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阵发性心房纤颤Lorenz散点图及几何画板模拟分析

    作者:刘儒;井艳;张芳芳;王永生;潘运萍;李世锋;李中健

    目的 分析阵发性心房纤颤(AF)患者的Lorenz散点图形态特点,寻找Lorenz散点图定性诊断阵发性AF的指征,并应用几何画板软件模拟验证.方法 从我院2004-2012年10 900例动态心电图中筛选出窦性心律组、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组和持续性AF组各80例,观察对比3组受试者心电图的Lorenz散点图形态特征,并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跟踪轨迹与函数功能,模拟3组的Lorenz散点图形态.结果 PAF组男性多于女性(P<0.05);持续性AF组的年龄大于PAF组,PAF组的年龄大于窦性心律组(P<0.05).窦性心律组心电图的Lorenz散点图特征为45°线上致密的"一分布图形";PAF组心电图的Lorenz散点图由靠近原点一端的 "扇形"和45°线上致密的"一分布图形"两部分组成;持续性AF组心电图的Lorenz散点图表现为沿45°线对称分布的"扇形".应用几何画板软件可以成功模拟上述3组受试者的Lorenz散点图形态特征.结论 根据Lorenz散点图靠近原点一端的"扇形"与45°线上致密的"一分布图形"相结合特征,可以直观、快速、定性的诊断PAF,且与几何画板软件模拟结果一致.

  • 插入性早搏的心电散点图特征及形成原理分析

    作者:景永明;潘运萍;孙朝阳;井艳;申继红;张芳芳;杨伟;李世锋

    目的 探讨插入性早搏的心电散点图特征及其形成原理,为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插入性早搏的典型病例,分析其心电散点图形态特征.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建立相应的散点图模型.结合实际记录的心电散点图与数学模型特征,总结插入性早搏的散点图特征.结果 实际记录的心电散点图与数学模型十分相似.结论 插入性早搏的心电散点图特征明显、规律性强.Lorenz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快速识别动态心电图中插入性早搏的有无及多少,而且可以发现它所引起的干扰性PR间期延长及其延长量.

  • 插入性室性早搏的Lorenz-RR散点图特征及形成原理分析

    作者:李桂侠;景永明;向晋涛

    探讨插入性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Lorenz-RR散点图(简称Lorenz图)特征及形成原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制作插入性室早的模式图及其Lorenz图模型,对照实际记录的24h插入性室早的Lorenz图,分析和总结插入性室早的Lorenz图特征.插入性室早的Lorenz图模型与实际记录的Lorenz图基本重叠.插入性室早的Lorenz图特征明显,分析插入性室早的Lorenz图,不仅能快速识别插入性室早的动态心电图,而且可以区分插入性室早是否伴有房室结的干扰现象,并且Lorenz图显示插入性室早引起的干扰性PR间期延长量与主导心动周期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 二度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的RR间期散点图特征及形成原理分析

    作者:景永明;向晋涛

    目的 探讨二度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的散点图特征.方法 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做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制作二度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的散点图模型,对照电脑绘制的24 h二度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散点图,分析总结二度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的散点图特征.结果 二度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的散点图模型与实际记录的散点图十分相似.结论 二度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的散点图特征明显,对照分析Lorenz-RR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是快速、准确分析二度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这种相对复杂心律失常的秘密武器.

  • 《几何画板》模拟RR-Lorenz图的方法及意义

    作者:景永明;相晓军;荆凡君;向晋涛

    目的 深入了解不同形态、分型各异的RR-Lorenz图的临床意义和潜在价值.方法 按照RR-Lorenz图的成图原理,结合实际的RR-Lorenz图,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几何与跟踪轨迹功能,模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RR-Lorenz图,总结不同形态散点图所揭示的心律失常规律.结果 《几何画板》不仅能模拟常见心律失常的RR-Lorenz图,而且可以揭示RR-Lorenz图各部分的含义.结论 《几何画板》是一个有力的探索工具,有利于我们探索RR-Lorenz图的无穷魅力与潜在价值.

  • 数学模型揭示心电向量投影的本质及导联转换的原理

    作者:景永明;向晋涛

    目的 探讨心电图的形成原理及投影学说的数学本质;澄清导联转换的数学原理及导联理论的深远意义.方法 根据电偶学说与电势叠加原理,通过数学运算推导出电偶极子的电势分布公式为:U=kpcosθ/2(k为介电常数,p为电偶向量,r为电偶中心到探查点的矢径,θ为p与r的夹角);定义(→a)=k/r2为导联向量,则电偶的电势分布公式变形为u=(→a)·(→p)=|(→a)|·|(→p)| cosθ,定义介电常数均匀一致的导联向量为投影轴(1/r2),则电偶电场中的电势为电偶向量在投影轴上的投影(pcosθ)再乘以投影轴的长度(1/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作图功能与轨迹跟踪功能,按照电偶的电势分布公式制作心电图的数学模型;以导联转换的原理制作常规12导联的三导与六导同步心电图数学模型.结果 《几何画板》制作的模拟心电图与实际记录的人体心电图十分相似,不仅证实了所谓的“向量投影学说”不过是对电偶电势分布公式的演绎(数形结合的产物),而且证实了导联向量和投影轴概念的正确性与导联轴概念的谬误性.根据爱氏定律(Ⅱ=Ⅰ+Ⅲ)成功模拟出了标准导联三导同步心电图模型;根据爱氏定律的推广[aVR=-21—(Ⅰ+Ⅱ)、aVL=Ⅰ-1/2Ⅱ、aVF=Ⅱ-1/2Ⅰ]成功模拟出了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三导同步心电图模型,说明额面六轴系统中只有2个原始导联(Ⅰ、Ⅱ),其余导联可以通过运算(导联转换)得到;利用导联轴与投影轴的内在几何关系,按照导联转换的原理成功模拟出胸导联六导同步心电图模型,提示现行横面六轴系统也可以进一步简化.结论 投影学说的数学本质是心电向量环与导联向量的点积,表述为投影学说:心电图是心电向量环在投影轴上的投影再乘以投影轴的长度;任何导联都在探查同一空间心电向量环,在投影学说里都可以用一条投影轴表示,不同投影轴之间的向量运算就是导联转换,导联转换可以由已知导联推导出未知导联,常规12导联还有进一步简化的空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