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steoporosis 중국골질소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 影响因子: 1.4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7108
  • 国内刊号: 11-370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hinacjo.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萌萌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 I 多态性与终末期肝病患者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琳;盛正妍;游利;陈瑾瑜;王煜非;彭志海;徐军明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Apa I位点多态性与终末期肝病患者骨代谢的关系.方法 选择7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并以5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VDR基因ApaI位点多态性,双能x线吸收仪(DXA)检测腰椎(L1~4)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并检测骨代谢相关指标,包括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血钙(Ca)、血磷(P)、尿钙(uCa)、尿肌酐(uCr).结果 ①Apa I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终末期肝病组基因型分布为从(12.5%)、A且(34.7%)、aa(52.8%);对照组基因型分布为从(10.0%)、Aa(36.0%)、aa(54.0%).基因型分布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终末期肝病组中,Apa I基因型与L1~4及股骨颈BMD相关(P<0.01),从基因型L1~4及股骨颈的BMD显著高于aa型(P<0.05).对照组中,ApaI基因型与L1~4及股骨颈BMD均无明显相关性.③终末期肝病组中,Apa I基因型与BGP水平相关,AA基因型的BGP水平高于阻型(P<0.05);Apa I基因型与PIH、血Ca、血P及uCa/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终末期肝病患者VDR基因Apa I位点多态性与BMD及BGP水平均相关,Apa I位点多态性与终末期肝病患者骨代谢存在相关性.

  • 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对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查云飞;肖学红;李茂进;杨建勇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参数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特征对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胸、腰椎体骨质疏松伴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ACF)40例(69个椎体)、胸、腰椎体恶性压缩性骨折(MCF)40例(85个椎体)和36例与病变组年龄、性别相适配的正常腰椎进行钆剂T1 WI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绘制压缩椎体和正常椎体的TIC并计算压缩椎体的峰值增强百分率(Emax)、增强斜率(ES)和到达峰值时间(TTP).结果 骨质疏松急性压缩性骨折组、恶性肿瘤压缩性骨折组与正常对照组间Emax、ES、TIT分别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1.1997、9.7389、10.9449、9.7517、4.1366、6.4634,P值均<0.01),但是骨质疏松急性压缩组与恶性肿瘤压缩性骨折组间Emax、ES、TTP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4998、1.2259、2.3905,P值均>0.05).TIC类型在脊柱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组间分布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53.006,P<0.001).骨质疏松急性压缩性骨折组的E型.TIC所占比例大,达80.0%(32/40),恶性肿瘤压缩性骨折组的D型TIC所占比例大,达40%(16/40).正常对照组无1例表现为E型TIC.C型和D型TIC在正常对照组分别占38.89%(14/36)和61.11%(22/36).E型TIC对骨质疏松急性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67.5%、准确性为73.75%、阳性预测值为71.11%、阴性预测值为77.14%.D型TIC对恶性肿瘤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为40.0%、特异性为97.50%、准确性为68.75%、阳性预测值94.12%、阴性预测值为61.90%.结论 基于动态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首过效应的峰值增强率、增强斜率和峰值到达时间参数并不能有效鉴别骨质疏松急性压缩性骨折和椎体恶性肿瘤伴压缩性骨折,但是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对鉴别诊断是有帮助的.

  • 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止痛效果分析

    作者:贾小林;杨阜滨;谭祖键;杨明

    目的 探讨PVP与PKP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止痛效果有无差异.方法 35例(4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PVP治疗;39例(47个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PKP治疗.术前、术后3 d、1月、3月应用10分制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 PVP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术后各时间段无统计学差异;PKP组也得到同样结果.而两组间各时间段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迅速、明确的止痛作用,但二者间无差异.

  • 老年股骨上段标本几何参数及骨密度与生物力学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扬;雷伟;吴子祥;于良

    目的 探讨股骨颈部几何因素及骨密度对髋部骨折的影响,通过生物力学试验研究髋部生物力学性能与二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16例甲醛浸泡国人成年男性尸体股骨上段标本,测量其几何参数(包括股骨颈长、股骨颈直径、股骨头直径及颈干角)和骨密度,再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比较各因素对股骨颈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转子间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及股骨头直径与股骨的生物力学特性有明显的相性(r=0.792,r2=0.628,P0.001;r=0.749,r2=0.560,P=0.001;r=0.706,r2=0.499,P=0.002);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转子间骨密度、股骨头直径和股骨颈直径相结合是预测髋部骨折的好方法(r2=0.844,P<0.001).结论 骨密度值结合股骨近端几何参数能提高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预测.

