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利用普通胃肠χ光机射频消融室性心动过速的研究

周敬群;李俊明;胡斌;李书国;彭万军;吴平

摘要: 在C型臂χ光机后前位透视下,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利用普通胃肠χ光机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国内外尚无临床报道.为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我们进行了利用普通胃肠χ光机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并探讨其操作要点,现报告如下.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大宇;赵善隽;梁嘉永;李健豪;张稳柱;陈君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135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定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及血浆Hcy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4周后血清hsCRP及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常规组、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血清hsCRP[(12.95±1.99)mg/L、(8.56±1.24)mg/L比(4.47±1.92)mg/L]及血浆Hcy[(13.48±2.12)μmol/L、(9.55±0.94)μmol/L比(6.61±1.15)μ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应用替格瑞洛对ACS患者进行干预,在有效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可显著降低血清hsCRP及血浆Hcy水平,从而显著抑制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有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患者的预后.

  • 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其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高菲

    目的:研究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早中期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E H患者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国产奥美沙坦酯组(74例,给予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与日产奥美沙坦酯组(74例,日产奥美沙坦酯).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PV指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BPV指标(除夜间SBP标准差外)均显著降低,血清25(OH)D[国产奥美沙坦酯组(294.89±30.16)ng/L比(332.27±33.76)ng/L,日产奥美沙坦酯组(295.73±30.11)ng/L比(329.71±33.68)ng/L]水平显著升高,Hcy[国产奥美沙坦酯组(23.45±2.48)μmol/L比(9.89±1.39)μmol/L,日产奥美沙坦酯组(23.48±1.50)μmol/L比(9.83±1.36)μmol/L]水平显著下降(P均=0.001);治疗后两组间BPV指标、血清25(OH)D、Hcy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早中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显著降低血压变异性指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日产奥美沙坦酯无显著性差异.

  • 雷米普利与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马小宇;王相峰;赵健琦;古瑞

    目的:探讨雷米普利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186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均分为雷米普利组、硝苯地平组、联合治疗组(雷米普利+硝苯地平),各62例,观察各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治疗后LVEF、心脏指数(CI)、左室舒张早期/晚期峰值流速(E/A)、6min步行距离(6MWD)均显著增加,BNP、CRP、白细胞介素(IL)-1、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1);且与雷米普利、硝苯地平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VEF[(43.44±5.75)% 、(43.41±5.73)% 比(49.89±5.84)%]、CI[(2.23±0.64)L·min-1·m-2、(2.28±0.69)L·min-1·m-2比(2.87±0.71)L·min-1·m-2]、E/A[(0.87±0.31)、(0.90±0.32)比(1.21±0.39)]、6MWD[(233.44±38.95)m、(236.45±39.13)m比(299.77±45.77)m]显著增加,血浆BNP[(199.67±27.86)ng/L、(194.55±25.46)ng/L比(124.67±29.45)ng/L]、CRP[(10.32±3.18)mg/L、(10.21±2.89)mg/L比(8.35±2.12)mg/L]、肿瘤坏死因子(TNF)-α[(45.52±14.56)pg/ml、(45.45±13.78)pg/ml比(37.86±10.35)pg/ml]、IL-1[(6.34±2.54)pg/ml、(6.31±2.31)pg/ml比(3.42±1.89)pg/ml]、IL-6[(6.71±2.23)pg/ml、(6.68±2.11)pg/ml比(4.11±1.75)pg/m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临床治疗整体疗效显著优于雷米普利组(Z=3.747,P=0.001)和硝苯地平组(Z=3.838,P=0.001).结论:雷米普利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能提高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疗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作者:何昕;张玉彩;古巧文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94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氨氯地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氨氯地平)和联合治疗组(在氨氯地平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氨氯地平组(91.49% 比74.47%),P=0.02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SBP、DBP和FINS水平显著降低,联合治疗组FPG水平显著降低,两组血清25-(OH)D3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氨氯地平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BP[(144.02±11.24)mmHg比(129.75±10.07)mmHg]、DBP[(85.20±7.27)mmHg比(75.72±8.13)mmHg]、FPG[(7.14±0.47)mmol/L比(6.72±0.51)mmol/L]和FINS[(19.28±3.24)μU/ml比(16.18±2.39)μU/ml]水平降低更显著,血清25-(OH)D3水平[(26.37±3.87)μg/L比(32.48±4.22)μg/L]升高更显著,P均=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712.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糖代谢,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老年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

