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Molecular Cardiology of China 중국분자심장병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6272
- 国内刊号: 11-472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柯萨奇病毒致病毒性心肌炎分子生物学机理
柯萨奇B组病毒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有25%VMC患者的确切病因是由CVB感染所致.根据其对新生乳鼠的致病特点,CVB可分为六个血清型,其中CVB3有很强的噬心肌性,在病变心肌组织中发现的CVB3病毒RNA序列已经证实这一点.通过研究CVB3病毒结构蛋白与疾病发病机理之间的关系,以及重组CVB3嵌合病毒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位点,证实CVB3的5'端非编码区对病毒毒力的重要作用;同时证实除诱导心肌炎的病毒可以直接破坏感染细胞外,宿主的自发性免疫反应则使心肌组织进一步损伤,由于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肥大以及心肌结构重塑,终导致约15%的VMC患者可逐渐发展成为扩张型心肌病.
-
干细胞和冠心病
干细胞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干细胞在冠心病方面的应用研究有了较大突破,本文对干细胞的基本概念、调控、分离纯化、定向诱导以及胚胎干细胞与冠心病、骨髓干细胞与冠心病和其它成体干细胞与冠心病的关系进展进行了综述.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近年发现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关系密切,进而可能成为冠心病、糖尿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加以综述.
-
高级糖化终产物(AGEs)形成及其致病机理
高级糖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是一组复杂且具有异质性的物质,它可引起细胞间分子的连接,造成细胞外基质蛋白不可逆的异常改变,AGEs修饰的蛋白通过与AGEs特异受体结合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AGEs同时也修饰细胞内蛋白,造成蛋白功能异常,终致结缔组织、晶状体、血管和神经等的病变.目前,AGE被认为参与糖尿病并发症、老化过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AGE浓度在人体血液中随着年龄、糖尿病病程及是否有并发症而变化.治疗AGE在体内的积累现已有一些药物,其中氨基胍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30余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以回顾与总结.
-
黄芪、红景天、FTY720对柯萨奇病毒CVB3诱导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红景天、FTY720作为单味药物对小鼠柯萨奇B3(CVB3)所致病毒性心肌炎(VMC)的治疗作用.方法:腹腔接种CVB3病毒液以建立VMC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VMC对照组、黄芪组、红景天组、FTY720组,观察五组动物在心肌重/体重比值;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心肌酶(LDH.CK-MB)活力改变差异.结果:在心肌重/体重上,给药组与VMC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切片,VMC对照组局部可见广泛增生纤维组织,小鼠淋巴单核细胞浸润严重.药物干预组仅有淋巴单核细胞浸润,无纤维组织增生,空白对照组无病理性组织变化;LDH的活性测定显示黄芪组、红景天、FTY720组酶活性明显降低与VMC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CK-MB测定结果表明黄芪、红景天、FTY720组与VMC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黄芪、红景天、FTY720对CVB3诱导小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及危险因素的关系--330例健康人与1000例冠脉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LDL)的水平,探讨sLDL与其它CH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我们用2%~16%的非变性梯度胶电泳检测了经冠脉造影证实的818例CHD患者sLDL水平,用182例冠脉造影阴性者和33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观察各组间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同时对sLDL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逐步回归进行分析,以了解CHD危险因素对sLDL的影响.结果:(1)冠造阳性组的血浆sLDL(59.5±12.5)%明显高于冠造阴性组(52.0±12.2)%和对照组(45.1±10.0)%(P<0.01);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浆sLDL(60.3±12.3)%明显高于心绞痛组(58.4±12.7)%,(P<0.05).(2)与冠造阴性组比较,sLDL异常者发生CHD的危险性是3.7倍,(95%的可信区间2.672-5.214,χ2=64.3,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10.3倍(95%的可信区间7.480-14.40,χ2=221.1,P<0.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脂(TG)、肥胖、冠心病家族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sLDL水平有关,(P<0.01),经校正影响因素后,sLDL仍然与冠心病密切相关(r=0.4017,P<0.001).结论:sLDS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
