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析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吴林伯;曾群娟;徐煜

    目的:分析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重症监护患者1500例,根据不同输血指征分为两组,各750例,Hb<100 g/L开放性输血者为对照组,Hb<70 g/L限制性输血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预后转归情况。结果:研究组 MODS 评分的(16.23±4.96)分与住院期间 Hb 含量(8.03±0.62)mg/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38±6.24)分、(10.85±0.74)mg/L,且重症感染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55岁者死亡率、衰竭器官数量、肺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重症监护患者时,当患者Hb降到70 g/L时输入红细胞,且将血红蛋白的浓度控制在70~90 g/L,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 DRGs数据在医院临床输血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宫济武;刘燕明;杨培蔚

    目的 利用DRGs数据中输血相关资料分析,以期建立有公信力的临床用血评价体系,加强对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管理.方法 采用DRGs项目组输血相关资料,用EXCEL数据库对DRGs项目组输血相关数据的输血人数、医院名称、医院类别、医院级别、DRGs编号及名称、输血人次、输血量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统计北京市医疗机构患者用血比例、用血患者例均用量、医院用血数量分布及排序、DRGs用血分布及排序、单一DRGs在各医院间用血排序及分布、医院不同年度用血量增长及主要用血疾病组.结论 利用DRGs可有效地对临床用血指征控制效果及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提供有公信力的管理手段,同时可为政策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 1881份临床输血病历用血合理性分析

    作者:高尚仁;刘海涛;陈晓玲

    目的:通过对输血病历的考核来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方法:对我院2013年1881份输血病历按照本市《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病历考核评价标准》逐一考评,并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我院2013年度成分输血率达100%,红细胞,血浆,冷沉淀,血小板各类成分血用量(U)及合理输血病历比例分别是10024.5,87.8%;8490,65.1%;2858.5,97.2%;7450,98.8%。结论:血浆输注的合理性较差,特别是手术科室。应加强临床医生输血指征和风险意识的培训,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用血,节约血液资源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DRGs数据应用于血站输血评价中的临床体会

    作者:袁强

    目的 对DRGs数据在血站输血评价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体会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DRGs项目组输血相关资料予以利用,对DRGs项目组输血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该方法能够对某市医疗机构在2010-2011年间患者用血情况、医院用血数量分布与排序、用血患者平均用血量、DRGs用血分布与排序等进行统计.结论 临床应用DRGs可以对用血指征的控制效果以及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一种具有公信力的管理措施,值得推广.

  • 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输血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晋萍;邹丽华;冯正义;赵举;崔勇丽;赵明霞;李守军;闫军;王旭;晏馥霞

    目的:探索改良节约用血策略下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的影响因素。
      方法:2012-08至2013-10,283例患儿先后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血预充方案的先心病手术,若患儿在CPB中发生与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缺氧指征时,则需严格按照输血指征申请输血治疗,则纳入术中输血组;如手术后进行输血治疗的患儿则纳入到术后输血组;成功实施免输血手术的患儿,需纳入免输血组,收集三组患儿围术期的血气指标及血制品的用量,记录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及患儿术后早期恢复的相关评价指标。

  • 低于15kg先心病患儿体外循环术中实施无血预充方案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晋萍;邹丽华;冯正义;赵举;崔勇丽;赵明霞;李守军;闫军;晏馥霞;王旭

    目的:评价改良预充策略后体重≤15 kg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术期血制品输入情况及临床预后。
      方法:按入选标准纳入283例患儿实施改良节约用血策略即无库血预充方案进行相应的外科治疗,如患儿在术中发生与低血红蛋白浓度相关的缺氧,则严格按照输血指征进行输血治疗,并被纳入术中输血组;如术中无输血仅术后需进行输血治疗的患儿则纳入术后输血组;成功实施免输血手术的患儿,纳入免输血组,收集三组患儿血制品的用量及住院期间一般资料,于体外循环(CPB)前、CPB开始后10 min、停机前及停机改良超滤后分别监测血气,记录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及术后早期恢复的相关评价指标。

  • 2009美国心脏病协会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毛懿

    2009美同心脏病协会年会(AHA)新公布的临床研究部分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烟碱酸一他汀联合治疗对冠心病的治疗价值、促红素治疗对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血管病风险的研究、以及对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髋关节手术患者暂缓输血,直到有绝对输血指征的研究受到关注.

