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临床杂志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Medicine) 북경중의약대학학보(중의림상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6606
- 国内刊号: 10-1157/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寻常型银屑病不同中医证候T淋巴细胞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不同证候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6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血热证组26例、血瘀证组21例、血燥证组17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将3组T淋巴细胞(CD3+T)、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T)、辅助性T淋巴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CD4/CD8)与相应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CD3+T 3组分别与正常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血瘀证组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热证组较正常值降低(P<0.05),血燥证组较正常值升高(P<0.05),3组间两两比较,血燥证组较血瘀证组、血热证组升高(P<0.05),血热证组较血瘀证组降低(P<0.05).CD8+T血热证组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及血燥证组均较正常值降低(P<0.05),血瘀证组及血燥证组均较血热证组降低(P<0.05),血瘀证组与血燥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血热证组较正常值降低(P<0.05),血瘀证组及血燥证组均较正常值升高(P<0.05),血瘀证组及血燥证组均较血热证组升高(P<0.05),血瘀证组与血燥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CD4+T和CD8+T的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银屑病患者的免疫状态与中医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
-
捏脊配合自拟温肾健脾方治疗儿童遗尿
目的 观察捏脊配合自拟温肾健脾方治疗儿童遗尿的疗效.方法 52例遗尿患儿均采用捏脊疗法,并配合口服自拟温肾健脾方治疗,7 d为1个疗程.结果 52例中治愈36例,占69.23%;显效10例,占19.23%;有效5例,占9.62%;无效1例,占1.92%.临床总有效率为98.08%.疗程短为2个疗程,长为6个疗程.结论 捏脊疗法配中药治疗小儿遗尿具有较好的疗效.
-
中药泡洗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以自拟方中药泡洗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应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后出现神经毒性的患者,以自拟中药处方进行泡洗治疗14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变化,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变化达到"治愈/有效"评价标准的中位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5例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治疗前为Ⅰ级10例(28.6%)、Ⅱ级18例(51.4%)、Ⅲ级7例(20.0%),治疗后为0级10例(28.6%)、Ⅰ级16例(45.7%)、Ⅱ级6例(17.1%)、Ⅲ级3例(8.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周围神经毒性较治疗前减轻.治疗后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变化显示治愈10例(28.6%),有效19例(54.3%),无效6例(17.1%),总有效率为82.9%.35例KPS评分治疗前为(71.7±5.7)分,治疗后为(80.0±7.7)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患者KPS评分变化显示:提高27例(77.1%),稳定8例(22.9%),总有效率为77.1%.35例中有29例在治疗期间达到"治愈/有效"评价标准,达到"治愈/有效"评价标准的中位时间为(6.9±2.5)d.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自拟方中药泡洗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湿疹中医药治疗的基础研究进展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确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多与变态反应有关,相当于中医的"湿疮""浸淫疮""黄水疮",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湿疹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通过临床观察,中医中药治疗湿疹具有独特优势,现将近5年中医药治疗湿疹的基础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
平衡针的临床研究概况
平衡针是在继承传统中医学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现代针灸学.它以中医的心神调控学说及西医的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其独特的针灸与心理、生理、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控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利用人体内固有的自我平衡系统--大脑高级指挥系统[1],通过针灸来激发人体自身的物质能量,从而促进机体状态的良性转归.它具有选穴少、痛苦小、见效快、疗效好、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平衡针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为了进一步推广和探究平衡针的临床治疗作用,笔者查阅了2000年以来的以平衡针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现综述如下.
-
针灸治疗理论建设探讨——以针灸治痹为例
对体表具体病位/症状的局部针灸治疗,方法丰富,临床运用普遍,但其自身理论化程度较低,目前针灸治疗理论也未予恰当表述和应有的体现.通过分析<内经>等有关痹证针灸治疗较集中反映的诊治过程、方法及经验认识,探讨此类具体针灸治法的形成、要素及特点,指出在辨证、刺法、经络、腧穴等方面与临床难合的认识误区,提出"身形辨证"概念等,以期促进针灸治疗理论的研究.
-
针灸临床诊治特点分析
在针灸临床、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提出有关针灸的辨证问题:即针灸辨证与中医辨证(特别是中医内科)是否完全相同?若非完全相同,其中的异同点与侧重点又如何?这些问题不仅在学生中,即使在年轻的针灸医师或教师中也同样存在.这是针灸临床、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极具代表性.中医辨证论治内容丰富,具体的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等.那么,在针灸临床、教学中,对这些辨证方法我们是面面俱到还是有所取舍呢?现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
创建特色辨证体系,提高针灸诊疗能力
为提高针灸诊疗水平、提升其学术内涵、推动学科发展,创建具有针灸学科自身特色的辨证体系十分重要.目前对于针灸临床辨证存在着一定的困惑.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从系统整理诊疗方法、充实特色辨证内容,系统整理经典处方、充实完善针灸理论,系统总结临床实践、构建特色针灸辨证体系几方面入手.新的针灸辨证体系的创立难点包括:如何将针灸临床诊断内容、方法融入中医大辨证体系,使针灸辨证内涵丰富而又具体细化量化,以适合针灸临床操作应用;如何将传统的辨经论治与现代的辨病治疗理念有机融合;如何充分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来有效地弥补针灸临床诊断技术层面的不足.把传统的宏观辨证理论引进微观的辨证领域,多层次、多途径进行研究,建立适合临床需要的针灸辨证体系十分有意义.
