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藏医治疗萨捉病(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藏医治疗萨捉病(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医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接诊治疗的74例萨捉病(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西医治疗的37例分为对照组,藏医治疗的37例分为研究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完成治疗后,采取藏医方法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上明显优于采取西医治疗方法的对照组(P<0.05).结论:萨捉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采取藏医进行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风后遗症预后,值得广泛应用.
-
藏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藏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西药治疗,观察组为藏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腹胀、消化不良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藏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藏医治疗慢性胃炎30例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慢性胃炎患者实施藏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收集慢性胃炎患者共60例参与,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开始接受治疗,根据患者接受治疗先后时间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基于西医疗法采取藏医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患者实施藏医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因此该种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藏医泻下疗法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藏医泻下疗法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52例黄疸型肝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藏医泻下疗法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2%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61.5%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藏医泻下疗法治疗黄疸性肝炎的效果较为理想,且具有治疗简单、花费低、安全性高等优势,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与信赖.
-
西药配合藏医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
目的:探究西药配合藏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60例高血压患者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藏药珊瑚七十味丸治疗,观察两组降压疗效与中医症状积分疗效.结果:实验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3.3%,中医症状积分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分别为80.0% 、7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配合藏医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值得采用.
-
藏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方案
本论文按藏医学巨著《四部医典》和现代医学详细讲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以及症状,治疗方法和特殊治疗,结合自身30多年临床经验进一步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难点进行分析,简单总结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难点的处理方法,通过三年的临床观察以及多次修改优化后的治疗方案.
-
藏医"撒斗"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目的:对藏医"撒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视为本研究对象,根据硬币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病人采取藏医"撒斗"治疗措施,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实验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96.7%比对照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76.7%高,数据差异显著(P<0.05).② 实验组病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均比对照组病人好,组间差异较为显著(P<0.05).讨论:藏医"撒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较为理想,具有无创,无痛、无风险,疗效明显的优点,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浅谈藏医对肥胖症(措切巴)的病因分析及其治疗方法
肥胖症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是多种疾病的诱因,而今肥胖症患者却越来越多,所以此文章将用藏医理论来论述肥胖症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
-
藏医药发展与标准化建设
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祖国民族医药学宝库中十分珍贵的财富与资源,要作为我国主流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部分,一方面需要继续继承挖掘整理藏医药优势,另一方面需要制定有利于和适宜于藏医药自身学科发展的同一性标准,推动藏医藏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积极促进藏医藏药推向全国和走向世界,弘扬藏民族医药文化,保障各民族人民的身体健康,为造福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较大贡献.
-
藏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隆"和"赤巴"以及血的平衡和功能失调所致的综合性疑难病.本症病情急、发病快、死亡率高,为现今人类死亡率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藏医认为人体的命脉主要由白脉(神经)和黑脉(血管)组成,把大脑比喻成白脉的海洋,把心脏比喻成黑脉的海洋,白脉与脏腑和四肢相连接,功能主要是管理运动知觉功能.黑脉包括红色命脉(动脉)和黑色命脉(静脉).中风和中风后遗症在藏医中统称为黑白脉病.藏医经典医著<四部经典>对出血性中风称为"血瘫",对缺血性中风称为"脉瘫",强调血、脉、隆(气)三者结合,标本兼治.近年来在中风及其后遗症的治疗上,民族医药经过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也呈现异军突起之势,藏医为其中的佼佼者.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自然环境相对缺氧以及人们习惯食用高蛋白食物和高脂肪食品,因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藏医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品种也因此非常丰富.
-
高原地区藏医对脑出血的诊治
通过藏医三因学说理论以及对病因、发病机制、症状、治疗等几方面的分析论述了脑出血疾病在藏医学中的属性、治疗原则和诊治方法.
-
藏医“三木赛”与中医“命门”之认识比较研究
三木赛与命门分别属于藏医和中医脏腑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各自的医学理论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三木赛与命门在生殖功能方面极其相似,它们都对女子月经的来潮、卵子和精子的形成,以及男女受孕都有着很明确的共同之处。并对女性卵巢,男性睾丸起着调节的重要作用。但通过其部位、形态、功能以及脉诊方面比较,发现二者亦有不同之处。
-
试论藏医疾病分类体系
通过对《四部医典》中藏医疾病分类系统的阐述,清晰构架出一种藏医疾病分类的类目和亚目的分类方法,进而引申出藏医疾病分类目前没有规范的编码标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对于藏医的疾病分类认识不足,给与的支持力度有限,因此在政策、资金、人员方面都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和保障,使得藏医疾病分类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发展.希望通过成立藏医疾病分类学会,定期收集五省藏区藏医医疗机构的疾病名称,有系统的进行相关研究,加大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期完善藏医疾病分类体系建设,推动藏医学的发展.
