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腕管综合征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朱祖巍;胡华清;郑秀霞;王小勇;杨旭东

    目的:研究对比单切口下内镜腕管松解和传统腕管开放性松解两种术式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0年12月—2015年12月该院骨二科63例腕管综合征住院患者,分为单切口内镜手术28例,对照组35例行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耗时及PRWE评分。结果 A组在切口长度(1.47±0.46)cm、手术耗时(33.07±4.29)min及住院天数(5.68±1.49)d上优于B组(3.62±0.86)cm,(35.49±3.68)min,(8.57±1.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65,2.266,7.282;P<0.05)。 A组和B组PRWE评分在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比较,A组PRWE评分分别为(28.50±6.55)分,(16.59±4.69)分低于B组评分(32.60±6.87)分,(23.09±6.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6,4.282;P<0.05)。结论单切口下内镜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不仅能充分达到治疗效果松解正中神经,而且手术切口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内镜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郝增涛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5例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手术方案时将行传统手术治疗的46例设为对照组,将行小切口手术治疗的59例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后疤横疼痛发生率10.17%比对照组26.09%低,且手术时间(13.15±1.30) min、及恢复工作时间(6.87±0.54)d均比对照组(36.03±2.54) min、(9.14±1.01)d短(P<0.05);研究组优良率87.93%比对照组58.70%高(P<0.05).结论 小切口手术较传统术式创伤性更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2例双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护理

    作者:朱雪辉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腕部慢性劳损或外伤等原因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与刹激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早期可行局部制动、封闭、理疗及口服消炎止痛类药物等非手术治疗.

  • 超声波配合电针治疗腕管综合征

    作者:赵萍

    目的 探究腕管综合征患者运用超声波与电针联合治疗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100例在2015年12月—2017年4月来该院治疗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根据自愿原则划分.超声波与电针联合治疗和单纯电针治疗分别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的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88%,(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的80%(P<0.05);对照组生存质量各指标得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腕管综合征患者运用超声波与电针联合治疗后腕管综合征患者运用超声波与电针联合治疗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

  • 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承利;白大峰

    目的 探讨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35例(39侧)腕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掌部小切口,切断腕横韧带、屈肌支持带远侧纤维束、前臂远端深筋膜,行腕管减压,局部注射激素,部分重度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正中神经外膜间断切开松解减压.结果 术中无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术后无感染,无血肿形成,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术后2周拆线.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柱状痛,无屈肌腱弓弦样畸形发生,无手部握力下降.至随访结束:麻痛症状完全消失37侧,明显缓解1侧,仍有部分麻痛症状1侧.优33侧,良5侧,可1侧,差0侧,优良率为97.4%.结论 局麻下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方法安全,疗效满意.

  • 手术治疗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滨滨;李旭;刘伟波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2.5%,研究组为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情况与正中神经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建议采用手术治疗腕关节骨折脱位并发腕管综合征。

  •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金辉;朱俊腾;许建平

    目的 探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94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Levine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

  • 腕管综合征患者肌电图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谢小辉

    目的 观察肌电图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检测结果.结果 60例患者检测120条正中神经.120条受检正中神经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异常:103条,阳性率为86%;感觉动作电位波幅(SNAP)异常:54条,阳性率为4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查,远端潜伏期异常:97条,阳性率为81%;运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异常:54条,阳性率为45%;针极肌电图所检85块拇短展肌中,其中32块拇短展肌静息时,出现纤颤、正锐波,阳性率为38%;18块拇短展肌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单位时限延长,阳性率为21%;15块拇短展肌重收缩时,募集相呈单纯相或单混相,阳性率为18%.尺神经感觉、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均正常.结论 肌电图检查对腕管综合征诊断有重要意义.

