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杂志
Ophthalmology in China 안과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4469
- 国内刊号: 11-3025/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正常人群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测量
目的 测量正常人群中的视网膜血氧饱和度.设计 观察性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纳入的正常受试者91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37.5±14.0)岁.方法 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全身及眼科检查,并采用视网膜血氧仪(Oxymap)测量视网膜血氧饱和度.选取鼻上、鼻下、颞上及颞下象限来分别进行视网膜血氧含量的测量,测量范围为距视盘边缘0.5个直径至3个视盘直径之间,选取象限内粗的动脉和静脉.将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作为因变量,眼部参数及全身系统性参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与全身因素及眼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视网膜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A),视网膜平均静脉血氧饱和度(SaO2-V),视网膜平均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SaO2-AV).结果 中国正常人群的视网膜平均SaO2-A为(92.1±7.2)%;视网膜平均SaO2-V为(52.5±6.6)%;视网膜平均SaO2-AV为(39.6±7.5)%.鼻上象限的SaO2-A、SaO2-V和SaO2-AV较高,分别为(98.5±10.1)%、(57.3±8.7)%和(41.3±11.9)%.在多因素分析中,与SaO2-A相关的系统性因素包括高龄(B=0.24,P=0.049),高脂血症(B=0.26,P=0.018).吸烟与SaO2-V的降低有一定的相关性(B=-0.25,P=0.033);SaO2-V与年龄(P=0.665)、眼压(P=0.073)、舒张压(P=0.616)无显著相关性.SaO2-AV与年龄呈正相关(B=0.219,P=0.046),与性别成负相关(B=-0.253,P=0.019).结论 高龄人群的视网膜动脉血氧含量相对较高;吸烟可能会导致视网膜静脉血氧含量降低;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与年龄呈正相关;男性的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较大.
-
珍芪滴眼液熏蒸疗法对干眼的短期疗效
目的 观察珍芪滴眼液熏蒸疗法对干眼的疗效.设计前瞻性、随机、开放、阳性滴眼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研究对象2013-2015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干眼患者96例,平均年龄(60.95±12.22)岁.方法 9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4次,每次1滴.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使用珍芪滴眼液熏蒸疗法,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对照组给予珍芪滴眼液点眼,每日4次,每次l滴.观察用药4周受试者干眼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主要指标 总有效率(临床显效+有效)、症状总分、Schirmer Ⅰ试验(schirmer Ⅰ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症状总分、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计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试验组总有效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041).治疗4周时试验组BUT为(7.53±3.78)s,对照组为(6.08±2.99)s,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1).症状总分试验组为1.92±1.99,对照组为2.32±2.30,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31).结论 珍芪滴眼液熏蒸疗法能有效治疗干眼,在玻璃酸钠滴眼液的基础上,该疗法优于珍芪滴眼液点眼治疗.
-
儿童双眼视觉竞争平衡点正常值研究
目的 了解正常视力儿童和屈光不正弱视儿童双眼视觉竞争平衡点的正常值.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97例正常视力儿童和6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方法 应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视感知觉检查方法检查双眼视觉竞争平衡点值,通过双眼对比敏感度和信噪比检查的级别来确定平衡点,包括静态检查和增加闪烁刺激的动态检查.主要指标 动静态信噪比平衡点值及动静态对比度平衡点值.结果 正常视力儿童静态信噪比平衡点值为(7.44±0.052)级(95%CI:7.34~7.55级),动态信噪比的平衡点值为(7.50±0.048)级(95%CI:7.41~7.60级);静态对比度的平衡点值为(8.46±0.085)级(95%CI:8.29~8.63级),动态对比度的平衡点值为(8.57±0.089)级(95%CI:8.40~8.75级).屈光不正弱视儿童静态信噪比的平衡点值为(5.48±0.186)级(95%CI:5.47~6.21级),动态信噪比的平衡点值为(6.16±0.177)级(95%CI:5.81~6.52级);静态对比度的平衡点值为(7.24±0.244)级(95%CI:6.76~7.73级),动态对比度的平衡点值为(7.52±0.239)级(95%CI:7.05~8.00级).弱视患儿平衡点值均低于正常视力儿童(P均<0.001).正常视力儿童动静态信噪比及动静态对比度双眼间级别差值<1,而屈光不正弱视儿童≥2.结论 儿童信噪比平衡点值≥7级,对比度平衡点值≥8级可为临床正常值判断参考范围.弱视患儿的信噪比平衡点值、对比度平衡点值均低于正常儿童,双眼间级别差值高于正常视力儿童.
