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5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媛;杜鹃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r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本院PDR病人60例,根据随机排列方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取常规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行25G玻璃体切除术,对比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明显较少,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DR病人中采取25G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总有效率,改善病人视力,临床值得广泛使用.

  • 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疾病构成分析

    作者:李卫红;赵莉丽;刘武

    目的:探讨一种可用于对玻璃体切除手术病例进行大样本临床研究的疾病分类方法。方法对429例玻璃体切除手术连续病例的全部ICD-10编码进行分析和归类,统计方法使用描述性统计、频次分析。结果将全部玻璃体切除手术疾病分为相互独立的10类:(1)眼外伤,(2)糖尿病相关眼病,(3)眼内肿瘤,(4)非外伤性眼内炎,(5)视网膜脱离,(6)无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7)黄斑病变,(8)白内障/晶体病变,(9)青光眼,(10)其他。ICD编码的出现频次和条目数分别反映了各类疾病在玻璃体切除手术病例中的普遍性和内在病变多样性。结论基于ICD编码的手术疾病分类方法简明、合理,反映了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疾病特征和复杂性,可有效用于对玻璃体切除手术病例的大样本临床研究。

  • 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思建;卢素芬;林明色;吴素虹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医源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更好地预防与控制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方法 对2003-2007年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施行14 011例(眼)玻璃体切除手术,其中感染性眼内炎7例(眼),感染率为0.047%;7例标本送检,4例培养阳性,病原菌检出率57.0%;革兰阳性球菌占75.0%,>60岁患者占71.4%,6例抗感染治疗有效,预后较好;1例细菌培养为革兰阴性杆菌,为糖尿病患者,经抗感染,再次玻璃体切除治疗无效,行眼内容剜出术.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术后眼内炎的发生与年龄大及合并全身疾病,机体免疫力低下关系密切,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对保存和挽救视力非常重要.

  • 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熊宇;夏晓波

    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病情复杂性、眼内填充物有关,因此需要根据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针对性控制术后高眼压;另外通过术前筛查高危人群,术中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术后密切监测眼压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术后高眼压的发生.一旦发现高眼压应及时对症治疗,采用抗青光眼药物或手术等控制眼压,从而保护视神经和视功能.

  • 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玻璃体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亚鲁;刘海洋;李甦雁;张正培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行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或玻璃体积血行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终末期肾病透析18例(21眼).其中,腹膜透析组5例(6眼),无肝素血液透析组13例(15眼).观察两组视力、眼压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t=2.589,P=0.018),术后眼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t=-0.476,P=0.6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对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提高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伴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或伴玻璃体积血的术后视力.与腹膜透析相比,无肝素血液透析不会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 外伤性眼内炎手术治疗

    作者:颜华;陈松;于金国;韩金栋;崔靖;李军;许瀛海

    目的探讨外伤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因外伤性眼内炎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21例(21眼),其中硅油填充18眼,C3F8填充2眼,无填充物1眼.术前视力光感至0.1.眼压平均为7 mmHg(5~25mmHg)(1mmHg=0.133 kPa).平均随访18月(3~43月).结果术后视力无光感至0.8,视力提高15眼(71.43%),不变4眼(19.95%),视力下降2眼(9.42%).眼压平均为18 mmHg(10~22 mmHg),显著高于术前眼压(P<0.05).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炎性渗出(19眼),术后短暂高眼压(4眼),视网膜脱离(3眼),眼球萎缩(2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视觉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伟奇;张贵华;林洪杰;黄惠春;林杜生;郑建龙;郑德志