  • 术前针极肌电图在重度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陈娅;董斌

    目的 探讨了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前针极肌电图结果与术后拇短展肌(APB)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76只手)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针极肌电图结果进行分组,其中运动单位电位(MUP)阳性组46例(52只手),MUP阴性组22例(24只手).两组患者术后1年进行随访,复查拇短展肌的手法肌力检查(MMT)分级、拇指功能恢复情况和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 MUP阳性组术后1年MMT分级≥3级率、满意和非常满意率明显高于MUP阴性组[100.0%(52/52)比75.0%(18/24)和100.0%(52/52)比66.7%(1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拇指功能通过硬币拾取测试、钮扣紧固试验和缝纫针夹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显示MUP阳性组术后拇指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MU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拇指术后功能恢复与术前拇短展肌针极肌电图检查是否诱发MUP相关,对于MUP阳性患者在术后1年无需二次拇指对掌成形术,针极肌电图对于施行拇指对掌成形术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局部注射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伴中重型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姚冬云;赵文敏;霍和水;秦晨曼;魏秋瑾;孙凯;姚鹏举;张燕

    目的 观察腕管局部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对类风湿关节炎(RA)伴中重型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2例RA伴中重型腕管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赛普组(腕管局部注射益赛普,12.5 mg,每2周1次,共5次)和手术组(采用常规手术),每组36例.两组均以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为基础治疗.分别于术后2周及1,3,6个月进行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结果 术后2周时手术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高于益赛普组[13.00(10.25,15.00)比7.00(5.0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08,P=0.000);术后1,3个月两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5,P=0.054;Z=-1.445,P=0.148);术后6个月益赛普组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分高于手术组[13.50(11.00,14.75)比10.00(7.00,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02,P=0.000).术后6个月时,手术组复发15例,益赛普组无复发.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手术组1例发生带状疱疹,益赛普组有2例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余无特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于RA伴中重型腕管综合征患者,益赛普腕管局部注射远期效果优于手术治疗.

  •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叶爱萍;刘沛;黄文莉;潘亚兰;李祖虹;肖少雄;贺英;涂茜

    目的 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腕管综合征(CTS)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60例CTS患者(CTS组)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肌电图等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 CTS组正中神经指1-腕、指3-腕、指4桡侧-腕SCV和SN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5.6±3.2) m/s比(50.1±3.5)m/s、(35.8±3.1) m/s比(55.1±3.5) m/s、(35.8±3.2) m/s比(53.1±3.4) m/s,(7.6±3.9)μV比(28.0±7.0) μV、(8.3±3.1)μV比(26.0±6.6) μV、(7.5±3.3)μV比(25.3±7.2)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尺神经指4尺侧-腕、指5-腕SCV和SN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正中神经腕-大鱼际肌潜伏期明显高于对照组[(5.0±2.2)ms比(3.0±0.4)ms],CMAP明显低于对照组[(3.1±2.3)mV比(11.2±3.1)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S组正中神经SCV减慢或未引出电位60例,异常率100.0%(60/60),波幅降低54例,异常率90.0%(54/60).正中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或未引出50例,异常率83.3%(50/60),波幅降低43例,异常率71.6%(43/60).CTS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指4-腕SCV差值异常率为100.0% (60/60).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测在CTS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10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神经肌电图与临床分析

    作者:胡继兵;秦全菊;程佳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的神经肌电图表现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以明确其神经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侧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结果 腕管综合征患者拇指和中指至腕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6.2±5.6和36.5±5.5m/s,其阳性率分别为90.4%和86.7%,正中神经运动电位潜伏期平均为5.8±1.7ms,其阳性率为81.5%,46块拇外展肌记录到2处及以上纤颤电位或正尖波(34.1%).结论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和诊断腕管综合征有重要意义.

  • 位移技术对鉴别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价值

    作者:徐士军;董晓柳;李智琳;杨建国;孙玉会

    目的 研究位移技术对于鉴别腕管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唐山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拟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或腕管综合征的患者200例,均进行常规阶段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位移技术测定. 结果 经位移技术诊断后, 200例拟诊断患者中有神经根型颈椎病73 例(36.5%) ,腕管综合征75 例(37.5%) ,神经根型合并腕管综合征3例(1.5%),肘管综合征4例(2.0%),未见异常45例(22.5%). 腕管综合征的拇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28.7 ±0.3) m/s,食指为(31.5 ±0.4) m/s,中指为(32.2 ±0.5) m/s,腕部潜伏期为(4.8 ±1.9) 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60 ±5) m/s;神经根型颈椎病分别为(43.5 ±9.9) m/s、(46.7 ±15.0) m/s、(45.4 ±16.4) m/s、(3.6 ±0.4) m/s、(63 ±5) m/s.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位移技术有助于鉴别神经传导阻滞与否,从而有效鉴别腕管综合征及神经根型颈椎病.