-
从"辨"与"治"谈针灸临床中辨证方法的择宜而用
针灸临床上,要在明辨病位、病因、病性、病机、证候等基础上,才能依据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选穴、对症选穴的原则确定腧穴;要在辨明表里虚实寒热等病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相应的针灸方法和刺灸技术.而各种不同的辨证方法对这些辨证要素的辨别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因此从"治"谈"辨",各种辨证方法均适宜于针灸临床.在各种辨证方法中,经络辨证至关重要,辨病位是核心,并可以兼辨病性.经络辨证适合于几乎所有的病症甚至是一些疑难病、复杂病的辨治,尤其对肢节、官窍、皮外科病等病位较明显、局限的疾患为适宜.脏腑辨证不可或缺,在确定脏腑病位基础上辨证候是关键,脏腑辨证适合于以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脏腑病、无明显局限病变部位的疑难病,以及一些官窍病等.八纲辨证执简驭繁,辨病性是根本,对于表里、寒热、虚实证错综复杂者,有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使用范围较广.另外,病因辨证在针灸临床中对于辨病位、辨病性、选穴和选择刺灸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气血津液辨证常与辨经络结合使用,能够有效地指导针灸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因此,从"辨"谈"治",诸种辨证方法各有所长,针灸临床要择宜而用,针灸临床中虽然以经络辨证为基本辨证施治的方法,但应与其他多种辨证方法相互补充、相互结合使用.
-
王新月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1例
王新月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30年,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因辨证精准,往往能于平淡中见奇效.尤其对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胆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笔者有幸跟随导师从事临床诊疗工作,受益匪浅.现将王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例介绍如下,以探讨导师临证辨治思路及用药经验.
-
《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导引法条文解析
<诸病源候论>集隋以前养生方导引法之大成,在气功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该书卷二十八为"目病诸候"篇,是早阐述眼科疾患的专篇文献,其下目风泪出候、目暗不明候、目茫茫候三候载有养生方导引法共11条,对现今气功治疗眼病的研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在对此三候进行了文字梳理的基础之上,对导引法条文进行详细解析,包括词语注释、操作参考、功理阐释,以期对气功治疗眼疾的研究探索有所帮助.
-
对系统综述讨论与结论部分报告的探讨
根据Cochrane系统综述手册以及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2个系统综述的国际报告规范,介绍系统综述在讨论和结论部分应报告的内容,包括对证据主要结果的概括、对结果的解释、对证据质量的评价、对证据偏倚或局限性的探讨、与类似研究或系统综述的比较以及对未来临床实践和未来科研的意义几个部分.分析目前国内发表的中医药系统综述在讨论与结论部分存在的问题,包括讨论和结论的内容过于简单、讨论的内容与结果重复、讨论的内容与主题无关、结论用词不谨慎等.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医药系统综述的特点,指出系统综述在下结论时应该客观、慎重,并结合干预措施的特征和原始研究的质量,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
中医药院校境外及台港澳地区临床研究生培养方式与方法改革的研究
中医药院校的境外及台港澳地区研究生人数逐年上升,根据其自身特点,相应调整培养方式很有必要.从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注重临床思维培养、强调门诊轮转与跟师学习,全面提高中医诊疗技能、塑造实用型中医人才,开设名医经验讲习课、拓展中医诊疗思路与知识面,根据区域来源不同、制定差异性培养方案等方面,对中医药院校的境外及台港澳地区临床研究生培养方式与方法进行探讨.
-
1型糖尿病伴恶心、呕吐诊治病案1则
1病历摘要南某,女,24岁.主因口干、乏力9年,伴间断性恶心、呕吐10月余,由急诊以"1型糖尿病"于2011年6月7日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患者9年前因大汗后淋雨而感冒,感冒渐愈却出现口干、乏力症状,未予重视,1周后因突然晕厥,送外院急诊,查血糖升高(具体数值不详)、酮体阳性,诊断为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出院后以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剂早28U、晚20 U皮下注射治疗,血糖控制尚可.3年前因工作压力大,劳累后疲乏无力而复诊,诊断为糖尿病酮症.2010年8月起出现痛经伴恶心、呕吐,至外院妇科就诊,服中药汤剂3月余后痛经治愈,但每至经期前后仍恶心呕吐.2011年6月4日因反复恶心、呕吐于我院急诊就诊,考虑为糖尿病酮症,经降糖及补液治疗3 d后症状缓解,患者欲求系统诊治,遂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
-
水肿教学查房备要
水肿是内科常见的病证,造成水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查房的过程中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搜集患者的信息,取得确切的资料,同时应重视西医的各种检查手段,这样才能做到正确诊断、对症下药.笔者从水肿的发生原因、中医病机、中医治疗、调护等方面对水肿的教学查房内容进行探讨.任可,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
以晕厥为主诉的多系统萎缩1例——田金洲教授查房实录
1病历摘要王某,男,69岁,主因"反复发生跌倒3年,伴晕厥6个月",于2010年5月12日入院.现病史:患者2007年7月如厕起立时跌倒,无匹肢力弱,无意识丧失,无一过性黑矇,2个月后于行走时跌倒,伴四肢力弱,不能自行站立,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不详,予改善脑循环治疗后症状缓解(具体用药不详).2008年初出现双手震颤,完成精细动作困难,紧张时明显,并逐渐加重.2008年5月出现大便干结,排便无力,并逐渐加重,目前口服通便药.2009年4月再次出现跌倒,在外院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白质疏松,多发慢性缺血梗死灶.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禾见明确病变征象,诊断不详,予改善脑循环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患者每年平均发生跌倒10余次,多在站立、座位,或改变姿势时发生,平卧位时未见发生.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
2001 | 01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