-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2015年7月在深圳市银湖社康中心进行年度体检的T2DM患者252例.方法 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自我管理行为良好、中等、不良.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根据眼底检查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WR)、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比较DR患者与DWR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以及血糖指标控制情况.主要指标 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FBG、HbA1c水平.结果 252例T2DM患者中228例(90%)完成调查,其中DR者62例(27.2%),病程10年以上DR患者34例(54.8%),明显多于DWR患者(65例,39.2%)(x2=4.519,P=0.034).228例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良好率20.6%、中等50.9%、不良28.5%;其中,DR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良好率11.3%低于DWR患者(24.1%) (x2=4.524,P=0.033).228例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FBG 29.4%、HbA1c 28.5%;其中DR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FBG 19.4%、HbA1c 17.7%,低于DWR患者FBG 33.1%、HbA1c 32.5%(x2=4.129,P=0.042;x2=4.844,P=0.028).病程为<5年、5~10年、>10年的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不良率分别为15.0%、20.2%、41.4% (x2=16.764,P=0.002).分级为DWR、NPDR、PDR的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不良率分别为25.9%、28.0%、66.7%(x2=9.132,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饮食行为(OR=0.241,95% CI:0.163 ~0.287)、运动行为(OR=0.536,95% CI:0.481 ~0.692)、遵医嘱用药(OR =0.056,95%CI:0.018~0.172),FBG达标率(OR=2.255,95%CI:1.315~3.873)、HbA1c达标率(OR=1.376,95%CI:1.197~1.584)以及糖尿病病程(OR=0.573,95%CI:0.038~0.714)与DR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糖尿病病程长、饮食控制不佳、较少运动、用药欠规范和FBG、HbA1c控制不达标与DR的发病相关,提高社区T2DM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血糖控制,降低DR发生的风险.
-
配戴一年以上的夜用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参数的变化
目的 观察夜用角膜塑形镜停戴后角膜参数的变化.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0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新力眼科验配角膜塑形镜并坚持戴镜且欲停戴重新验配的近视患者26例(49眼).方法 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及角膜厚度,观察配戴前、连续戴镜12个月、停戴3~4周后各指标的变化.主要指标 角膜平坦轴曲率、角膜陡峭轴曲率、角膜散光、角膜厚度.结果 角膜平坦轴曲率配戴前、连续戴镜12个月、停戴3~4周后分别为(42.32±1.87)D、(40.18±1.83)D、(41.97±1.86)D,角膜陡峭轴曲率分别为(43.46±1.76)D、(41.46± 1.74)D、(43.30±1.90)D,两指标配戴前与停戴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534,0.777).各时间点角膜散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戴镜中角膜厚度略变薄,配戴前及连续戴镜12个月分别为(546.23±24.33)μm、(537.18±27.89)μm,停戴后逐渐恢复至(541.23±22.25)μm,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塑形效果稳定后每矫正-1.00 D屈光度实际下降K值为(0.52±0.18)D,实际角膜厚度变薄为(2.35±2.23)μ m.停戴3~4周后K值恢复程度为(86±15)%,角膜厚度恢复程度为(68±45)%.结论 停戴夜用角膜塑形镜3~4周后各角膜参数恢复至接近戴镜前水平.
-
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眼镜、单光眼镜对儿童近视控制的一年效果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眼镜、单光眼镜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一年效果.设计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北医眼视光远程视觉服务中心的近视儿童321例,其中141例(43.9%,141/321)完成一年随访.平均年龄(11.41±2.29)岁.方法 所有儿童配镜前进行视力、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裂隙灯、Lenstar眼生物参数测量及彩色眼底照相视盘旁萎缩弧分析.根据患者及监护人要求分别选择单光眼镜(single vision spectacle lenses,Sv)、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K)、周边离焦眼镜(peripheral defocus spectacel lenses,PD)三种不同的矫正方式.观察三组间屈光度进展、眼轴增长及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率的差异.主要指标 配镜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视盘旁萎缩弧的改变.结果 完成一年随访者SV组47例、OK镜组70例、PD组24例.平均等效球镜度(-2.89±1.34)D,平均眼轴长度(24.92±0.34)mm.后随访时,3组儿童眼轴长度均增长,其中OK镜组增长(0.13±0.16)mm,明显低于其他两组(F=48.820,P<0.001).SV组屈光度增长(-0.77±0.79)D,PD组屈光度增长(-0.94±0.47)D(t=1.080,P=0.283).SV组、PD组、OK镜组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率分别为66.7%、38.6%和15.0%(x2=28.341,P<0.001).结论 随访一年的结果表明,与单光眼镜、周边离焦眼镜相比,角膜塑形镜控制屈光度进展、眼轴增长、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的效果佳.
