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单纯前降支病变患者再血管化治疗策略及进展

李双磊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201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CAD死亡率城市为107.5/10万,农村为105.37/10万.CAD患者中,50%以上的患者存在多支冠脉病变(两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70%),约40%以上的患者为单系统病变[1].前降支作为三支冠脉系统中重要的一支,占心脏50%以上的供血,病变时临床症状重,单纯药物治疗5年死亡率为90%~98%,故再血管化风险较高[2].近年,对于多支冠脉病变患者再血管化策略及疗效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单纯前降支(isolate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iLAD)病变的再血管化治疗的研究较少.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输血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邹丽华;刘晋萍;冯正义;赵举;崔勇丽;赵明霞;李守军;闫军;晏馥霞;王旭

    目的:探索改良节约用血策略下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方法283例患儿先后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血预充方案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若患儿在体外循环期间发生与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缺氧指征时,则需严格按照输血指征申请输血治疗,并纳入术中输血组;手术后进行输血治疗的患儿则纳入到术后输血组;成功实施免输血手术的患儿,需纳入免输血组,收集三组患儿围术期的血气指标及血制品的用量,记录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及患儿术后早期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较高红细胞比容( Hct)、体重、身高水平与降低术中输血风险相关[OR=0.811,CI(0.729-0.901), P<0.001;OR=0.717,CI(0.598-0.859), P<0.001;OR=0.909,CI(0.846-0.975), P=0.008],增加预充量则增加术中输血风险[OR=1.006,CI(1.001-1.012), P =0.032],体重、紫绀分别为术后输血的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OR=0.833,CI(0.730-0.955), P =0.009;OR=2.597,CI(1.168-5.774), P =0.019]。结论应用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基础上,15 kg以下患儿围术期输血受到术前Hct、体重、身高、预充量、紫绀的影响。

  • 体外循环中肝素涂层管道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作者:别云;张冬梅

    目的 探讨常规剂量肝素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使用肝素涂层管道(HCC)对血小板计数(PLC)、抗凝血酶Ⅲ(AT-Ⅲ)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影响.方法 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HCC组(n=8)和对照组(UCC,n=15).分别在ECC前、ECC 60min、肝素中和后30 min、60min及术后1 d测定血小板计数(PLC)、AT-Ⅲ、GMP-140的浓度及术后1 d出血量.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转流后微栓过滤网上沉积物的附着情况.结果 对照组PLC在转流中、术后1d显著低于HC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GMP-140浓度在ECC60min、中和后30min、60min显著高于HCC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1 d的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AT-Ⅲ值无显著性差异;HCC组动脉过滤网表面光洁,网眼边缘清晰,偶见白细胞和血小板附着;对照组动脉过滤网表面可见纤维蛋白沉积,网眼边缘模糊,有大量白细胞及少数活化血小板粘附.结论 HCC在ECC中对血小板具有保护作用,较好地改善ECC装置的血液相容性.

  • 评价国产血液回收设备的自体血液回收效果

    作者:刘凯;马剑;赵明霞;袁媛;李景文;龙村

    目的 评价西京XJ-12-05型血液回收设备在心脏手术中对自体血液的回收效果.方法 68例心脏手术患者,根据血液回收设备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XJ组(西京XJ-12-05型)和CS组(美国血液Cell saver 5+型),每组34例.通过对常规及浓缩处理后血液的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比容(Hct)水平、血液的流变学测定;以及红细胞(RBC)的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FHb)、葡萄糖(Glu)、血尿素氮(BUN)、乳酸(Lac)清除率的测定,来比较两种血液回收设备对自体血液的回收效果.结果 XJ组Hb含量及Hct水平高于CS组(P<0.05),而RBC回收率、FHb、Glu、BUN、Lac清除率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J组常规RBC浓缩能力高于CS组,而浓缩处理能力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它各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 年轻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与介入治疗的中远期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郭鹏飞;王嵘;肖苍松;汪成;申磊磊;高长青

    目的 对比评价45岁以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与经皮介入支架植入术(PCI)两种再血管化方式治疗患者的预后.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行CABG的45岁以下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58例(CABG组),同期在心内科行PCI治疗的45岁以下三支病变患者(PCI组)与CABG组按照1∶1的比例配对.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率、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免除率、桥血管及支架内通畅率,比较分析年轻早发冠心病患者采用两种再血管化治疗方式的近中远期预后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 CABG组与PCI组的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远期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BG组患者的重复再血管化免除率、桥血管/支架内通畅率和MACCE事件免除率明显高于PCI组(P<0.05).结论 对于三支病变的年轻患者,CABG和PCI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CABG的中远期预后优于PCI治疗.

