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敷贴对肝气郁滞型乳腺增生的干预效果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敷贴对肝气郁滞型乳腺增生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肝气郁滞型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对象5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25人进行中药(柴胡、芍药、枳实、甘草、艾叶)穴位(乳根、期门及乳房阿是穴)敷贴;对照组25人在相同的穴位进行敷贴(柴胡药粉+食用焦糖色).进行3个月的干预后,观察对比2组乳房疼痛、B超检查增生肿块的情况.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疼痛评分、肿块大小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总体疗效总有效率为68%.结论 中药穴位敷贴能够减轻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的乳房疼痛,减小乳腺增生肿块.
-
144例9种体质人群夏季红外成像特征的研究
历代中医都非常重视天人相应,不同季节,寒来暑往,阴阳变化主宰世界上万物之生命节律.不同体质人群由于身体阴阳失衡,对不同季节的耐受情况不同,可出现不同脏腑热代谢特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阳盛之人"能冬不能夏",阴盛之人"能夏不能冬".
-
子宫肌瘤的中医脉象特征及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的常见中医脉象及其特征.方法 对4,5,6,7版中医妇科学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1999~2008年医药卫生期刊中有关子宫肌瘤脉象研究的125篇文献、4000余例现代名中医医案中子宫肌瘤的脉象记录进行分析.结果 子宫肌瘤的脉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规律性.实际诊疗中记录的子宫肌瘤脉象达32种,出现率高的脉象为沉弦脉.结论 子宫肌瘤的脉象特征表现为脉位以沉脉为主,脉的形与势以弦脉、涩脉、细脉为主.
-
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针刺疗效及尿动力学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电针干预的佳时机及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方法 观察58例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将未针刺、术后第8天及术后第15天分别开始针刺的各19,19,20例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治疗1组及治疗2组,疗程为6次,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后行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检查并随访.结果 治疗后残余尿减少量(ΔPVR)3组分别为(127.68±134.45),(367.58±227.58),(235.20±170.25)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3组分别为15.79%、63.16%、45.00%,治疗1组分别与治疗2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平均带尿管时间分别为(42.11±24.88),(23.26±14.07),(30.80±12.6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前患者尿流率、膀胱容量及逼尿肌压力均有所下降,针刺可改善上述情况.结论 针刺早期介入有利于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佳时机为术后7 d;尿动力学能够全面判断术后膀胱的损伤程度及预测疗效进而指导临床.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与其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探讨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级与其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将412例糖尿病患者按照DR国际临床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观察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分析中医证候要素与DR分级之间的关系.比较气虚证、燥热证、血瘀证、肝虚证、阴虚证、气郁证、阳虚证、脾气虚证、痰湿证、肾虚证在DR各级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 出现较多的前10个中医证候要素为气虚证、燥热证、血瘀证、肝虚证、阴虚证、气郁证、阳虚证、脾气虚证、痰湿证、肾虚证.气虚证、燥热证、血瘀证、气郁证、脾气虚证在DR各级之间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痰湿证、肾虚证在DR各级之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2级、3级、4级、5级(P<0.005).阴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5级(P<0.005).阳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4级、5级(P<0.005),3级低于4级、5级(P<0.005).痰湿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4级、5级(P<0.005).肾虚证出现频率1级低于4级、5级(P<0.005).结论 DR患者中气虚证、燥热证、血瘀证、肝虚证、阴虚证出现较多,其中肝虚证在中晚期较重,阴虚证晚期较重,气虚证伴随疾病整个过程;气郁证、阳虚证、脾气虚证、痰湿证、肾虚证出现略少,但阳虚证、痰湿证和肾虚证晚期明显加重.
-
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寻求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将161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组(A组)54例、氯沙坦组(B组)55例、中医辨证结合氯沙坦组(C组)52例.A组分别予止消通脉宁颗粒剂、止消温肾宁颗粒剂、止消保肾宁颗粒剂及西药安慰剂;B组予氯沙坦及不同的中药安慰剂;C组予中医辨证治疗结合氯沙坦治疗.观察3组治疗对患者肾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在降低肾功能指标方面A组优于B组,C组居中;3组治疗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结论 建立在西医学降糖、降压基础治疗上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能够较好地改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中医证候学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的主要中医证候.方法观察44例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证候及肾功能情况.结果正虚证中气阴两虚型出现率高.畏寒肢冷、夜尿清长等反映脾肾阳虚的症状出现频率较高,各占61.36%,在失代偿期肾功能损害尚不严重之时,上述症状即出现且在50.00%以上.邪实证中血瘀证型出现率高,在失代偿期血瘀型的出现率即远高于同期其他邪实证型,在50.00%以上,并随疾病发展进一步升高.结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证候特点是:在一般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的气阴两虚基础上阳虚与血瘀症状出现早而重.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活血通腑方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通腑方治疗.15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2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活血通腑方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脑出血急性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益肾活络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成组序贯临床试验
目的观察益肾活络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益肾活络丸治疗,对照组用舍尼通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91%,对照组有效率38.46%,P=0.004,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治疗期间没有发现益肾活络丸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肾活络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益肾活络丸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成组序贯临床试验 -
益气渗湿法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渗湿中药汤剂对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和B组,手术术式为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A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益气渗湿类中药汤剂。给药1周,观察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彩超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数值、疼痛评分(VAS)及肢体周径的变化,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2组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数值术后3,7 d各时段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术后3 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渗湿法可有效地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
中药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30例自身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患者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分别用复方1、复方2水煎剂口服进行两阶段治疗,各阶段分别治疗12周.观察证候疗效、蛋白尿和血尿疗效.结果第1阶段清热利湿法兼活血化瘀法获得了确切疗效之后,继之第2阶段活血化瘀法兼以清热利湿法可明显提高疗效.证候疗效显示第1阶段疗效对第2阶段疗效起促进作用.蛋白尿疗效优于血尿疗效.结论慢性肾炎湿热血瘀证用活血化瘀法可明显巩固和提高清热利湿法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