-
儿童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CL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评价低龄儿童轻中度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的效果及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40例儿童圆锥角膜患者.方法 对2001-2011年在北京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配戴RGPCL连续3年的40例年龄在3~16岁,平均(12.80±3.09)岁的儿童圆锥角膜患者,进行电脑验光及眼部相关检查,分别观察配戴RGPCL 3年间的角膜顶点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并观察角膜地形图角膜K值、SRI、角膜散光的变化,以及角结膜有无异常反应,综合分析RGPCL对于儿童圆锥角膜控制的效果.主要指标 矫正视力、角膜K值、SRI、角膜散光、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配戴RGPCL 3年间,矫正视力提高0.19±0.03.戴镜前与戴镜3年时比较角膜厚度变化(13.81±7.98)μm,3年间配戴镜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角膜平坦K值、陡峭K值在戴镜前和戴镜3年时变化分别为(0.26±0.59)D,(0.97±0.75)D,角膜散光降低(0.88±0.40)D,SRI在3年间降低0.09±0.10,在配戴镜前后3年以上各数据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角结膜未发现明显损伤及炎症病例.结论 低龄儿童圆锥角膜患者长期配戴RGPCL对于圆锥角膜发展有一定控制作用,眼表未见明显损害,安全有效.
-
儿童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6年3月至2014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儿童眼眶嗜酸性肉芽肿27例.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眼眶CT和MRI检查,并行手术治疗,部分辅助化疗,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主要指标儿童眼眶嗜酸性肉芽肿的流行病学、CT和MRI表现、病理特点和预后.结果 16例儿童眼眶嗜酸性肉芽肿发生于眼眶外上壁,6例单纯发生于眶上壁,3例发生于眶外侧壁,2例同时累及眶外侧壁和颅底.病变均全部切除,术后症状均完全消失.3例有硬脑膜破坏,行硬脑膜切除和修补,4例有颞肌受侵犯.4例术后行化疗.平均随访2.36年,均未见病变复发和并发症.结论 眼眶嗜酸性肉芽肿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是单发病灶的佳治疗方法,术后可辅助化疗预后好.
-
阅读时戴低度凸透镜对小学生近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阅读时戴低度凸透镜对小学生近视的干预效果.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594例1~5年级的近视高危(双眼裸眼视力≥4.7,-1.0 D≤双眼等效球镜值≤2.0 D)的小学生.阅读时戴低度凸透镜者286例为干预组,平均年龄(7.81±1.48)岁;未戴低度凸透镜者308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8.44±1.59)岁.方法 2010年底(基线)和2011年底(终线)分别对594例1~5年级的小学生行屈光度检查.根据终线时的检查结果(取右眼数据),以近视进展情况(终线右眼等效球镜-基线右眼等效球镜)、近视发病情况作为结局指标,分别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干预效果,并且按照性别和年级(1~3年级VS 4~5年级)进行分层分析.主要指标右眼等效球镜度数.结果 干预前后干预组右眼等效球镜变化(-0.35±0.76)D,较对照组(-0.56±0.71)D少(P=0.004).女生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效(P=0.003),男生干预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317).1~3年级干预组较对照组有效(P<0.001),而4~5年级干预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678).终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近视发病率分别为14.3%和29.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近视发病的OR值为0.593(95%CI=0.371~0.946);按性别分层,男生和女生干预组近视发病的OR值分别为0.704(95%CI=0.358~1.385)和0.450(95%CI=0.227~0.894);按年级分层,1~3年级和4~5年级干预组近视发病的OR值分别为0.440(95%CI=0.238~0.813)和1.143(95%CI=0.478~2.731).结论 阅读时戴低度凸透镜,尤其是女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可以减缓近视发展的进程,降低近视发病率,对小学生近视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
-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18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及其诊断阈值.设计 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中2642例20~80岁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2007例(76.0%)受试者(1199例女性)参与研究,平均年龄(64.1±9.0)岁.方法 全体参与医师经过专门培训,按照统一要求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同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HbA1c用美国伯乐公司高压液相仪测定,并对所有患者用45°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机留取后极部眼底照片一张.DR的严重程度参照Airlie House分级法.采用ROC曲线分析HbA1c诊断DR的佳阈值.主要指标 HbA1c在DR中的诊断阈值(敏感性、特异性、AUC).结果 本人群中DR患病率为(24.7±1.0)%(95%CI,22.8~26.6).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中,DR的出现与较高的HbA1c浓度(OR=1.23;95%CI,1.14~1.33)有关,随着HbA1c增高,DR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当HbA1c≥6.5%时,诊断DR的ROC曲线下面积大(59.2%),且敏感性(75.1%)和特异性(43.4%)高.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中,DR还与其他方面有关:较轻的年龄(OR=0.97;95%CI,0.95~0.98)、较长的糖尿病病程(OR=1.10;95%CI,1.08~1.12)、较高的收缩压(OR=1.01;95%CI,1.01~1.02)、较低的体重指数(OR=0.95;95%CI,0.92~0.98)和升高的血尿素氮浓度(OR=1.01;95%CI,1.00~1.01).结论 当糖化血红蛋白≥6.5%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显著相关,提示糖化血红蛋白为6.5%或许可以作为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阈值.
