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采取对策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作者:于元莉;魏华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由于目前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尚存在一些已知或未知的病毒不能检测出来;临床输血存在输血指征过宽,输血免疫学副作用等,致使临床输血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 术中血红蛋白输血指征临床研究

    作者:冉启蓉;阳世光;陈武玉

    目的:探讨术中血红蛋白(Hb)输血指征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2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Hb<100 g/L时即输入红细胞悬液;观察组患者术中Hb≤80 g/L时输入红细胞悬液.分别于麻醉前、肿瘤切除后、手术结束、术后24 h及出院时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血常规、血乳酸浓度、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两组肿瘤切除后、手术结束及术后24 h Hb、红细胞压积(Hct)、血乳酸浓度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中患者Hb≤80 g/L作为输血指征可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减少术中输血量,但应注意避免肺氧合功能损伤.

  • 1208例临床输血合理性调查分析

    作者:陆丽君

    目的 了解临床用血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及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为依据,对我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住院患者输血病历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75.5%、33.8%、100%和100%;内科系统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达到91.1%、49.9% 和100%;外科系统各成分输注合理性分别为49.4%、20.1%和100%;不合理的"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达到32.4%和33.2%.结论 内科系统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证掌握较好,而外科系统对输血指征的掌握欠佳.对血浆输注的随意性和习惯输注"搭配血"的现象说明临床医生合理用血的观念不强以及输注全血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

  • 输血面临的风险与安全输血的对策

    作者:吴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血液管理工作跨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但是,由于日前检测技术的局限性,输血指征过宽,输血免疫学副作用等不安全因素,导致受血者输血安全遭受威胁.

  • 88医院2013年临床输血病历质量分析

    作者:李翠;李云宝;刘丽丽

    病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疾病诊治过程的全面记录,是医疗行为的唯一载体,有重要的法律意义[1].输血病历是临床治疗疾病、抢救患者实施输血的原始记录,是输血过程的法律依据.在输血治疗中,输血病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不真实及医护记录不一致等将埋下医疗纠纷隐患.认真做好输血病历的规范化工作,不仅是安全输血的需要,也是对患者、医院、血站和医护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为了解临床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所在医院2013年的临床输血病历做了回顾性调查分析,以规范和提高医院临床输血病历的质量,报告如下.

    关键词: 输血指征 病历质量
  • 术中输血新概念

    作者:景卫山

    输血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血源性传染病和输血反应;二是血源不足与滥用.因此输血应当本着科学、安全、有效和节约的原则.为避免或减少输血并发症,保证手术病人安全,应当掌握输血指征,争取自体输血,控制异体输血,加强成分输血.

  • 不同输血策略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中梅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策略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03-2015-05住院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36例,年龄60~78岁,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为Ⅰ~Ⅲ级.根据不同输血指征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7例(Hb<100 g/L输血)与限制性输血组119例(Hb<80 g/L输血).比较2组性别比、年龄、体重、ASA分级、术前Hb等一般资料;观察2组输血前后Hb水平、术中羟乙基淀粉及红细胞输注量、术中低血压及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前后Hb水平、红细胞输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羟乙基淀粉输注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限制性输血组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栓塞、伤口感染、心力衰竭、脑梗死、病死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限制性输血策略可减少输血量,且不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不延长住院时间,对预后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 1488次输注红细胞合理性调查分析

    作者:魏寿忠;黄志容;李晓红

    目的:了解临床输注红细胞的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查阅1488次输注红细胞的输血病历,了解过度输注和少量血输注情况,分析临床输血的合理性.结果:合理输血比例为89.25%,其中ICU科为98.39%,内科为93.13%,妇产科为82.21%,外科为81.90%;不合理输血比例为10.75%,其中过度输注和少量血输注分别占19.38%和52.50%.结论:妇科和外科系统对输血指征掌握欠佳,需加强临床用血培训,定期监督检查,提高临床输血的科学、安全水平.

  • 产后出血与输血136例临床分析

    作者:金皖玲;王毅华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输血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在我院分娩的136例产后出血者出血量与输血的关系.结果阴道分娩出血500~1 000 ml者30.0%输血, 出血>1 000 ml者全部输血.剖宫产出血500~1 000 ml者18.3%输血;出血1 001 ml~1 500 ml者66.7%输血;出血>1 500 ml者全部输血.结论产后出血是否输血主要由血容量情况及与血容量相关的指标如血压、心率和尿量而定.

  • 医疗纠纷,原始病志不可缺

    作者:

    这是发生在桂林的一起医疗纠纷,据患者家属反映,该医院的医生由于经济利益原因,在不具备输血指征的情况下违反医学常规,对患者进行输血,结果造成患者因输血反应死亡.