  • 褪黑素受体1B基因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邱旭升;邓亮生;杨晓恩;郑振耀;邱勇

    目的 探讨褪黑素受体1B基因(MTNR1B)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511例年龄在12~18岁之间的女性AIS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优势侧近端股骨的骨密度.同时,采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试剂盒提取DNA.通过PCRRFLP的方法检测MTNRlB基因启动子区上2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采用ANOVA的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应骨密度大小.结果 MTNRlB基因2个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所对应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TNRlB基因多态性与AIS患者的骨密度之间没有相关性,它可能在MS患者的低骨量中不发挥作用.

  • 软骨细胞条件性敲除PTEN基因的FGFR3功能增强型点突变小鼠的获得及其表型初步分析

    作者:雷子贤;戚华兵;苏楠;赵子瑜;陈锚锚;何启芬;赵玲;金旻;谢杨丽;李福兵;杜晓兰;陈林

    目的 获得在软骨细胞中条件性敲除PIEN基因的FGFR3增强型点突变小鼠并进行初步表型分析.方法 通过FTEN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Ptenflox/flox小鼠),与软骨细胞特异表达Cre重组酶的小鼠(Col2aCre)交配,获得在软骨细胞中特异敲除PTEN基因小鼠(Col2aCre:Ptenfolox/flox);同时,利用Ptenflox/flox小鼠与FGFR3增强型点突变小鼠(Fgfr3G369C/+小鼠,即ACH小鼠)交配,子代杂合子小鼠(Ptenflax/:ACH)之间再交配,获得Ptenflox/flox:ACH小鼠;通过Col2aCre:Ptenflox/flox和Ptenflox/flox:ACH交配即可获得在软骨细胞中特异性敲除PTEN基因的FGFB3增强型点突变小鼠((Col2aCre:Ptenflox/flox:ACH).采用PCR对小鼠基冈型进行鉴定,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TEN基因的敲除效率,通过X光平片摄影对小鼠的表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获得了在软骨细胞中敲除PTEN的FGFR3点突变小鼠,免疫荧光染色证实Col2aCre:Ptenflox/flox:ACH小鼠软骨细胞中PTEN蛋白因为基因敲除而表达很低.初步的表型分析显示:Col2aCre:Ptenflox/flox:ACH小鼠身长、尾长均较Pten flox/flox:ACH小鼠长(P<0.05,n=5).Col2aCre:Ptenflox/flox:ACH小鼠表型,较Ptenflox/flox:ACH小鼠的侏儒表型有所缓解.结论 采用基于Cre/LoxP系统的条件性基因敲除策略,获得了在软骨细胞中敲除PTEN基因的FGFR3增强型突变小鼠,表型分析初步显示,软骨细胞特异性敲除PTEN基因可部分缓解由FGFR3增强型点突变所导致的小鼠侏儒表型.该小鼠的获得,为研究P13K/AKT信号通路在FGFR3突变介导的软骨生长抑制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动物平台.

  • 密骨胶囊和健脾方对去卵巢大鼠骨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王立童;赵咏芳;王翔;徐宇;陈元川;詹红生

    目的 观察密骨胶囊、健脾方对大鼠骨结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补肾、健脾不同功效的中药复方,对骨结构、生物力学性能作用可能存在的差异性.方法 复制切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切组、模型组、密骨胶囊组和健脾方组,术后12周开始灌胃,灌胃12周后取材.测定股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观察骨组织形态学、骨超微结构.结果 密骨胶囊能提高切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P<0.05),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P<0.05),改善骨的微结构;健脾方能维持大鼠股骨骨密度(P>0.05),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P<0.05),明显改善骨的微结构.结论 补肾中药复方对骨量的提高、生物力学性能改善方面较健脾方显著,而健脾中药复方较之在骨微结构的改善方面更有优势.