-
玻璃体切除术中直视下睫状体光凝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玻璃体切除术中直视下睫状体光凝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采用睫状体光凝治疗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68例(68眼).方法 玻璃体切除术中联合直视下睫状体光凝治疗37例,经巩膜睫状体光凝31例,术后随诊1~50个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中激光参数,手术后佳矫正视力、眼压变化及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 激光参数、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术前直视下光凝组患者眼压28~55 mmHg,平均(37.4±7.5)mmHg;经巩膜光凝组30~53 mmHg,平均(39.8±6.0)mmHg(t=-1.413,P=0.162).手术前后直视下光凝组视力提高20例(54.1%),多于经巩膜光凝组(8例,25.8%)(x2=23.92,P<0.001).术后第1日直视下光凝组眼压下降10~29 mmHg,平均(19.4±5.3)mmHg,少于经巩膜光凝组12~33 mmHg,平均(23.9±5.9)mmHg(t=-3.246,P=0.002);末次随诊直视下光凝组眼压12~30 mmHg,平均(17.6±3.8) mmHg,低于经巩膜光凝组16~32 mmHg,平均(20.4±4.1)mmHg(t=-2.542,P=0.013).两组术中激光参数选用不同的能量、持续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前房纤维素样渗出、术后早期低眼压、渗出性脉络膜脱离.直视下光凝组可见玻璃体积血,经巩膜光凝组可见球结膜灼伤水肿.以上并发症均短期内恢复,未见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继发青光眼各有优势,均可安全有效降低眼压,玻璃体切除直视下光凝联合手术有助于患者提高视力.
-
1%阿托品眼膏控制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一年疗效
目的 研究1%阿托品眼膏控制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一年疗效.设计 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2-9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视光门诊诊治的120例(240眼)6~9岁近视性散光患者(近视性散光≥-1.50 D,等效球镜在-1.00~-4.00 D,弱视已治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均为40例80眼,A组戴框架眼镜,B组戴框架眼镜联合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1次/晚,C组戴框架眼镜联合1%阿托品眼膏1次/周五晚.随访12个月,每个月复查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眼压及眼轴变化.主要指标视力、屈光度及眼轴.结果 随访12个月时,A组、B组和C组患者近视屈光度进展分别为(-1.22±0.38)D、(-1.07±0.31)D和(-0.38±0.25)D,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031,P<0.001);眼轴增长分别为(0.48±0.21)mm、(0.39±0.15)mm和(0.15±0.09)mm,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612,P<0.001);散光屈光度变化分别为(+0.33±0.12)D、(+0.21±0.18)D和(+0.26±0.13)D,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3,P=0.901);各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主诉及高眼压等眼部并发症.结论 随访一年的结果表明,戴框架眼镜联合1%阿托品眼膏每周五晚1次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近视性散光青少年近视的进展,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
189例主诉流泪患者的病因分析
目的 分析以流泪为主诉患者的病因.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以流泪为主诉就诊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成年患者189例(321眼).方法 所有患者完成问卷调查,外眼、裂隙灯显微镜、鼻腔检查及泪道冲洗.有眼干涩或异物感等症状或泪河高度偏低者行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主要指标 病因构成比.结果 321眼中各种原因泪道狭窄或阻塞174眼(54.21%),干眼症27眼(8.41%),结膜松弛8眼(2.49%),泪阜肥大2眼(0.62%),眼睑松弛2眼(0.62%),鼻腔疾病2眼(0.62%),结膜炎8眼(2.49%),鳄鱼泪2眼(0.62%),视疲劳20眼(6.23%).2种以上原因76眼(23.68%),其中泪道狭窄或阻塞合并干眼症43眼(13.40%),泪道狭窄或阻塞并干眼症与结膜松弛6眼(1.87%),泪道狭窄并干眼症与结膜炎2眼(0.62%),干眼症及结膜松弛6眼(1.87%),泪道狭窄或阻塞合并结膜松弛9眼(2.80%),结膜松弛及泪阜肥大5眼(1.56%),泪道狭窄或阻塞合并结膜松弛及眼睑松弛3眼(0.94%),泪道阻塞合并泪阜肥大1眼(0.31%),泪道阻塞合并倒睫1眼(0.31%).结论 泪道狭窄或阻塞是主诉流泪者的主要原因,多因素原因中干眼症合并泪道狭窄或阻塞比例较大.
