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2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无血预充体外循环的管理

    作者:崔洁;姚尧;徐红珍;吴春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无血预充体外循环(CPB)的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11至2016-11收治的先心病528例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情况.所有患儿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选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减少预充量,依据患儿术前红细胞压积(HCT)水平,选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技术,使用血液回收机行回收式自体输血技术减少血液丢失,依据体外循环情况行常规超滤、平衡超滤及改良超滤,实现无血体外循环.结果:528例不同体重患儿的预充量:<5 kg(160~180)ml,5~12 kg(220~250)ml,12~28 kg(300~350 ml),>28 kg(600~650)ml;入室后的平均HCT(36.1±5.9)%,实施无血预充,体外循环5 min时HCT(24.3±3.1)%,停机前HCT(24.8±3.0)%,出室前HCT(32.1±3.8)%.其中有43例(8.1%)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输注库存血,停机后有25例(4.8%)患儿输注库血.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性自体输血的患儿共72例(13.6%),共放血15520 ml.术中195例复杂先心病患儿中有189例(96.9%)使用血液回收机,333例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中,仅有3例(9.0%)使用血液回收,且均为稀有血型患儿.体外循环过程中使用常规超滤223例(42.2%),平衡超滤211例(40.0%)及改良超滤247例(46.8%).结论:小儿先心病手术的无血体外循环有其复杂性及特殊性.对于体重和HCT水平合适的患儿,使用改良体外循环管路,结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及回收式自体输血、超滤技术,无血预充能够安全地在儿童先心病手术体外循环中实施,从而实现节约用血,减少异体输血的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输血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晋萍;邹丽华;冯正义;赵举;崔勇丽;赵明霞;李守军;闫军;王旭;晏馥霞

    目的:探索改良节约用血策略下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
      方法:2012-08至2013-10,283例患儿先后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血预充方案的先心病手术,若患儿在CPB中发生与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缺氧指征时,则需严格按照输血指征申请输血治疗,则纳入术中输血组;如手术后进行输血治疗的患儿则纳入到术后输血组;成功实施免输血手术的患儿,需纳入免输血组,收集三组患儿围术期的血气指标及血制品的用量,记录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及患儿术后早期恢复的相关评价指标。

  • 血小板microRNAs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中输血导致的血小板激活作用研究

    作者:苗晓蕾;刘晋萍;赵明霞;崔勇丽;冯正义;赵举;晏馥霞;王旭;李守军;龙村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体外循环和输血双重因素对患儿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旨在明确体外循环(CPB)过程中输血是否加剧血小板的激活以及术后凝血功能的紊乱。并且对已有的改良节约用血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进一步评估。

  • 低于15kg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术中实施无血预充方案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晋萍;邹丽华;冯正义;赵举;崔勇丽;赵明霞;李守军;闫军;晏馥霞;王旭

    目的:评价改良预充策略后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术期血制品输入情况及临床预后。
      方法:按入选标准纳入283例患儿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库血预充方案进行相应的外科治疗,如患儿在术中发生与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缺氧,则严格按照输血指征进行输血治疗,并被纳入术中输血组;如术中无输血仅术后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患儿则纳入术后输血组;成功实施免输血手术的患儿,纳入免输血组,收集三组患儿血制品的用量及住院期间一般资料,于体外循环(CPB)前、CPB开始后10 min、停机前及停机改良超滤后分别监测血气,记录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及术后早期恢复的相关评价指标。

  • 低于15 kg患儿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期改良节约用血策略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刘晋萍;邹丽华;冯正义;赵举;崔勇丽;赵明霞;李守军;闫军;王旭;晏馥霞

    目的:。传统组(n=248例)患儿采用库血预充方案,改良组(n=283例)患儿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库目的:探索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对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安全性,并分析体外循环中传统与改良库血预充策略对患儿围术期血制品输注情况及近期临床预后。
      方法:自2011-02至2013-10,按入选标准先后纳入53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传统组(n=248例)患儿采用库血预充方案,改良组(n=283例)患儿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库血预充方案,所有患儿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收集转前及转中、转后不同时点的血气指标及围术期的资料。