-
藏医特色技术-白脉病疗法临床应用分析及推广应用思考
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认为藏医白脉病疗法是治疗藏医白脉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和藏医特色技术,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优势明显,临床适用于中风、骨关节病、神经性疼痛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与中医学的推拿、按摩及针灸治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白脉病疗法还蕴含一些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但是需要进一步规范其技术标准,方可推广应用.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藏医诊治特色概述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是由高原低氧引起的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的常见高原性疾病,属于藏医“血隆病”之“坏血增多”范畴.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治疗方法和药物,藏医药治疗HAPC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尤其对其诊治早有详尽的记载.本文从藏医治疗HAPC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常见并发症及其对治法等方面,对藏医诊治特色进行概述.针对目前藏医药治疗HAPC临床有效性规范化不足、发病机理、藏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清楚等问题,提出需在继承藏医药理论基础上,以临床疗效为根本,将藏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强藏医药治疗HAPC古籍文献整理与用药经验数据挖掘,规范临床治疗标准和用药方案,进一步研究藏医复方药物和联合用药治疗HAPC的科学内涵.
-
论中医与藏医在文化要素上的交集
中医与藏医在独立传承、相互融合与相互吸收的过程中,在文化要素上有着众多的交集。(一)历史背景的交集。从文化背景来看,相互交集的要素依次为佛家、道家和儒家。佛学已成为中医和藏医不少或缺的文化元素,今已很难人为去截然分开;道家养生文化早在西汉就传播到西藏腹地,并在理论、临床、养生、方药等方面有许多交集之处;儒家文化对中医与藏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前者是“面”的影响,后者是“点”的影响,其交集点主要集中在理论、临床、医德等方面。(二)理论体系的交集。在唐代之前,汉字文化圈所属的各个区域都没有的文字,汉字是传播文明广泛、重要和有影响力的载体。由于汉字文化圈的影响效应,中医与藏医在基础理论、病因学说、诊断方法、临床治疗等方面都有许多的交集之处。(三)方药应用的交集。中医与藏医在处方、用药等方面的交集十分宽阔。第一,药性药理的交集。第二,临床用药的交集。中药与藏药千百年来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和相互交集的关系。第三,处方与成药的交集。中医与藏医都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药酒等治疗疾病的剂型,在遣方用药上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独到之处。从中医与藏医相互交集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过程,是各兄弟民族大团结与大融合的过程。
-
中医学对高原病认识刍议
我国对高原病的认识较早,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高原地区气候特点的评述,为中医论治高原病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目前高原病的防治方面中医中药已经发挥特色优势,文章从高原病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及藏医认识方面阐述中医学对高原病的认识.
-
藏医佐木阿汤与放血疗法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模型大鼠的影响
目的:观察藏医佐木阿汤及放血疗法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模型大鼠血常规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及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平原对照组、高原模型组、药物组、放血组、药物加放血组.除平原对照组外,余组均饲养于拉萨以建立HAPC模型.饲养3个月后分别进行佐木阿汤灌胃和放血干预,干预3个月后取血进行血常规及EPO检测.结果:高原模型组大鼠RBC、Hb、HCT、EPO含量均较平原对照组升高(P<0.05);与高原模型组比较,药物组、放血组、药物加放血组干预后以上生化指标均降低,且药物组和药物加放血组效果更好(P<0.05),放血组仅对于RBC、EPO含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三组间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藏医佐木阿汤与放血疗法对于HAPC的防治有效果.
-
论藏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认识和治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属于藏医“不消化病”的范畴,其病机为人体三因失调,3种热能不足,致使培根病理性增盛,产生过量脂肪,蓄积于肝内.治疗以降培根、升提胃火、调和三因为治疗原则,根据三因的运行变化规律分时辰用药,常用藏药包括石榴健胃散、六味能消胶囊、六味木香丸、十三味红花丸、七味铁屑丸、仁青芒觉等,辨证使用3-4种药物组合.文章列举藏医治疗NAFLD医案1例,以供读者参考.
-
中医与藏医学放血疗法的比较研究
从历史沿革、理论基础、放血部位、放血工具、操作方法、放血量、适应证与禁忌证等方面,对中医学和藏医学的放血疗法进行了比较性研究.指出将在不同医学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医与藏医学放血疗法的理论、实践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与融合,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放血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