    作者:郭晓平;韩文忠;王佟;郭华;袁艳敏;兰冰;陆强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18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7例,采用标准术式PCI治疗)和替罗非班组(111例,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冠脉替罗非班注射).观察两组手术指标,以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门球时间、支架置入数、支架置入长度等PCI手术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患者TIMI3级血流(75.70% 比91.89%)、MBG2~3级(69.16% 比85.56%)、术后90minST段回落>50%(77.57% 比92.79%)比例均显著增加,校正TIMI帧数[(33.05±8.37)帧比(26.54±5.47)帧]显著减少(P均<0.01).两组住院期间出血性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375).替罗非班组6个月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1).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PCI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术后心肌灌注水平,降低术后近期MACE的发生率,且未增加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 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左西孟旦应用于AMI急诊PCI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吴群玫;梁秀娟;王霞;刘为生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左西孟旦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110例AMI急诊PCI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rhBNP组(53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rhBNP)和左西孟旦组(57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左西孟旦),两组均治疗7d.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后24h的24h尿量、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术前、后7d的脑钠肽(BNP)水平、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不良反应.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4h两组的24h尿量显著增多,HR和RR显著降低(P均=0.001);与左西孟旦组比较,rhBNP组术后24h的24h尿量[(1732.00±243.75)ml比(1854.23±264.24)ml]增多更显著,HR[(79.24±9.43)次/min比(73.43±8.24)次/min]和RR[(18.32±4.76)次/min比(15.32±4.23)次/min]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术后7d,与rhBNP组比较,左西孟旦组的LVEF[(40.45±5.65)% 比(44.75±5.87)%],BNP水平[(256.54±9.38)pg/ml比(395.25±8.34)pg/ml]显著升高,LVESd[(47.87±4.65)mm比(43.83±3.65)mm]显著降低,P均=0.001.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左西孟旦增强心肌收缩能力显著优于rhBNP,而rhBNP降低BNP水平的能力和改善肾功能显著优于左西孟旦.

  • 氨氯地平并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肾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血清Rho相关蛋白激酶1的影响

    作者:高四红;任建立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高血压合并肾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血清Rho相关蛋白激酶1(ROCK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治疗的94例高血压合并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和联合治疗组(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各47例.治疗1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ROCK1水平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氨氯地平组(95.74% 比82.97%,P=0.04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ROCK1[氨氯地平组(3.25±0.32)ng/ml比(1.24±0.45)ng/ml,联合治疗组(3.34±0.35)ng/ml比(0.22±0.15)ng/ml]水平,24hSBP标准差(24hSSD)、24hDBP标准差(24hDSD)、白昼SBP标准差(dSSD)、夜间SBP标准差(nSSD)、夜间DBP标准差(nDSD)均有显著下降(P均=0.001),且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P均<0.01).与氨氯地平组比较,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下肢水肿(27.66% 比10.63%)、恶心呕吐(27.66% 比8.51%)、头晕乏力(23.40% 比8.51%)发生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肾损伤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血清ROCK1水平,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和预后状况.

  • 阿利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病变的疗效

    作者:席婷;姬学光;周静;屈文静;巩红;董香婷;马丽;刘婷;王巧丽

    目的:评价阿利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变的疗效.方法:入选在我院就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伴CAS患者120例.以随机法分为:缬沙坦组(60例,口服缬沙坦80mg/d)和阿利沙坦酯组(60例,口服阿利沙坦酯片240mg/d),总疗程48周.治疗前,治疗24周、48周时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4周、48周后的IMT值、颈动脉斑块大小、颈动脉斑块厚度和颈动脉斑块个数均显著减小,且48周上述指标值显著小于24周的(P<0.05或<0.01);阿利沙坦酯组IMT的下降值显著大于缬沙坦组,但两组的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及个数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两种药物对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及个数的疗效相当;但阿利沙坦酯片对IMT的疗效显著优于缬沙坦.

  • 超声心动图在右心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施唯;莫凌莉;毕磊磊;洪丹;张晓燕;赵婷婷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UCG)对右心占位性病变(RHOL)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诊断的48例RHOL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UCG以及病理检查确定病变位置和类别.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UCG对RHOL类别的诊断符合率.结果:RHOL分布位置:与上下腔静脉比较,位于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的RHOL比例(6.25% 比31.25% 、29.17% 、33.33%)显著增多,P均<0.01.RHOL类别:恶性占位的比例显著高于血栓、黏液瘤(54.17% 比20.83% 、25.00%),P均<0.01.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UCG对血栓、恶性占位、黏液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0% 、92.86% 和100%,三者无显著差异(P=0.220).UCG共检出心包积液18例(37.50%),其中2例(4.16%)经病理诊断为良性血栓性病变,其他16例(33.33%)为恶性RHOL侵袭右心系统产生,包括2例(4.16%)原发性,14例(29.17%)为其他部位恶性病灶心脏转移.结论:RHOL主要有血栓、恶性占位、黏液瘤等三种类型,其中恶性占位发生率相对较高,且多来源于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UCG诊断RHOL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替格瑞洛结合PCI对AMI患者心肌灌注及血清PAF、PAC-1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尚静;李威;孙亮

    目的:探究替格瑞洛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及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PAC-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均分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对照组)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组(T+A组).对比两组术后24h及术后6个月灌注指标、心功能指标及血清PAF、PAC-1水平,随访6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PCI术后,两组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并无显著差异(P=0.488).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T+A组患者心脏指数[(2.61±1.31)L·min-1·m-2比(3.12±1.37)L·min-1·m-2]、每博输出量[(60.99±5.13)ml比(71.24±5.94)ml]及左室射血分数[(45.31±6.73)% 比(72.64±7.29)%]显著提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59.41±4.12)mm比(53.12±3.45)mm]显著减小,血清PAF[(10.31±1.69)μg/L比(8.26±1.38)μg/L]、PAC-1[(37.57±5.74)% 比(32.14±4.93)%]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随访至术后6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T+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7% 比11.67%,P=0.028).结论:替格瑞洛结合PCI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MI患者心功能,降低外周血PAF、PAC-1水平,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心血管康复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