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新生儿全血及预稀释检测结果对红细胞系统的影响

    作者:翁翠萍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全血及预稀释检测结果对红细胞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Sysmex KX-21N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对40例新生儿全血及25倍预稀释后分别检测.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全血检测RBC、Hb及HCT与25倍预稀释后检测的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提示检测标本尽量用足量的全血,而不采用预稀释检测.

  • 80例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指标观察与分析

    作者:肖春洁;蒋品;王茸

    对8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与血沉(ESR)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血流变学检测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自拟活血化痰通络汤对脑动脉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

    作者:孙明元;高建文;张关全

    我科从2000年~2001年用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脑动脉硬化患者,观察到不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而且血液流变学亦有同步改善,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 当归补血汤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作者:王伟中;乌云娜;王爱萍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检测全血的红细胞压积(HCT)和血黏度值.结果:当归补血汤能够显著地降低正常兔全血红细胞压积(HCT)和血黏度值.结论:当归补血汤显著降低血黏度的作用,为拓宽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 白细胞数异常增高对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的影响及纠正

    作者:梁华英;黄胜;洪流;张家明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异常增高干扰血红蛋白(Hb)测定及其纠正.方法:对11例白细胞异常增高标本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测定 ,然后使用温氏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HCT),标本分离血浆,弃去白细胞层,再按HCT比值将红细胞与血浆混匀后上机测定.结果:纠正组红细胞(RBC)、Hb、平均红细胞Hb量(MCH)明显低于直接测定组(P<0.01),纠正组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明显低于直接测定组(P<0.05),两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结果没有差异(P>0.05).结论:用去白细胞血浆替代高白细胞的血浆与红细胞按比例混匀后测定,可有效消除白细胞异常增高对Hb的影响.

  • 高原藏族、平原汉族及高原返回平原汉族男性青年RBC、Hb、HCT的比较

    作者:王宇鹤;杨伟;王萍;徐世林

    目的:探讨藏族、汉族男性青年人群RBC、Hb、HCT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西藏民族学院2012级男性大学生352人为试验对象,在陕西咸阳进行现场血细胞实验室检查,应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SYSMEX 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藏族及汉族男性青年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世居高原藏族、世居平原汉族男性青年RBC、Hb、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返回平原汉族男性青年与世居高原藏族及世居平原汉族男性青年RBC、Hb、HCT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藏族人群适应高原缺氧环境,而世居平原汉族进入高原环境后,RBC、Hb、HCT显著增高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

  • 红细胞压积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郑光威;林振吕;梁文福;林志鸿;蔺佩鸿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水平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内镜检查患者920例,按HCT水平分为低HCT组(HCT<30%,n=587)和高HCT组(HCT≥30%,n=333),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转入ICU患者的比例和30 d全因死亡率。结果入院时,HCT<30%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占63.80%。低HCT组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高HCT组(73.94%vs 24.02%,P<0.001),且输血量与HCT水平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围内镜检查期,共8例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其中低HCT组5例,高HCT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9)。低HCT组转入ICU的患者占2.38%,高HCT组转入ICU的患者占2.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两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结论 HCT对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患者行内镜检查临床安全性良好,并未对预后产生显著性不良影响,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行内镜检查前无需待患者HCT水平升高至一定水平,尽早行内镜检查可降低复发出血的危险性,提高治疗有效性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 当归补血汤加减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尿毒症贫血临床观察

    作者:段学峰;朱冬红;王双珠;陈德君;叶华茂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加减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尿毒症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60例尿毒症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当归补血汤加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钾(K+)、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变化,记录患者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5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b及HC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2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RP、IL-6及TNF-α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治疗后3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前后2组血清K+、ALT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减联合常规疗法能明显提高尿毒症贫血患者的Hb及HCT水平,降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常规疗法.

  • 不同血红蛋白输血指征对中老年肿瘤手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阳世光;吴小东;周静;杜磊;邓硕曾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输血指征管理对中老年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年龄45-72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80名,随机数字法均分为Ⅰ组:输血指征为Hb 100 g/L;Ⅱ组:输血指征为Hb80 g/L.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使用静脉复合气管内吸入麻醉,分别于麻醉前、肿瘤切除后、术毕、术后24 h和出院时测定血常规、血乳酸含量、动脉血气,并记录术中总输血、输液量、输血并发症.结果 1)血常规:在肿瘤切除后至手术后24 h,Hb 80 g/L组(Ⅱ组)患者Hb[(89±4.6)g/L]明显低于Hb 100 g/L组[Ⅰ组,(109±5.1)g/L],但在出院时,Ⅰ、Ⅱ组Hb分别为(127±8.3)g/L和(128±6.0)g/L(P>0.05);2)血乳酸浓度:肿瘤切除后2组患者分别从术前的(1.03±0.10)、(1.00±0.08)mmol/L升高为(1.90±0.15)和(1.85±0.19)mmol/L,并持续至出院(P<0.05).3)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2组患者在麻醉前、术后24 h和出院时,动脉氧分压(PaO_2):Ⅰ组分别为(82.4±3.8)、(82.3±4.2)、(81.9±3.0)mmHg,Ⅱ组分别为(82.6±3.9)、(80.7±3.3)、(81.8±3.3)mmHg;动脉CO_2分压(PaCO_2):Ⅰ组分别为(41.0±1.5)、(41.4±2.0)、(41.7±1.5),Ⅱ组分别为(41.3±1.8)、(41.7±1.5)、(41.5±1.6)mmHg;血液pH:Ⅰ组分别为7.41±0.02、7.41±0.01、7.41±0.02,Ⅱ组分别为7.41±0.02、7.42±0.02、7.41±0.02;4)输血和相关并发症等:观察过程中患者无一例死亡.Ⅱ组患者输入浓缩红细胞的比例(22.5%)和输血量[(0.40±0.77)U/例]均显著低于Ⅰ组(分别为47.5%和(0.93±1.00)U/例,P<0.01),但2组患者输液量、输血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率(1/40 vs 1/40)、延迟愈合率(1/40 vs 1/40)和住院时间[(11.7±1.0)d vs(11.7±1.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脏器功能异常合并症的中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中将输血指征从Hb 100 g/L降至80 g/L进行管理,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显著降低浓缩红细胞输入比例和输入量,同时不增加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延迟愈合率,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对节约用血有重要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