  • 贺斯和血定安在急诊手术中应用体会

    作者:李绍臣;赵鸿雁;林万春

    血浆代用品的大量应用对节约用血、减少血源污染,减低病人医疗负担,不失为一安全有效的途径.血定安作为一种明胶类代血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而贺斯是一种羟乙基淀粉,具有高效的扩容能力,良好的机体耐受性,已成为欧美国家受欢迎的人造代血浆.近年来国内研究和报道关于贺斯的内容比较少,本研究目的在于急诊手术中,贺斯和血定安的临床效果的比较.

  •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复合控制性降压用于脊柱手术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英杰;丁宝纯;王文孝

    将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 AHH)与控制性降压复合应用于脊柱手术,对其节约用血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与评价,报道如下.

  • 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输血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邹丽华;刘晋萍;冯正义;赵举;崔勇丽;赵明霞;李守军;闫军;晏馥霞;王旭

    目的:探索改良节约用血策略下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方法283例患儿先后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血预充方案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若患儿在体外循环期间发生与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缺氧指征时,则需严格按照输血指征申请输血治疗,并纳入术中输血组;手术后进行输血治疗的患儿则纳入到术后输血组;成功实施免输血手术的患儿,需纳入免输血组,收集三组患儿围术期的血气指标及血制品的用量,记录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及患儿术后早期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较高红细胞比容( Hct)、体重、身高水平与降低术中输血风险相关[OR=0.811,CI(0.729-0.901), P<0.001;OR=0.717,CI(0.598-0.859), P<0.001;OR=0.909,CI(0.846-0.975), P=0.008],增加预充量则增加术中输血风险[OR=1.006,CI(1.001-1.012), P =0.032],体重、紫绀分别为术后输血的保护因素与危险因素[OR=0.833,CI(0.730-0.955), P =0.009;OR=2.597,CI(1.168-5.774), P =0.019]。结论应用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基础上,15 kg以下患儿围术期输血受到术前Hct、体重、身高、预充量、紫绀的影响。

  • 低于15公斤患儿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期改良节约用血策略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邹丽华;刘晋萍;冯正义;赵举;崔勇丽;赵明霞;李守军;闫军;晏馥霞;王旭

    目的:探索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对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安全性,并分析体外循环中传统与改良库血预充策略对患儿围术期血制品输注情况及近期临床预后。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按入选标准先后纳入53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传统组( C组,n=248例)患儿采用库血预充方案,改良组( M组,n=283例)患儿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库血预充方案,所有患儿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收集转前及转中、转后不同时点的血气指标及围术期的资料。结果两组患儿初步分析表明,改良组患儿围术期红细胞用量明显少于传统组( P<0.001);改良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24 h胸液引流量明显低于传统组( P =0.028, P =0.034, P =0.012);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再次气管插管、术后腹透及死亡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在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期间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是安全可行的,该策略有助于减少围术期的血制品用量,改善患儿近期预后。

  • 低体重患儿围体外循环期实施新节约用血策略的研究

    作者:刘晋萍;冯正义;崔勇丽;赵举;赵明霞;胡金晓;李守军;闫军;晏馥霞;王旭;龙村

    目的 分析新的节约用血策略对低体重(≤8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现无血体外循环或减少围术期血液制品用量的可行性及对患儿早期预后的评价.方法 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共有76名低体重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n=38)采用体外循环经典预充血策略,即2个单位悬浮少白红细胞(PRBC)和100 ml新鲜冰冻血浆(FFP)完成心脏畸形矫治术;实验组(n=38)低体重患儿实施体外循环无血预充技术并结合新节约用血策略,术中根据患儿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再适量补充悬浮红细胞.收集两组患儿围术期的重要监测指标及血液制品(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用量、术后24 h胸液量及患儿术后早期恢复的评价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儿平均每例输入PRBC和FFP的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有12例患儿实施无血体外循环手术,且术前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另外26例患儿(P<0.05),另外26例术中每例各加入1单位悬浮红细胞,每例患儿血浆用量为零;两组患儿24 h胸液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合理实施新节约用血策略可显著减少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液制品用量,未对患儿术后早期带来不良影响;术前红细胞比容大于0.36者,较易实现无血体外循环管理.