  • 腕管综合征微型钩刀治疗与常规手术治疗疗效比较

    作者:杨素敏;耿云光;李玉霞;李林生

    目的用微型钩刀治疗腕管综合征与常规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我院疼痛科利用微型钩刀治疗49例50腕,同期我院骨科常规手术治疗54例54腕.术前按滨田分类方法分为3类.两组均在术后3个月随访.根据kelly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功能恢复基本相同,微型钩刀治疗腕管综合征50腕中1腕损伤正中神经返支,出现大鱼际肌萎缩,1例术后1月症状不改善而行常规手术治疗.常规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未出现并发症,但2例出现切口瘢痕疼痛.结论微型钩刀治疗腕管综合征具有皮肤切口小、组织创伤轻、手术时间短、临床症状恢复快等优点.

  • 腕管综合征的临床与电生理研究

    作者:王雪莹;陈岩;曲狄;刘铭然;卢立春;孙衍峰;赵升宇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检测在CTS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36例C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进行分析,并在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检查分析结果基础上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本组36例患者,术后18个月随访,按照感觉功能等级评定标准,治疗总有效率达88%.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用4倍放大镜选择神经束间松解)对术后手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体会

    作者:徐琳峰;苏以林;闵敏

    目的:观察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27例患者均采用微创双小切口手术方式;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手法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等.结果:研究组27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均未伤及血管、神经、肌腱,无血肿、无弓弦状畸形等,术后中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4例术前大鱼际肌严重萎缩的患者,肌肉萎缩症状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捏力和握力与对侧比较无差别,无一例患者留有瘢痕、疼痛及神经血管并发症.研究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双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切口小、创伤小,腕管横韧带切除松解彻底,且暴露充分,直视空间大,有效避免了对神经、肌腱、血管的损伤,术后不留瘢痕,效果明显,取得了满意疗效.

  • 腕管综合征超声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周俏吟;申毅锋;李石良

    腕管综合征(CTS)是种常见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腕部超声的准确性已被证实,通过超声对腕横韧带、扁平率、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和血流状况的测量,提高了CTS的诊断的准确性.超声检查相较于其他检查更方便、快捷.其不仅可以利用超声检查在术前观测腕管解剖结构的改变,以便医生术前预判和术后的复查观测,而且超声实时引导作用也使CTS的治疗更加安全、快捷.本文主要从超声在CTS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其相关研究进展.

  • 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俏吟;申毅锋;李石良

    腕管综合征是腕部正中神经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种神经病症.腕管的解剖结构使得腕横韧带增厚时容易压迫正中神经从而引发腕管综合征.对于轻中度腕管综合征,针刀治疗比其他治疗更有优势.针刀通过松解腕横韧带释放腕管压力治疗腕管综合征.本文主要从近几年腕管的解剖、针刀的治疗和针刀治疗的机制三方面论述相关研究进展.

  • 50例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腕管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管艳敏;范玉兰;局雪;赵文霞;孙海明

    目的 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 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结果 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中,女41例,男9例.病变手共计67侧,单侧病变 33例,双侧病变 17例.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占 70.1%,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远端潜伏期延长占 22.4%,拇短展肌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占25.4%.结论 腕管综合征以女性多见,多以长期腕部劳动为诱因,临床表现为桡侧三指麻木,夜间疼痛,病程长的可出现大鱼际肌萎缩.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及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 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早期轻度腕管综合征疗效对照研究

    作者:李伟

    腕管综合征(CTS)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其支配区域疼痛和麻木的症候群,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好发于30~50岁年龄段的办公室女性.推拿疗法是治疗轻度CTS的常用保守疗法,但有显效慢、症状改善不彻底的缺陷.笔者自2006年3月到2008年10月,采用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早期轻度腕管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疗效.本研究观察了温针灸配合推拿对CTS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以环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作为主要疗效评定指标,与单纯推拿治疗组进行了疗效对比,现报告于下.

680 条记录 6/34 页 « 12345678...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