  • 外科病人液体治疗的现代概念

    作者:吴肇汉

    临床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外科基础方面广泛涉及于各临床专科,对外科的整体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临床医师往往对此甚少关注,显得观念滞后,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在外科病人的液体治疗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普遍忽视创伤后组织微循环的变化,术后容量治疗很随意.对输血指征以及晶、胶体(白蛋白、人工胶体)的合理应用也有认识不足和处理不当.

  • 贫血早产儿输血相关临床问题探讨

    作者:邢燕;童笑梅

    近年来,随着无创诊疗技术的推广及血液检测技术的提高,早产儿输血有所减少.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50%~80%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至少接受过一次红细胞(red bloodcell,RBC)输注,许多早产儿还接受了多次输注,而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早产儿输血指征.现对早产儿贫血(anemia of prematurity,AOP)及输血等相关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早产儿输血提供参考.

  • 老年内科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分析

    作者:李双涛;杨京灵;于长春;吕红艳;张晶;高茂龙

    内科输注红细胞的目的是改善机体的缺氧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内科输血指征是: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Hb<60 g/L可考虑输注.但是此指征针对人群较广泛,没有根据儿童和老年人的主要生理特征和疾病特点单独阐述.因此针对本院老年患者居多,老年内科患者往往一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特点,总结2年病历资料,对符合条件的39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红细胞输注效果分析,探讨老年内科患者红细胞输注的效果及是否应对老年人严格控制输血,报告如下.

  • 加强血浆应用审批程序提高血浆合理应用

    作者:冯艳青;刘振红;王淑英;刘志国

    我院是以收治肝病患者为主的传染病专科医院。由于肝病患者凝血机制障碍,而血浆含有大量的凝血因子[1],因此肝病输血患者主要应用的血液成分是血浆[2],血浆用量达到全院用血总量的67%。为了促进血浆的合理应用,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决定,自2012年7月起,申请血浆要严格执行血浆使用审批流程,并对临床科室的医师护士进行相关培训,输血科需要严格审核,对于指标填写不全、达不到输血指征,未进行选择或者虚报指标者,拒绝给予血浆,并制定具体的奖惩制度。本研究对2012年1~6月和7~12月血浆使用申请合格率的变化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急性失血患者成份输血的指征探讨

    作者:李佳棋

    本次研究从急性失血输血必要性出发,阐述急性失血评估方法,随后论证输注成份、输注量的选择的必要性,后论述3种成份输注法的输注指征、适应症、输注量评估方法,总结急性失血患者成份输血经验。

  • 治疗性安全输血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郭春江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都推动着输血医学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以及胚胎千细胞人造血的研究,将给未来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带来福音.

  • 医院不合理临床用血情况分析及合理节约用血的对策浅谈

    作者:鲍维珍;徐畅;付晋

    目的:分析内科常规疾病输血中不合理用血的比例及原因,进一步找到节约用血的方法。方法统计2013年上半年和2014年上半年内科输注红细胞悬液病例,对其中属于不合理输注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例数上升,不合理用血比例下降;临床医生缺乏对新的用血理论、知识的更新,观念陈旧是发生不合理输血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特别是加强输血科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协作能力是减少血液浪费的良策。

  • 少量出血患者使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晗歌;张志永;黄宇光;虞雪融

    目的: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 IAT)能否改善少量出血患者的组织氧合及术后恢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为Ⅰ~Ⅱ级且预计出血量<20%血容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回输组输注回收自体血,对照组给予等量胶体液。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血红蛋白( hemoglobin, Hb)、乳酸及脑氧饱和度,随访并比较术后恢复指标,包括体温、不适主诉、切口愈合、下地行走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共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回输组和对照组各19例。回输组术后0.5 h和术后1 d的Hb均高于术中水平[分别为(116.5±10.7)、(115.4±12.3)、(106.6±12.6) g/L; P=0.001, P=0.004],而对照组术后Hb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0.5 h乳酸高于术前[(2.5±1.0) mmol/L比(1.3±0.6) mmol/L, P=0.016],而回输组术后乳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b、乳酸及脑氧饱和度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健康成人患者少量出血手术中使用IAT,对术后早期组织氧合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术后恢复无显著影响。