  • 中青年男性2型糖尿病骨量变化的关联研究

    作者:陈世清;王芳;曾玉琴;杨骁

    目的 探讨中青年男性T2DM患者骨量的变化及其关联因素.方法 对2005年6月~2007年6月入住我科的30~60岁男性T2DM患者腰椎和股骨近端BMD、血糖、HbAIc、胰岛素、C肽、血脂进行检测,随机选取50例骨质正常作为对照组与骨质疏松组、骨质减少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骨质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和骨质减少组腰椎和股骨近端BMD明显降低(P<0.01),以Neck、Ward's三角区明显,空腹和餐后2 h胰岛素和C肽明显降低(P<0.01).腰椎和股骨近端BMD与BMI、2 h Ins和2h CP呈正相关,与HbAlc呈负相关.结论 Neck、Ward's三角区可作为中青年男性T2DM患者早期骨量丢失观察的重要部位,其腰椎和股骨近端骨量变化与胰岛素、C肽水平密切相关,高BMI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减少骨量丢失.

  • 北京深圳西藏三地人群骨折风险因子对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张智海;王亮;刘忠厚;赵文俐;王晓敏;土登格利;李俊;林士兴;尤薏萍;王秀山;张久越;季颖;潘子昂

    目的 研究北京、深圳和西藏三地人群骨折风险因子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使用桡骨、尺骨远段的Pdexa对男性1465例,女性931例进行测试,并填写相关骨折风险因子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kgm2),进行SPSS统计分析.结果 北京、深圳、西藏三地男女人群骨密度按照年龄分布基本一致,即地域差异对于中国入骨密度并不显著.按体重指数计算骨密度测量结果分布有一定差异,其中男性骨密度曲线分布一致性非常好,三地到达峰值骨量的男性人群之间,身高、体重和BMI基本没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则有一定差异.峰值骨量出现的年龄基本在34~35岁左右,三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中国人群很少得到骨折风险因子方面的量化数据和研究,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 RANKL、OPG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郑一君;胡大伟;陈顺乐;鲍春德;敖文;袁敏

    目的 研究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细胞核因子-kB受体激活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初发SLE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SLE患者45例及正常对照42例,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RANKL、OPG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检测患者腰椎(L1~4)和股骨近端2个部位的骨密度,单因素分析RANKL、OPG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RANKL、OPG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SLE患者2个部位的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量异常发生率为28.89%,骨量异常降低的SLE患者OPG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比骨量正常的患者显著降低,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ANKL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G基因ndtNA表达水平与初发SLE患者骨密度间存在正相关(r=0.461;P=0.001),即OPG表达水平越低,骨量减少越明显;而BANKL基因mRNA表达降低与初发SLE患者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r=-0.189,P=0.214);初发SLE患者疾病活动度与骨量减少、RANKL及OPG基因表达水平间不存在相关性(r=0.293,P=0.138;r=-0.099,P=0.493;r=0.138,P=0.493).结论 初发SLE患者骨量减少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增高,并且初发SLE患者体内RANKL和OPG基因表达存在异常;其中OPG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初发SLE患者的骨量减少有密切关系.

  • 产后早期妇女与非孕健康妇女骨密度检测分析

    作者:苏锦权;柳利辉;翁田茵;黄向明;殷亮;文国安

    目的 探讨产后早期妇女骨密度(BMD)变化情况,分析怀孕与BMD的关系.方法 采用Hologic QDR-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64例产后妇女及72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腰椎正位(L1~4)、左髋部骨密度测量分析,按年龄分别输入数据,以5岁为一年龄组,分别计算各组骨密度值,结果以牙x±s表示.结果 非孕妇女在25~29岁间骨量达到峰值,产后早期妇女腰椎和左髋部BMD值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腰椎P<0.01,左髋P<0.05).结论 产后早期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降低现象,骨量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早期发现产妇骨量降低有重要临床价值.

  • rhBMP-2/CPC对骨质疏松骨缺损的治疗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兴炎;厉孟;刘旭东;郝晓东;葛宝丰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rhBMP-2对骨质疏松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卵巢切除法对10只成年山羊去势,低钙膳食6个月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手术去除每只动物L2、L4椎体部分侧方骨质,造成约5 mm×10 mm×10mm大小骨缺损,将动物随机分成2组,一组植入rhBMP-2/CPC作为实验组,另一组植入CPC作为对照组;术后1周、9周分别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检测手术椎体骨密度、CT三维成像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术后9周手术椎体进行牛物力学检测,制作椎体不脱钙切片进行骨组织计量学分析.结果 术后骨密度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实验组在骨缺损愈合状况、骨小梁微结构及骨牛物力学性能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rhBMP-2/CPC能改善局部骨质疏松,促进骨质疏松骨缺损愈合,达到治疗骨质疏松骨折骨缺损的目的 .