  • 脑保护灌注技术在大血管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木拉提·米吉提;兰智新;李立勇;李永军;迪力夏提·马木提;于鹏;谷冰

    目的 总结大血管手术中选择性脑灌注(SCP)技术效果,探讨该技术应用对于脑保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8月至2010年8月,276例大血管手术,包括Bentall、David、Stanford A型和B型夹层,主动脉根部瘤等.Stanford A型夹层198例体外循环分别采用右锁骨下动脉、右心房插管低温体外循环选择性灌注脑保护(SCP组,n=103)和右心房插管、右股动脉或主动脉插管、深低温停循环的低温脑保护方法(HCP组,n=95).观察术后脑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SCP组与HCP组对比.结果 SCP组脑部并发症少于HCP组,有近期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在升主动脉加部分弓及全弓置换手术中,SCP技术对于术后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延长手术安全时限及有效预防近期脑部并发症有着满意效果.

  • 应用零平衡超滤对患者围术期影响的荟萃分析

    作者:朱贤;吉冰洋;孙燕华;王古岩;刘晋萍;龙村

    目的 希望能够通过系统评价的方式对零平衡超滤(Z-BUF)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由三人广泛检索成人和小儿Z-BUF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检索了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不能合并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一共入选6项研究.成人组中,Z-BUF组和非超滤组在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上并无统计学差异.小儿组中仅入选一篇文献,显示Z-BUF组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入选的6篇文献中1篇文献报道有1例死亡病例.结论 分析结果认为Z-BUF临床应用的优势并不明显,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 不同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

    作者:黄国栋;陈欣欣

    目的 比较不同晶体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本院行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在3个月以内的共74例,随机分A、B两组,每组37例.病种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隔缺损等.两组麻醉方式相同,CPB采用中深度低温,肛温30℃时阻断升主动脉,同时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A组灌注改良St.Thomas Ⅱ晶体停搏液;B液组灌注康斯特液(HTK液).观察指标:在麻醉后、术后24 h及72 h时外周血血清的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应用正性肌力药物,术后监护天数,术后当天左室射血分数(EF),主动脉阻断前及停止CPB前右心房心肌组织的电镜下超微结构.结果 自发性复跳率无差别,B组正性肌力药物,术后监护的天数与A组差异明显,B组的术后当天左室EF优于A组,且术后24 h血清cTnⅠ及CKMB、LDH浓度显著低于A组,但术后72 h浓度与A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阻断前心肌线粒体基本正常,偶见基质颗粒丢失或线粒体肿胀.停止CPB前,线拉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样改变,如基质外漏、嵴断裂或空泡样改变.主动脉开放后两组患儿心肌线粒体Flameng评分显著增高(P<0.01),A组评分比B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HTK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改良St.ThomasⅡ液.

  • 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董英;刘宇;石云;宋恒昌;王辉山

    目的 探讨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的91例患者的术后肌酐值.单因素分析引起术后肾损伤的各个因素,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停循环时间(OR=1.038,CI:1.002~ 1.076,P=0.039)、既往高血压病史(OR=3.397,CI:1.007~11.457,P=0.049)、输血量(OR=1.001,CI:1.000~ 1.001,P=0.016)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相关.急性肾损伤发生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延长.结论 停循环时间、输血量、高血压病史是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肾损伤发生后患者康复时间延长.

  • 体外循环心肺复苏技术在成人心脏术后心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赵岩岩;邢家林;杜中涛;刘锋;贾明;侯晓彤

    目的 总结探讨体外循环心肺复苏(ECPR)抢救成年心脏手术后难治性心搏骤停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9月到2013年3月,应用ECPR救治28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59.4±11.5)岁.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时间(115.5±68.2)h.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3例(82.1%),瓣膜病3例(10.7%),先天性心脏病2例(7.1%).所有患者均为静脉-动脉(V-A) ECMO.结果 18例患者成功脱机(64.3%),10例生存出院(35.7%),18例院内死亡.25例患者在ECPR前安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89%).多器官衰竭(MSOF)是主要死亡原因(10例,35.7%).16例在ECMO期间发生细菌感染(57.1%).结论 ECPR用于抢救心脏术后心搏骤停是安全有效的.选择合适的患者非常重要.心肺复苏(CPR)期间尽早评估并进行ECPR是提高成功率和生存率的关键.改善ECPR患者预后需要多种方法合理运用及多科室相互协作,在心搏骤停发生前后注意器官保护,减少器官损伤.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作者:孙亮;刘萍;常忠路;张衍鲁;陈庆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ECC)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围术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5例.乌司他丁组按12 ku/kg计算乌司他丁用量,分别在麻醉诱导和ECC开始时按6 ku/kg静注乌司他丁共两次,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用法同乌司他丁组.分别在ECC开始前(T1)、主动脉阻断前1 min(T2)、主动脉开放后1 min(T3)、ECC结束时(T4)、ECC结束后2 h(T5)及6 h (T6)这6 个时间点各采集5 ml动脉血,用ELISA 法测定血浆MMP-9的浓度.结果 主动脉阻断前1 min至ECC结束后6 h两组患者MMP-9 浓度均较ECC开始前(T1)明显升高( P<0.05),两组MMP-9浓度均在ECC结束时(T4)达高峰,两组MMP-9 浓度在ECC开始前(T1)差异无显著性.乌司他丁组主动脉阻断前1 min至ECC 后6 h MMP-9的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能明显减轻ECC下心肌再灌注损伤患者围术期MMP-9的过度释放.

中国体外循环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1个月内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