  • 临床合理用血信息化质控平台的开发

    作者:王毅;程伟;钟小明;杨利拥;谢云

    合理用血可以改善患者健康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不合理用血不仅会造成本来就紧张的血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国家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及科室输血指征的合理性和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做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医院的医务、输血部门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为规范临床用血,让相关工作制度落到实处,有必要将临床用血的全过程管理纳入到信息化平台进行质控。为此,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在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的基础上,订制开发了合理用血信息化质控(transfusion information quality-control ,TIQ)平台,现报道如下。

  • 154.在血小板输血指征的随机试验中,分析出血结果的几种方法

    作者:

  • 重症病人的贫血和红细胞输注

    作者:

    简介重症病人的定义并不是很明确,但大多数临床医生指的重症病人是那些伴有器官衰竭的急性病人.在英国,伴有多器官衰竭的病人在ICU(重症监护室)医治.贫血是重症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在ICU内,对贫血的治疗是输注异体红细胞.除禁止输血治疗的病人外,进入ICU的患者大概有40%接受过红细胞输注.输血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因素,直接关系到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输血指征.本文集中讨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 宜昌市临床用血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袁玉荣;高均翠;张莉;卢伟;郭毅;郑山根

    目的 了解宜昌地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现状,为促进科学、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对宜昌市14家二级以上用血量较大的医院,每家医院抽查输血申请单100份,每家医院随机抽取20-25份有输血治疗的病历共305份,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对输血病历进行输血合理性评价分析.结果 1 400份输血申请单中20%申请目的不正确,更有少部分血液成分名称不规范.305份病历中,51.8%的病历中医师作出了规范的临床输血适应性评价,37.70%病历中医师实施了临床输血有效性评价,15.73%为少量输血,红细胞输注不合理为25.1%,血浆不合理率为58.6%,血小板不合理率为10.8%.结论 部分医师对血液成分的名称及其适应症未能正确掌握,用血前评估及输血后疗效评价未能引起医师足够重视;不合理输血现象在本地区部分医院普遍存在,且以手术科室明显,红细胞不合理输注主要表现为少量输血和输注指征偏宽,血浆主要表现为补充白蛋白及搭配输血.

  • 1661份临床输血病历合理性调查

    作者:赵婷;李飞

    目的 通过输血病例的评估分析,查找不合理输血原因,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 调阅庆阳市人民医院2009年所有住院患者输血病历,按我国现有输血标准,统计分析用血合理性.结果 1)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全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52.3%、35.8%、61.5%.2)内科系统中红细胞、血浆、全血分别为74.1%、43.5%、85.7%;外科系统中红细胞、血浆、全血35.6%、39.8%、15%.3)不合理的“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为62.3、14.7%.4)全年全血输注量为153 U(23 030 mL),成分输血率占98.2%.结论 成分用血得到全面推广,内科系统输血指征掌握较好,血浆输注大多为不合理输血,造成血浆滥用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 不同血红蛋白输血指征对中老年肿瘤手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阳世光;吴小东;周静;杜磊;邓硕曾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输血指征管理对中老年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45-72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80名,随机数字法均分为Ⅰ组:输血指征为Hb 100 g/L;Ⅱ组:输血指征为Hb80 g/L.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使用静脉复合气管内吸入麻醉,分别于麻醉前、肿瘤切除后、术毕、术后24 h和出院时测定血常规、血乳酸含量、动脉血气,并记录术中总输血、输液量、输血并发症.结果 1)血常规:在肿瘤切除后至手术后24 h,Hb 80 g/L组(Ⅱ组)患者Hb[(89±4.6)g/L]明显低于Hb 100 g/L组[Ⅰ组,(109±5.1)g/L],但在出院时,Ⅰ、Ⅱ组Hb分别为(127±8.3)g/L和(128±6.0)g/L(P>0.05);2)血乳酸浓度:肿瘤切除后2组患者分别从术前的(1.03±0.10)、(1.00±0.08)mmol/L升高为(1.90±0.15)和(1.85±0.19)mmol/L,并持续至出院(P<0.05).3)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2组患者在麻醉前、术后24 h和出院时,动脉氧分压(PaO_2):Ⅰ组分别为(82.4±3.8)、(82.3±4.2)、(81.9±3.0)mmHg,Ⅱ组分别为(82.6±3.9)、(80.7±3.3)、(81.8±3.3)mmHg;动脉CO_2分压(PaCO_2):Ⅰ组分别为(41.0±1.5)、(41.4±2.0)、(41.7±1.5),Ⅱ组分别为(41.3±1.8)、(41.7±1.5)、(41.5±1.6)mmHg;血液pH:Ⅰ组分别为7.41±0.02、7.41±0.01、7.41±0.02,Ⅱ组分别为7.41±0.02、7.42±0.02、7.41±0.02;4)输血和相关并发症等:观察过程中患者无一例死亡.Ⅱ组患者输入浓缩红细胞的比例(22.5%)和输血量[(0.40±0.77)U/例]均显著低于Ⅰ组(分别为47.5%和(0.93±1.00)U/例,P<0.01),但2组患者输液量、输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率(1/40 vs 1/40)、延迟愈合率(1/40 vs 1/40)和住院时间[(11.7±1.0)d vs(11.7±1.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脏器功能异常合并症的中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中将输血指征从Hb 100 g/L降至80 g/L进行管理,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显著降低浓缩红细胞输入比例和输入量,同时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延迟愈合率,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对节约用血有重要意义.