  • OPG/RANKL/RANK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

    作者:商敏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增加是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识别并评价每个个体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并预防性用药是解决这个问题有效的方法.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其中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占70%~80%,因此,目前大量研究的目的 是检测哪种基因变异会导致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OPG-RANKL-RANK系统作为调节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环节,理所当然的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但其作为骨质疏松侯选基因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阐明,利用这些基因的SNP筛查绝经后骨质疏松易感人群,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预防性用药可以更有效的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 瘦组织和脂肪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骨密度和骨强度的影响

    作者:李建伟;刘石平;廖二元

    瘦组织和脂肪是两个重要的体成分,受饮食、运动、增龄、性别、种族、激素、疾病以及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瘦组织和脂肪对骨密度和骨强度的影响不同.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但多数研究表明瘦组织量可能是BMD和骨强度的重要决定因素,脂肪量过多将对骨骼产生不利影响.目前,瘦组织和脂肪对骨密度和骨强度的影响及机制并未被完全阐明.

  • RUNX2与骨代谢的调控

    作者:李彬;张柳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包括抑制骨吸收防止骨量丢失或促进骨形成使骨量增加.RUNX2作为Runt相关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在骨代谢调控和骨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RUNX2蛋白参与了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外基质、骨形态发生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力学刺激、甲状旁腺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信号途径均对RUNX2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所以RUNX2可通过与骨代谢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而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活性,从而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 Wnt信号通路与成骨细胞

    作者:杨建虹;刘兢

    经典Wnt信号通路在成骨细胞的发生及骨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上调或下调Wnt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或改变它们的功能,通过影响成骨细胞的发育、分化、骨基质的形成和矿化,间接影响破骨细胞的发生和骨吸收等,导致骨量减少或高骨量的变化.随着Wnt通路与成骨细胞发育及分化研究的深入,一系列新靶点的发现将有助于骨质疏松的治疗.笔者综述了目前Wnt通路与骨形成及相关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 风湿科医生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认识的调查

    作者:叶华;邹亮;陈适;栗占国

    目的 了解国内风湿科医生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的认识及诊治习惯.方法 对136例风湿科医生进行了关于GIOP的认识的现场问卷调查,同时收集答卷人的个人资料.结果 共收回101份有效答卷,其中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有59例;未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有42例.占67.3%(68/101)的医生采用双光能X线吸收法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但仅有28.7%(29/101)的医生正确选择了诊断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值,在实际工作中有84.2%(85/101)医生常根据骨关节X线进行诊断.对于绝经期后长期使用小剂量激素的患者,有87.1%(88/101)的医生会要求患者使用前检查骨密度,并有89.1%(90/101)的医生会同时给患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但仅有27.8%(25/90)的医生会同时选用双膦酸盐或雌激素替代治疗.对于年轻女性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仅有42.6%(43/101)医生建议患者使用前检查骨密度;在出现骨质疏松后,仅有47.5%(48/101)的医生会首选双膦酸盐治疗.仅有35.6%(36/101)的医生正确认识单用钙剂不能预防激素所致的骨量丢失,仅5.9%(56/101)的医生正确认识降钙素不能降低GIOP造成的骨折风险.接受过骨质疏松继续教育的医生诊断和处理骨质疏松的正确率明显高于未参加过相关继续教育的医生.结论 国内风湿科医生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认识与目前国际较为公认的意见有一定差异,接受相应的继续教育是提高医生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 舒骨康煎剂治疗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作者:贾经汉;刘继权;邱新建;张志

    目的 研究舒骨康煎剂治疗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取10月龄的雌性SD大鼠,将SD大鼠切除卵巢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用中药组方舒骨康水煎剂灌胃治疗,并与西药尼尔雌醇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其对骨质疏松的治疗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舒骨康煎剂具有抑制骨矿丢失,增加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等指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舒骨康煎剂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可提高骨密度值,改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推测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体内激素水平来实现的.

  • 骨质疏松学中英文对照

    作者:徐健;杨定焯;刘忠厚

    编者按:由徐健等编写的骨质疏松学中英文对照参考国内外资料列出12个目录,各目录词汇按英文字母序列排序,列出的词汇均为目前围绕骨质疏松学科临床、科研的常用词汇,本词录信息量大实用性较强,对广大骨质疏松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骨质疏松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