  • 230份临床输血病例合理性调查分析

    作者:夏琳静

    目的 探讨临床输血病例合理性.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各科室230份临床输血病例,参照我国现有输血标准,分析其输血合理性.结果 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全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52.6%、36.4%、62.3%;内科系统中红细胞、血浆、全血分别为74.50%、44.60%、85.70%;外科系统中红细胞、血浆、全血36.10%、37.50%、38.00%.结论 成分用血获得较全面性推广,内科系统输血指征遵守效果良好,血浆输注大部分不合理,导致血浆滥用,需高度重视.

  • 肿瘤相关性贫血

    作者:乔明洲;刘向阳;钟宏

    肿瘤相关性贫血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贫血与生活质量及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在过去的20年里,对于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治疗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1980年以前,由于血液库存技术的提高,使人们可以大量地输血,许多病人在Hb10g/dl时就开始输血.80年代,人们认识到输血可引起感染,而且血液供应亦有限,终,制订了严格的输血指征,当贫血病人的Hb降到8~9g/dl以下时才考虑输血.到90年代,促红细胞生成素-α(epoetin-α)被批准应用于临床,人们除了输血以外又多了一种选择.近年来癌症治疗中许多新药的出现,把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转变为更为长期的治疗过程,人们不仅关注延长生存期而且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善更为关切,评价生活质量更有效的方法也随之出现了.有人认为衰弱和贫血是导致一些病人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近,一些研究正在进行中,以确定纠正贫血对于治疗效果的潜在的影响.人们还意识到纠正轻度的贫血可能比以前人们所想的要重要[1].

  • 医院合理用血回顾性调查分析

    作者:许祖林;易彩响;鲁海平;陈桃丽;程海婷

    目的:通过查阅医院输血病历,了解医院临床科室用血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临床科室合理用血水平。方法: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回顾性调查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输血病历428份,分析各科室用血合理性及特点。结果:医院总体用血合理性为64.72%,其中手术科室用血合理性为58.3%,内科输血合理性为98.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43.91,P<0.05);手术科室中普外科、泌尿外科、脑外科、骨伤科、手足外科、妇产科用血合理性分别为31.1%、50.0%、74.1%、78.8%、90.9%、90.9%;医院不合理用血中,少量输血、搭配输血与其他不合理输血总体比例分别为3.50%、7.01%、24.77%。结论:医院临床科室用血适应证的掌握,内科好于手术科室,在手术科室中,妇科、手足外科较好,普外科、泌尿外科欠佳,说明其合理用血观念不强。

  • 关于肝移植围术期的用血原则

    作者:沈中阳

    输血治疗曾经是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治疗手段.时至今日,尽管已经有许多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不适当的和过量输血会导致不良的临床预后,然而血红蛋白<100g/L或血细胞比容<0.30的输血指征仍然被广大的临床医生普遍接受和应用.肝脏移植是大型的腹部外科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患者凝血功能不良,大多数患者术前因合并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营养不良、感染等诸多因素而已经存在贫血,因此术中需输入大量红细胞和血浆等血液制品.

  • 早产儿贫血临床输血指征的探讨

    作者:姚文静;徐巍;严超英

    目的 观察不同输血指征对早产儿贫血及其他合并症治疗的意义,以期探讨适合我国的较为合理的输血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出生体重<1500 g,住院时间≥2周,并接受过输血治疗的早产儿临床资料.按不同的输血指征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1组(输血指征严格)和观察2组(输血指征宽松),其中观察1组54例,观察2组42例.观察患儿输血总量和输血次数.结果 观察1组接受的总输血量比观察2组明显增高[中位值(P25,P75)为71.0(43.25,107.25) ml对 36.0(29.50,56.25)ml,P=0.001],且输血次数较观察2组增多[3.00(2.00,4.00)次对 1.50(1.00,2.25)次,P<0.01].观察1组机械通气时间及持续正压通气时间高于观察2组,但吸氧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1组患儿在颅内出血、真菌感染率及病死率上均高于观察2组(P<0.05).结论 早产儿贫血易促使其并发症的发生,对早产儿存活的影响较大,结合具体病情适当放宽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对早产儿的生存有积极意义.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