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参芎注射液对其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参芎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参芎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芎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治疗14 d后观察凝血4项及D-二聚体的变化.同时选用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ECOPD患者Fbg和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过常规治疗及葡萄糖参芎注射液治疗14 d后患者血浆Fbg和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低于AECOPD治疗前(P<0.01),经14 d治疗后参芎组患者血浆Fbg和D-二聚体的含量明显低于常规组(P<0 01).而PT、APTT、TT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参芎注射液可改善AECOPD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
-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及尿碘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甲状腺功能及尿碘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恒温消解尿碘分析法检测80例不同严重程度的肺心病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T3、TT4、rT3、TSH及尿碘水平.结果肺心病患者血清TT3、TT4、TSH及尿碘水平降低,以急性加重期降低幅度大,rT3水平增高.结论肺心病患者血清TT3、TT4、TSH水平降低与缺氧程度及碘摄入量不足有关,尿碘能间接反映肺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
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临床研究
随着微创技术的日臻完善,微创技术在神经外科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但在脑脊液鼻漏修补方面尚罕见报道.现就我们采用微创技术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病例和方法进行整理分析,探讨脑脊液鼻漏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吸入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作用及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49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综合治疗、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及氧疗等常规治疗;吸入NO(iNO)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O吸入治疗,NO与机械通气同步使用,吸入浓度从10 ppm开始,高不超过30 ppm,持续吸入时间24~36 h,同时动态观察血气主要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4 h)pH、PaO2、PaCO2、PaO2/FiO2、SaO2及肺泡动静脉氧分压差(A-a)PO2 6项血气指标的改善,iNO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iNO组在治疗后不同时期(1、12、24及36 h)6项血气指标均有较好改善,与治疗前相比,除治疗后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治疗后12、24及36 h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与吸入时间相关;iNO组在治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转归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吸入NO治疗NRDS,尤其是重症和早产患儿,能够显著改善氧合功能,增加通气/血流比值,从而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的预后.对吸入NO的有效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冠心病患者PTCA后无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PTCA后无再流的危险因素,为防治PTCA后无再流现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2例行PCI的冠心痛患者一般情况、PTCA有关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单变量分析表明,大量饮酒、低年龄、心肌梗死、术前心绞痛(初发)发作时间≤30 d、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TC)升高、高纤维蛋白原血症(FIB)与无再流现象明显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梗死、高甘油三酯血症、PTCA前心绞痛(初发)发作时间<30d是PTCA后发生无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607、11.145、4.361.结论行PTCA术的患者发生无再流现象与心肌梗死、高甘油三酯血症、PTCA前心绞痛(初发)发作时间<30d等因素显著相关.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无再流 危险因素 -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各区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各区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Koizumi's线栓法制作可复流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3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MCAO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纳洛酮治疗组.MCAO后第3天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C-Fos免疫组化检测.检测结果经CMIA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海马各区无C-Fos阳性细胞;MCAO后海马各区均可见C-Fos阳性细胞;纳洛酮治疗后,海马各区C-Fos阳性细胞的数密度值较MCAO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结论纳洛酮可能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Fos的表达,阻断脑缺血后自杀基因的转录,减轻脑缺血后的损伤.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991年1月~2000年1月我院126例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随访研究,随访时间10~108个月,平均(29.37±20.47)个月.病例通过预约门诊问卷调查,其中部分病人进行了超声心动图、运动负荷试验以及冠脉造影复查.比较出院前和随访获得临床资料,判断PCI后的远期效果.结果胸痛发作的平均积分是0.7111±0.7689,气急气短的平均积分是0.2444±0.4841,心悸发生的平均积分是0.8667±0.9677,心脏事件发生的平均积分是0.7111±1.0791,总体疗效平均积分是2.1333±0.6606,其中84%的病人主观感觉疗效满意和比较满意.结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可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抽搐精神症状的变化规律
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抽搐、精神症状及意识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对已确诊的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30例,分别于中毒的第1、3、5、7、10、13、16、20天详细记录抽搐、精神症状(幻觉、兴奋状态)及意识状态的积分值.结果中毒当天抽搐积分均值高,第3天抽搐明显下降,1周后缓慢下降,第16~20天基本正常;精神症状则于中毒当天积分均值均低,主要存在于第3~16天,第16天后基本恢复正常;意识状态的变化与抽搐相似;并且抽搐与意识状态呈高度正相关(rs=0.94612,P=0.0004).结论系统评价了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神经、精神症状以及意识障碍等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确急性期应高度重视对抽搐及意识障碍的综合性抢救治疗;中毒后3~5 d始,并持续10 d左右,应加强对精神症状的防治.
-
奥美拉唑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观察报告
我院内科收集自1994年3月~1996年12月期间应激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应用奥美拉唑控制上消化道出血,以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
川崎病患儿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探索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改变与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65例川崎病患儿、30例健康对照组小儿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同时检测血小板计数(PLT).结果 川崎病组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血小板计数无相关性.结论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 川崎病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FIB) -
机械通气在肺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附5例临床报道
我院于2002-09~2004-01共为3例肺气肿、肺功能重度减低的患者及2例肺纤维化患者成功进行了单肺移植.由于肺移植手术在目前临床所开展的异体器官移植中难度大,成功率也相对较低,因此在我国发展缓慢.现就我院5例肺移植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机械通气在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