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零缺陷管理理论在血液科输血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孙杰

    目的:观察并探讨零缺陷管理理论在血液科输血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182例来我院血液科进行输血的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91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零缺陷管理手段及常规管理措施,对两组输血纠纷发生情况、输血差错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输血纠纷发生率、输血差错发生率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均显著较低,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6.70%,与对照组(82.41%)结果比较显著较高,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科输血过程中应用零缺陷管理理论具有确切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临床输血危险因素分析研究及防范对策

    作者:杜慧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输血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 200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造成输血意外的原因,并提出具体防范对策.结果:1 200例患者输入O型血者多49.58% (595/1 200);外科输血患者所占比例高33.33% (400/1 200),其次是血液消化科19.25%、妇产科17.92%;输血原因居前三位的是:手术大出血22.25%、慢性肝病性贫血及出血17.95%、车祸等外伤性大失血16.67%;1 200例输血患者中,发生输血风险事件102例(8.55%).结论:导致临床输血风险的因素较多,临床应掌握好输血指征,尽量输同型血;加强血源、输血及血液流通全过程的监管,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大限度地防范输血风险.

  • 引发输血风险的因素分析与输血管理对策研究

    作者:廖新华

    尽管存在诸多输血风险,输血仍旧是临床医疗救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疗手段。为此,临床上对病人进行输血治疗时,必须加强对输血管理的重视,并要积极开展对输血风险因素的预测与分析,大限度地降低临床输血风险,确保输血安全。该文主要对引发输血风险的因素以及输血管理的有效对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 引发输血风险的因素分析与输血管理对策研究

    作者:袁明军

    血液作为重要资源的同时,输血的风险性较高,极有可能会给受血人员以及家人的身心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临床上在对患者实施输血治疗的过程中,务必加强管理,采集血液资源的时候必须对一切可能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确保血液资源的质量,为可靠、安全输血提供强有利的保障。文章重点分析了存在于临床输血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以期提高输血效率,降低输血的风险。

  • 临床输血风险及风险管理分析

    作者:蔡文灿;李瑞青;张志珍;黄科庭;廖福林;钟秀莲

    目的 总结临床常见输血风险及相关管理措施.方法 我院自2009年9月制定《医院临床输血指南》并开始实行风险管理制度.对实行前后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并发症进行汇总和分析,观察风险管理制度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结果 自实行风险管理制度之后,我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并发症等事件数量均有所下降.结论 输血常见不良反应及输血并发症具有进展迅速,危害严重的特点,因此输血安全是保障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实行输血风险管理制度可显著提升输血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 北京市部分库存血再检测结果分析与研究

    作者:赵晓洋;林东;宫济武

    目的 探讨我国输血感染HBV、HCV、HIV等病毒的风险度,提出建立我国的血液预警系统.方法 回顾性对2004-2007年医院7883份库存血进行乙型肝炎5项标志物,抗-HCV、抗-HIV、梅毒等8项再检测.结果 HBsAg阳性者69例,阳性率0.88%;单项抗-HBc阳性率为2.65%,抗-HBc和抗-HBe双阳性占2.09%;检出抗-HCV阳性7份,阳性率为0.09%.结论 建立我国的血液预警系统,加强HBsAg、HBcAb、HCV血源性感染指标的监测,提高人民对血液安全信任度.

  • 探析降低临床输血风险和输血误差的应对措施

    作者:金薇

    目的:研究分析在为患者进行输血时如何降低患者的风险性避免误差的产生。方法对106例输血病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找解决的对策。结果临床中为患者进行输血时的风险和失误可以通过规范化管理尽量避免,让患者获得较好的输血效果,防止各类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感染患者。结论研究分析临床输血风险以及误差能够有助于改善临床输血操作,提升输血效果,减少输血风险。

  • 治疗性安全输血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郭春江

    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以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都推动着输血医学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临床输血也在蓬勃发展: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以及胚胎千细胞人造血的研究,将给未来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带来福音.