    目的 研究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在玻璃体切除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过程中的视觉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视网膜脱离患者104例(104只眼),于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后行玻璃体手术或前后段联合手术.在麻醉后的5 min、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核心部玻璃体切除后、周边玻璃体切除后和手术结束时,排除对侧眼的影响和显微镜的光漂白作用,实时调查患者能否看到显微镜的亮光.并在术前1天、术后1.5个月和3个月分别检查术眼佳矫正视力和视觉诱发电位(VEP)并进行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是否去光漂白效应的黑矇检出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黑矇与无发生黑矇患者的年龄、术眼术前视力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前后视力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VEP振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未排除对侧眼影响时,在各个检查点黑矇发生率均为0.严密遮盖排除对侧眼影响后,麻醉后5 min、白内障摘除术后、核心部玻璃体切除术后、周边部玻璃体切除术后及术毕时,术眼黑矇检出率分别为72.1%(75/104)、93.8%(75/80)、96.2%(100/104)、96.2%(100/104)及86.5%(90/104).排除光漂白影响后,各相应检查点黑矇检出率分别为51.9%(54/104)、85.0%(68/80)、85.6%(89/104)、84.6%(88/104)及66.3%(69/104).严密遮盖对侧眼及排除光漂白作用后,至少在术中某个阶段出现黑矇的发生率为95.2%(99/104).去漂白后真正黑矇的99例患者中,54.5%(54/99)患者黑矇发生在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后的5 min内.30.3%(30/99)术中黑矇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恢复光感,所有患者在术后第1天均恢复光感以上视力.术前、术后1.5和3个月患者平均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75±0.78、0.96±0.63、0.92±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1,P<0.01).术前图形VEP未能引出波形者,分别有43.6%(24/55)和61.4%(35/57)的患者于术后1.5和3个月复查时重新引出波形;术前顺利引出波形者,术后图形VEP振幅较术前显著提高(t1.5个月=-2.69,t3个月=-2.97;P<0.05).结论 大部分患者于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后行玻璃体切除术或前后段联合手术的不同阶段可出现黑矇.推测麻醉剂对视觉冲动传导的阻断作用是导致术眼黑矇的主要原因,光漂白作用也有一定影响.黑矇为一过性,对视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

  •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保留人工晶状体的治疗

    作者:颜华;陈松;张静楷;于金国;韩金栋

    目的 探讨在保留人工晶状体(IOL)情况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3至2008年因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而发生术后眼内炎,在保留IOL的情况下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7例患者(7只眼)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和间接眼底镜、眼压及眼部B超扫描结果 ,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及术后眼压变化.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67.0~84.0岁,平均(70.0±4.5)岁.眼内炎发生时间平均为术后2 d(1~3 d).其中5只眼于术后3~6个月将硅油取出.术前视力无光感至手动.术前眼压平均为(35.0.±0.5)mm Hg(35.0~56.0 mm Hg,1 mm/Hg=0.133 kPa).平均随访(10±6)个月(6~43个月).术后视力无光感至0.8,视力提高6只眼(86%),不变1只眼(14%).眼压平均为(18.0±1.5)mm Hg(10.0~20.0mm Hg),显著低于术前眼压(t=1.94,P<0.05).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早期前房炎性渗出(7只眼),术后短暂高眼压(1只眼).无视网膜脱离和眼球萎缩.结论 在保留IOL情况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对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眼内炎有一定疗效.

  • 不同原因黄斑前膜的玻璃体手术效果

    作者:张卯年;姜彩辉

    1 临床资料我院 1994~2001 年共收治各种原因造成的、有随访结果的黄斑前膜 36 例,其中男 23 例,女 13 例,年龄14~78岁,平均(40±19)岁.所有患者均有视力下降和/或视网膜变形.每例患者均进行了详细的术前检查.

  • 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对患者视力和眼压水平影响观察

    作者:符建云;苏志涛;余晓峰;裴丽萍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对患者视力、眼压水平影响观察.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施行23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施行25 G玻璃体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眼压水平、视网膜复位率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视力水平、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视网膜复位率98.00%高于对照组的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0%、28.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4<0.05).结论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用25 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可以有效提高视网膜复位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未愈合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新型手术方式:游离内界膜移植

    作者:杨治坤;邹绚;董方田

    目的 初步观察游离内界膜移植用于治疗未愈合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对3例经标准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后黄斑裂孔未愈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采用游离内界膜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通过眼底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术后黄斑裂孔愈合情况.结果 3例患者黄斑裂孔均能够完全愈合,术后随访10个月至1年期间,患者情况稳定.手术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游离内界膜移植是治疗初次手术后特发性黄斑裂孔未愈合的有效方法.目前仍需要长期、大规模的研究以评价这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

    作者:游昌涛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16 例(16 眼)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进行了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注药及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等手术.12 例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后 16 例均控制了感染,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8 例细菌培养为阳性,多为条件致病菌.结论 及时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有效、安全的方法.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

    作者:赖江峰

    目的 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应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6眼).术后随诊1年,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晶状体、玻璃体腔、视网膜及填充物情况并处理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视力提高率达73.1%,其中IV期14眼,V期3眼,VI期2眼.术后随访1年视力提高率达100.0%,无一例出现视力下降.术后1年的视力提高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眼术后的视力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伴视网膜脱离7例治疗分析

    作者:杨东雷;王志军

    目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结合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对症辅助治疗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伴有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伴有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并结合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对症辅助治疗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7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结合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对症辅助治疗均有效控制了视网膜坏死的发展,并使视网膜复位.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结合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以及对症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发展,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挽救了患者的部分视力.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填充术后二种不同体位比较

    作者:晏颖;陈晓;洪玲;朱丽;邓君;曾苗;宋艳萍

    目的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填充术后俯卧位和可调节二种体位的比较.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1~1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就诊的68例患者68只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长效气体填充后,分为2组:29只眼纳入术后严格俯卧位组,39只眼纳入术后可调节体位组.病人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率、佳矫正视力和并发症.结果 术前2组之间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俯卧位组为89.7%,可调节体位组为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3月后佳矫正视力,俯卧位组和可调节体位组分别为(0.74±0.25) LogMAR和(0.77±0.36) 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结论 不是所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均需要严格地俯卧位,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适当采取可调节体位亦是安全有效的.