  • 婴幼儿无血体外循环实施策略的研究

    作者:赵晖;杨雷一;郎志斌;姚东风;钱晓亮;葛畅;黄佳鑫;孟凡伟;李静华;程兆云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策略实施婴幼儿无血体外循环的可行性并对其围术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共选择6~14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 n=40)采用传统体外循环方式,实验组( n=40)实施无血体外循环策略。结果实验组患儿全部成功实施了无血体外循环,其中有33例实现了全程无血心脏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围术期实验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但均在安全范围;体外循环20 min时乳酸值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24 h引流量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ICU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体重和血红蛋白浓度合适的患儿实施无血体外循环是安全的,对患儿围术期无不良影响,且可以节约用血,可以避免库血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 降低体外循环预充量实现低体重成人患者围术期节约用血策略的研究

    作者:王会颖;朱向辉;龙村;李景文

    目的:探讨降低体外循环预充量,减少低体重成人患者库存红细胞用量的方法。方法将60例体重在40~60 kg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 Dideco905膜式氧合器,儿童管道), B组(希健成人膜式氧合器,儿童管道), C组( JostraVK-MO70000膜式氧合器,成人管道)。观察三组患者实际预充量、复温时间、术中用血例数、ICU 24 h内用血例数、术后带管时间,监测转机前( T0)、转中( T1)、复温( T2)、停机( T3)、ICU 0 h( T4)、ICU 1 h( T5)、ICU 3 h( T6)血气指标。结果三组在复温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术中及术后ICU 24 h内用血量无统计学差异( P>0.05)。 C组预充量大于A,B两组( P<0.05)。血红蛋白浓度在T1、T2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 P<0.05),其余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 P>0.05),T1、T2时间点进行组间比较,C组低于A、B两组( P<0.05)。结论通过改良体外循环预充管道,减少了预充液对低体重患者血红蛋白稀释的影响,减少了围术期库存红细胞的应用机率。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节约用血
  • 优化改良超滤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张小贞;李刚;王树伟;郑惠灵;刘洁;杨巧玲

    目的 探讨优化改良超滤技术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采集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166例8 kg以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采用经典改良超滤;B组为实验组,采用优化改良超滤+回输管道剩余机血.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血量、红细胞比容及术中、术后的临床结果有无差异.结果 1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改良超滤结束后、手术结束后实验组的红细胞比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滤后实验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在正常范围,基本不再输入异体血,因此实验组超滤后红细胞用量为零.结论 优化改良超滤技术+回输管道剩余机血较经典改良超滤技术可减少库血用量,降低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缓解血源紧张的问题,并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两种不同超滤技术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影响输血量的研究

    作者:张鲁英;梁家立;张倩;姜冠华;卢金峰

    目的 探讨完全型改良超滤技术在二尖瓣置换术中节约用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超滤;B组为实验组,采用常规超滤+完全型改良超滤技术回输全部剩余机血.监测两组患者术前、超滤前、超滤后红细胞比容(Hct)、血浆胶体渗透压(COP)、超滤液量、术后24h胸腔引流量、用库血量和血浆量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或与体外循环(ECC)和超滤有关的并发症.术前Hct、COP无显著性差异;超滤后Hct、COP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超滤液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输入库血及血浆量、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超滤相比,应用常规超滤+完全型改良超滤技术回输全部剩余机血,可减少库血用量,达到节约用血之目的,并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 婴幼儿无血心脏直视手术实施策略的研究