  • 2 597份临床输血病历用血合理性调查分析

    作者:杨宝成;孔令魁;邵超鹏;熊文;周丹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临床用血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 查阅2家三甲医院和1家二级医院2006年全年住院病人的输血病历,分析临床输血的合理性、各临床科室用血特点、"少量血"和"搭配血"输注状况.结果 成分血中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为66.44%、24.65%、97.97%和61.29%;各大科室中内科系统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的合理性输注比例分别达到91.54%、51.85%、98.86%和100%;外科系统各成分输注合理性分别为50.22%、19.86%、89.58%和42.86%;不合理的"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达到47.05%和51.17%. 结论 内科系统对除血浆外的血液成分输注适应证掌握较好,而外科系统对输血指征的掌握欠佳.对血浆输注的随意性和习惯输注"搭配血"的现象说明临床医生合理用血的观念不强以及输注全血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

  • 应用围术期输血指征评分的非心脏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输注红细胞的安全性

    作者:金夏;廖刃;刘进

    目的 评估围术期输血指征(POTTS)方案应用于非心脏择期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从2012年-2016年按照华西医院提出的《POTTS安全性与有效性试验方案》共纳入1 213名患者的多中心试验中,提取270例非心脏择期手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的病例,其中按照POTTS输血方案患者78例(P组,根据患者术中心功能、呼吸、体温及既往心绞痛病史个体化评分确定患者术中低Hb),按照限制性输血方案患者192例[R组,Hb(70-100) g/L由临床医师评估是否需要输血],比较2组患者低血红蛋白输血、生命体征相关输血指征、急性失血及合并症发生率,输血前估计失血量及Hb,术后30 d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组与R组比较,低血红蛋白相关输血及生命体征相关输血发生率(%)分别87.18 vs 52.08,59.90 vs 83.33(P<0.05);输血前低血压发生率为74.4% vs 51.6%(P<0.05);P组输血前Hb(g/L)68 vs 78(P<0.05);术后30 d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5 vs 2.08,11.5vs 8.9(P>0.05).结论 在非心脏择期手术中,POTTS方案较限制性输血方案更严格,但同样安全.

  • 限制性输血策略对ICU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孙楠;温转

    目的 探讨限制性输血策略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本院204名ICU患者的临床输血及病历资料.根据不同输血指征,将患者分为宽松性输血组(n=95,Hb< 100 g/L为输血指征)与限制性输血组(n=109,Hb<70 g/L为输血指征).入院时做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和一般资料采集;记录红细胞输注总量、入院时基础Hb、ICU内输血前后Hb、出院时Hb等;调查和比较2组临床结局.结果 宽松性输血组与限制性输血组比较:1)平均年龄及不同年龄段病例所占比例、APACHE Ⅱ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20分病例所占比例具有可比性(P>0.05);2)红细胞输注量(mL)6.7±4.3 vs4.4±3.6(P<0.05),在ICU内输红细胞后及出院时Hb值(g/L)71.2±16.3 vs 56.7±13.6、90.1±15.9 vs 79.9±13.7(P<0.05);3) ICU停留时间(d) 64±43 vs 50±31、住院时间(d)98±56 vs 71±39、MODS评分(分)18.9±4.0 vs 12.9±3.3、SOFA评分(分)6.5±2.7vs 5.3±2.8、器官衰竭发生率(%)93.68 vs 79.82、重症感染率(%)65.26 vs 51.38、肺水肿发生率(%)54.74 vs 33.95、心力衰竭发生率(%) 55.79 vs 36.70,<60 d无机械通气时间(d)31.9±26.3 vs 39.7±28.1 (P<0.05).结论 对于ICU患者实施限制性输血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 危重病人的输血

    作者:卢瑾;田兆嵩

    ICU中的危重病人是血液输注的一个重要群体,因为这些危重病人普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异常等现象,故分别需要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成分.据调查,在苏格兰,ICU中的红细胞输注量占了该地区红细胞总供血量的7%[1].

80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