常.立即给予脑复素25ml,头孢曲松钠2.0g静点,并给予冬眠Ⅰ号镇静.由于限制饮食,患者可适当给予脂肪乳静点,同时给予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病人状好转后,无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 进食柞蚕蛹致变态反应性脑病一例

    作者:王开辉;李凯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柞蚕区之一.因柞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味道鲜美[1],食用柞蚕蛹很普遍,煮食、炒食、烧烤均有,尤其是夏季以烧烤居多.国内对柞蚕蛹性脑病已有较多报道,我们收治的病人其临床表现与王晶等[2]报告的基本一致,故诊断为柞蚕蛹性变态反应性脑病.为了提高军医对本病诊治的重视,引起部队后勤饮食管理部门对食用蚕蛹的认识,我们将收治的1例变态反应性脑病病例诊治经过报告如下,希望对部队饮食管理有所帮助.

  • 药物变态反应性脑病1例报告

    作者:匡永锋;许治强;张三莲

    药物变态反应可引起多系统损伤,其中伴神经系统损伤者约占2%[1].我院收治1例药物变态反应性脑病,报道如下.

  • 驱虫药所致变态反应性脑病的临床特征与护理

    作者:冷继翠;李蓓

    驱虫药(多为咪唑类)所致变态反应性脑病是一种以脑实质弥散性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免疫介导性药物变态反应所致的脱髓鞘性脑病[1].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大脑白质脱髓鞘,临床特征以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为主.我院2005年2月~2010年1月共收治驱虫药所致变态反应性脑病17例,现将其临床特征与护理介绍如下.

  • 驱虫药所致变态反应性脑病4例报告

    作者:薛红

    驱虫药分为抗原虫类和抗蠕虫类,咪唑类属于抗蠕虫中的抗线虫类药,临床报道驱虫药所致脑病多指咪唑类驱虫药.咪唑类药物致脑炎样反应是药源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一种,通常发生在服用咪唑类驱虫药1~10周后,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Mabin[1,2]1978年第一个报道左旋咪唑所致脑病.同年,Vandevelde将狗暴露于左旋咪唑试验,证明了左旋咪唑的神经毒性作用[3].在国内文献中,1995年郑荣远[4]首次提出咪唑类驱虫药迟发性脑病的7条诊断标准,指出其临床特点及诊断的重要依据,其中病前驱虫药接触史是确诊的首要条件.该病是一种以脑脊髓弥散性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免疫介导性药物变态反应所致的急性脱髓鞘性脑病,在临床上常因忽视患者用药史、潜伏期较长以及其他疾病因素的干扰而被误诊、漏诊或延迟治疗,终可致残或遗留其他后遗症,应以此为鉴引起临床高度重视,警惕此类药源性疾病的发生.2005-2006年我院收治4名服用驱虫药所致急性脱髓鞘性脑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