-
吸烟对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眶脂肪分化的影响
目的 确定吸烟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眶脂肪分化的影响.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6-12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眼科行眶减压术的TAO患者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方法 40例TAO患者中,21例吸烟、8例曾吸烟但已戒烟,5例被动吸烟,6例非吸烟.运用RT-PCR检测所有患者眶脂肪CCAAT/增强结合蛋白(C/EBP)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mRNA表达量.用△Ct法进行其各基因表达的相对定量.多组间的总体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随后用SNK-q检验进行两两比较.主要指标 C/EBP和PPARγmRNA表达量.结果 吸烟组患者的C/EBP(12.04±4.26)和PPARγmRNA表达量(4.82±1.41)明显高于非吸烟组(C/EBP:2.32±0.92;PPARγ:1.37±0.25) (P<0.001).同时,曾吸烟组和被动吸烟组的C/EBP(4.29± 1.26,5.76±1.03)和PPARγ mRNA表达量(2.91±1.23,3.22±0.50)对比非吸烟组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曾吸烟组C/EBPP=0.039,PPARγP=0.047;被动吸烟组C/EBP P=0.002,PPARγ P=0.002).吸烟指数≥100年支的TAO患者眶脂肪C/EBP(14.28±3.61)和PPARγmRNA(5.65±1.02)高于吸烟指数<100年支的患者(C/EBP:8.42±2.30;PPARγ:3.48±0.74)(P均<0.01).结论 眶脂肪C/EBP和PPARγ mRNA的表达量与吸烟史有关.
-
单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一例
患者女性,46岁.因左眼渐进性视力下降伴视野缩小5年就诊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双眼屈光不正30余年,现双眼戴-8.0 D眼镜.既往史无特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5(矫正1.0),左眼无光感;眼压:右眼15 mmHg,左眼14 mmHg.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左眼RAPD(+),双眼晶状体皮质轻度混浊.右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盘边界清,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纤细,由赤道部向心性骨细胞样色素沉着,黄斑区色暗,中心凹反光消失(图1).FFA示:右眼:颞侧远周边部视网膜小片状强荧光,晚期无渗漏.
关键词: -
眼肿瘤眼眶病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及科研能力培养
眼肿瘤眼眶病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边缘性科学,与眼科学其他专业存在着明显差别.眼肿瘤眼眶病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既具有眼科常规专业的培养共性,也具有针对眼肿瘤眼眶病专业的培养个性.对眼肿瘤眼眶病硕士研究生应在临床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培养,前者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后者主要包括阅读文献能力的培养、科研选题能力的培养、基本实验室操作能力的培养、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演讲能力的培养等.
-
以病例为基础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眼科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
以病例为基础的研究(case based study,CBS)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研究(problem based study,PBL)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临床病例为中心,以分组讨论为重点,以培养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为目的的现代教学方法.通过知识点讲解、病例展现、分组讨论以及分析和总结等过程,观察研究生在面对临床真实病例时的反应、思考和处理,发现其在临床思维上的不足和偏差,然后适时地加以引导,使研究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应用更灵活,对原则性问题判断更明确,并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
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处理
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病情复杂性、眼内填充物有关,因此需要根据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针对性控制术后高眼压;另外通过术前筛查高危人群,术中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术后密切监测眼压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术后高眼压的发生.一旦发现高眼压应及时对症治疗,采用抗青光眼药物或手术等控制眼压,从而保护视神经和视功能.
-
肉毒毒素眼科应用的适应证及疗效
斜视是肉毒毒素治疗的首个适应证,此后肉毒毒素在临床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近四十年中,肉毒毒素在眼科的应用也从斜视扩展到眼睑、角膜、泪器等相关疾病,而在斜视中的应用也进一步深入.本文归纳分析了肉毒毒素在斜视及眼睑疾患中的适应证及疗效.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z1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
1998 | 01 02 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