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本实验采用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用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FCM)进行VSMC增殖和凋亡的检测.结果:(1)不同浓度AngⅡ对VSMC增殖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至10μmol/L时趋于饱和,AngⅡ能促进VSMC从G0/G1期进入S期、进行DNA合成,AngⅡ的促增殖作用为一快相作用.(2)Losartan和CGP42112A均能不同程度地取消AngⅡ对VSMC的促增殖作用.(3)100μmol/L AngⅡ能很好地诱导VSMC凋亡的发生、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加,CGP42112A能阻止凋亡的发生而Losartan则不能.结论:本实验显示AngⅡ能通过ATR-1和ATR-2共同促进VSMC进入合成期、进行增殖反应,同时证实AngⅡ能诱导VSMC发生凋亡,可能主要由ATR-2介导.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炎症反应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是否发生炎症性损伤.方法在体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和假性手术大鼠对照.6周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抗肌球蛋白重链抗体.组织学检查心肌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浸润心肌组织T淋巴细胞的表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大鼠(5/12例)血清中检测到抗肌球蛋白重链抗体,阳性率为41.7%,对照组(0/10例)均为阴性(p<0.05).在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出现散在分布的血管周围炎和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心肌组织CD4+T细胞浸润占有显著优势.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发生了异常的炎症反应.
-
肾脏花生四烯酸CYP p450羟化酶参与高血压的形成及维持正常血压的稳定
目的:研究肾脏特异性表达CYP4A1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方法:将含有开放阅读框的CYP 4A1c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4A1/pcDNA3.1和反义4A1/pcDNA3.1重组体,舌下静脉注射转染SD雄性大鼠(2mg/kg),经尾动脉测量收缩压.用Western blots及Northern blots分析转染对照pcDNA3.1质粒,及正、反义CYP 4A1重组体后,CYP 4A1在大鼠的脑,心,肺,肝,肾组织表达水平.结果:两周后,转染正义、反义CYP 4A1的大鼠,血压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1.73±0.33 kPa(13±2.5mmHg)和减少了1.73±0.29 kPa(13±2.2mmHg).Western blots及Northern blots结果均显示CYP4A1可选择性地在肾脏表达,而在脑、心、肺、肝几无表达,且在给予反义CYP 4A1的大鼠,其肾脏中CYP 4A1蛋白表达几乎被完全阻断.结论:在正常的SD大鼠肾脏中,转染正、反义p450 GYP4A1可引起血压升高和降低,说明肾脏花生四烯酸CYP p450羟化酶参与高血压的形成及维持正常血压的稳定.
-
冠心病患者Apo(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及与血浆Lp(a)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apo(a)五核苷酸重复序列(PNR)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特点,分析其与血浆Lp(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检测了788例CHD患者(冠脉造影证实,其中心绞痛350例,心肌梗塞438例)及218例对照(冠脉造影阴性)的apo(a)PNR基因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Lp(a)的水平.结果:三组人群apo(a)PNR共检出6种等位基因,以8为常见,其次为9;检出16种基因型,常见的基因型依次为:8/8>8/9>5/8>9/9;心肌梗塞组(TTTTA)5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心绞痛组(P<0.01),(TTTTA)5/8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心绞痛组(P<0.01);其余各组之间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塞组血浆Lp(a)浓度与apo(a)PNR基因多态性呈明显的负相关(r=-0.211,P<0.001),在对照组和心绞痛组中没有发现这种关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Lp(a)>30mg/dl者心绞痛的危险性增加(OR值为1.6,95%可信限为1.045~2.368),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增加(OR值为2.4,95%可信限为1.630~3.594),(TTTTA)5和(TTTTA)5/8与冠心病的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Lp(a)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apo(a)PNR小片断重复时血浆Lp(a)增高,apo(a)PNR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没有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 apo(a) Lp(a)危险因素 冠心病 -
心肌病合作通报
心肌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心肌病患病人群巨大,估计大约有130万~300万人左右,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目前我国对心肌病的研究和治疗相对落后,大量的患病人群与滞后的诊治水平不成比例,现状堪忧.
-
征稿范围及作者须知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