    作者:葛振伟;赵晖;郎志斌;黄佳鑫;王保才;彭帮田;张岩伟;程兆云

    目的 探讨应用综合策略实施婴幼儿无血心脏直视手术的可行性并对实施无血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围手术期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共选择6~15kg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320名,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60)采用传统体外循环及手术方式,实验组(n=160)实施无血心脏直视手术策略,即使用微型体外循环管路和人工膜肺降低预充量,使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和改良超滤技术保证术中术后的血红蛋白水平,应用血液回收减少术中血液丢失等综合策略实现无血心脏手术.结果 实验组患儿127例成功实施了全程无血心脏直视手术,另外5例于术中加入红细胞,28例于术后在监护室输入红细胞,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3例未成功实施无血心脏直视手术的患儿体重、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后24小时引流量与127例成功实施无血手术的患儿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6~15kg的先心病患儿实施无血心脏手术是安全的,且可以节约用血,围手术期恢复更好.影响成功实施婴幼儿无血心脏直视手术的三大重要因素为:患儿体重、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引流量.

  • 医院不合理临床用血情况分析及合理节约用血的对策浅谈

    作者:鲍维珍;徐畅;付晋

    目的:分析内科常规疾病输血中不合理用血的比例及原因,进一步找到节约用血的方法。方法统计2013年上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内科输注红细胞悬液病例,对其中属于不合理输注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例数上升,不合理用血比例下降;临床医生缺乏对新的用血理论、知识的更新,观念陈旧是发生不合理输血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特别是加强输血科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协作能力是减少血液浪费的良策。

  • 一种量化输血公式介绍

    作者:唐显玲

    为各种原因引起贫血的患者予以输血,是临床医师经常采用的治疗手段.笔者摸索出一个量化输血的简便公式,该公式可帮助临床医师预见性制定输血计划,起到合理输血和节约用血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 颅脑外伤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的节约用血效果

    作者:赵方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术中使用血液回收机(CS)的节约用血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液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患者110例,使用CS行术中血液回收。结果共回收浓缩红细胞悬液87560 ml,平均每例(796±20) ml。自体输血量占总的输血量的57%~88%,异体输血率为5%~100%。结论术中使用CS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库血的需求量。

  • 体外循环稀释式自体输血5000例分析

    作者:李军;黄明君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及经验,为节约用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1996年9月至2012年3月共施行的5000例完全不用库血体外循环(CPB)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及血液稀释深度的临床经验.术中采血后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围手术期血气维持于正常范围.所有患者体外循环后将体外循环机中余血和诱导后采集病人的血液全部回输,术后6h内血红蛋白(Hb)均达到90 g/L以上,术后仅129例进行2次开胸止血患者因血红蛋白低于70 g/L给予库血输入.结果 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酸碱值(pH),剩余碱(BE),乳酸(Lac),脑氧饱和度(rS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转机中与麻醉前相比P<0.05,但除Hb和Hct外,其余指标均属围手术期正常范围内.本组死亡146例,34例死于术后低心排,48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8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另有36例死于肺部感染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总体死亡率为2.92%,其余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红细胞压积(Hct)15% ~19%深度血液稀释配合良好的降温和麻醉管理在体外循环中是安全可行的.鱼精蛋白体外中和体外循环前预存的肝素血是节约用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 大量输血的新进展

    作者:罗如意;尹毅青

    大量输血是临床麻醉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大量输血的概念,大量输血后机体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全血和各成分血输注的裨益.深入了解大量输血对机体的影响,对于合理使用成分输血,掌握输血时机,节约用血等方面都起到指导作用.1大量输血的概念大量输血的定义有3个:(1)24h内输入≥10个单位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s,RBCs);(2)1h内输入>4个单位的RBCs,并且需要继续输血.(3)3h内输入血容量一半的血量[1].大量输血与多种因素如酸中毒、低体温及凝血功能低下有关,其中以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严重出血患者的预后差.19世纪70年代第1次有文献对大量输血进行报道,当时大量输血相关的死亡率>90%[2].近年来,随着外科、ICU、麻醉科等对创伤患者治疗水平的提高,需大量输血的创伤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为30%~70%之间[3].

8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