  • 孔缘牵张术联合自体血清治疗未闭合特发性黄斑裂孔

    作者:张洪涛;李晓静;李娟

    目的 初步探讨孔缘牵张术联合自体血清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未闭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疗效.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滨州沪滨眼科医院诊治的4例经23G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后黄斑裂孔未愈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采用孔缘牵张术联合自体血清治疗,通过眼底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术后黄斑裂孔愈合情况.结果 4例病人4周复查黄斑裂孔全部解剖复位愈合.术后随访半年期间,患者病情稳定,手术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孔缘牵张术联合自体血清是治疗初次手术后特发性黄斑裂孔未愈合的有效方法.但目前仍需要大样本、长期的研究以评价此种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老年高血压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脉压波动

    作者:刘鸿飞;李秋明;张志明;吕杰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脉压(PP)变化情况,了解玻璃体切除手术对心脑血管系统的损伤风险.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对2011年1~10月在眼科单纯行玻璃体手术的35例(35只眼)患者,根据高血压病史和年龄分为3组:其中老年高血压组(A组)13例(13只眼),老年正常血压组(B组)11例(11只眼)和年轻正常血压组(C组)11例(11只眼).测量以下时间点的脉压值:入院时(PP1)、玻璃体切除手术开始做结膜切口时(PP2)、开始切除玻璃体时(PP3)、手术结束时(PP4).同时观察术前和术后视力及眼压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均有提高(t =-8.436,-5.501,-5.092;P<0.001),手术前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2,0.747,-0.008;P>0.05).各时间点脉压依次为:A组(58.46±13.46,77.67±12.45,74.54±11.02,70.61±10.52) mmHg;B组(47.44±11.94,59.57±9.23,59.31±10.07,55.92±10.19) mmHg;C组(35.90±6.30,51.35±10.50,49.97±9.15,47.35±9.03) mmHg;在手术的不同时间点,脉压值不同(F=5.05,4.33,6.73;P<0.05);3组同一时间点脉压值不同(F =17.277,P<0.01);PP1从大到小依次为A组,B组,C组(P<0.05),A组PP2大于其他组(F =17.36,P<0.01),B组和C组相似(P >0.05);PP2与年龄、PP1相关(r=0.580、0.525;P<0.001);与性别、术前视力无相关(r=0.194,-0.163;P=0.151,0.328).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发生心血管损伤的风险虽然较低,但是高血压是老年人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发生心脑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控制术前血压、脉压水平,术中心电监护,可降低心血管损伤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 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小琴;李林芮;杨桢;许立帅;杨小丽

    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是一种较常见的年龄相关性疾病,研究指出,年龄、性别、近视、高血脂等是IERM的危险因素,玻璃体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IERM为普遍的手术方式.本文基于近年来发表的文献报道,对于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黄斑前膜手术中应考虑的相关因素作简要综述.

  •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作者:李爱莲;毛思红;邱庆华;邓文香;童毓华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6例严重眼内炎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4例眼内异物摘除,硅油填充治疗,观察术后的感染控制情况及视功能.结果 手术后6例炎症得到控制,5例视力不同程度提高,1例眼球萎缩.结论 玻璃体切割配合眼内注药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手段.

  • 23G 玻璃体腔灌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术后再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辉;刘淑琴;王洪涛;王良海

    目的:评估应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切术后再出血行23g 玻璃体腔灌洗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4年间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再次玻璃体腔内积血后行玻璃体灌洗手术共13眼,观察手术前和术后3月后的视力、眼压、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灌洗前患者视力光感~指数/30cm,术后视力0.02~0.5,2眼灌洗后佳矫正视力(BCVA)低于第1次玻切手术 BCVA,其他眼与原来视力相同。1眼灌洗前继发新生血管青光眼,先给予了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再行玻璃体腔灌洗后,后眼压稳定在16mmHg (2.13kPa,1kPa =7.5mmHg)。1眼术后出现低眼压7mmHg,1周后眼压正常。所有手术眼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23G玻璃体灌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腔再次积血安全有效。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