  • 树立合理用血观念加强科学综合管理

    作者:庄俊玲

    输血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临床输血历史已超过100年,大量患者的生命因输血而得以挽救;尤其是战争推动了输血的应用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冷藏血制品,二战期间美国红十字会成立。但输血在挽救生命的同时,其危害也逐渐受到重视,1943年报道输血传播肝炎,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期间接受输血的士兵发生了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更为严重的是1987年出现输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而输血的风险还远远不止这些。

  • 近几年医院出现的临床输血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作者:李素萍

    目的 探讨近几年临床上出现的输血风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的患者500例,观察患者在临床输血时存在的风险因素,记录输血患者科室分布情况,分析发生输血感染和不良反应情况的主要原因.结果 由于疾病类型的不同,需要输血患者分布的科室主要在血液科、妇科、肝病科、外科和内科,其中血液科占24.2%,肝病科占18.6%,外科29.4%,内科20.6%,妇科7.2%.输血后出现丙型肝炎21例,乙肝病毒感染有31例,艾滋病感染9例,梅毒6例,所占比例较重的有丙肝4.2%,乙肝6.6%;不良反应中出现溶血反应有6例,肺损伤11例,静脉炎24例,所占比例较重的有静脉炎4.8%,肺损伤2.2%.结论 全面的评估临床输血时出现的感染、不良反应等风险因素,输血前针对受血者进行乙肝、艾滋病、梅毒等抗体的检测,并制定针对性的方案,排除输血时潜在的风险因素,提高输血的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2011~2014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则结果分析

    作者:梁浩坚;汪传喜;许结仪;郑优荣;李仲平;蓝岚茵;林诗雅

    目的 评估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功效.方法 采用Grifols公司(原诺华诊断公司)PROCLEIX(R)TIGRIS(R)全自动核酸检测分析系统和PROCLEIX(R) ULTRIO HIV-1/HCV/HBVAssay核酸检测试剂,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的1 146 74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IV/HCV/HBV三项单人份核酸检测,同时采用血清学试剂进行HBsAg,HCVAb,HIVAb/Ag检测.对核酸检测单独反应性标本(血清学阴性,核酸检测反应性)进行鉴别试验以确定感染病毒种类.结果 1 146 740例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的反应性比率为0.97%(10 645/1 146 740),低于血清学HBsAg,HCVAb,HIVAbAg三项总的检测阳性率1.66%(19 024/1 146 740).在1 114 428例经血清学全项检测合格的标本中,单人份核酸检测共检出2457例核酸反应性样本,核酸单独反应性比率为0.22%;在2457例核酸单独反应性标本中,鉴别试验反应性的样本为718例,其中,HBV-DNA 711例,HCV-RNA 4例,HIV-RNA 3例.核酸鉴别试验阳性率为29.22%(718/2457).结论 目前在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疾病的残余风险主要还是输血感染HBV.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将有助于缩短病原体检测的窗口期,降低输血残余风险,血清学和核酸检测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应同时使用以保障血液安全.

  • 浅谈产后大出血的输血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作者:李春娇;周凤英;卢焕兴

    目的 分析产后大出血因输血带来的风险情况,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方法 收集206例产后大出血而需要大量输血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用血申请单血型错写6例;样本错抽3例;样本标签错贴4例;复查出现错误3例;感染丙肝2例;畏寒、发热、荨麻疹6例;循环超负荷2例,低体温3例.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输血风险意识和加强用血管理,从而尽量避免和降低输血风险,保证用血安全.

  • 太原市辖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状况分析与思考

    作者:雷智;罗惠如;郭红霞;焦东丽;张泽;刘玉芝;张吉庭;李海宏;许大巍

    目的:规范临床依法合理用血,提高医务人员输血风险防范意识.方法:对2006年辖区内91所和2009年辖区内102所临床用血医疗机构的临床依法合理用血情况进行监督执法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省城临床用血工作已步入正轨,绝大多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符合管理要求,但仍有部分医疗机构不符合临床用血标准的要求.结论:部分医疗机构管理者对临床用血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重视,应尽快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血培训,提高临床医生依法合理用血意识,减小患者输血风险.

  • 输血风险与安全输血对策思考

    作者:杨斌

    所有临床医生与输血工作者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输血安全性的提高,也就是保障从采血至为患者输血的整个过程的安全性。与大部分临床治疗技术相同,输血也具有潜在风险,包括传播疾病、检测技术与项目的局限性、免疫学副作用、指征过宽等,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安全输血的对策。

  • 针对性护理对防范临床输血风险及输血误差的影响

    作者:翟东琳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防范临床输血风险及输血误差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输血中的104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输血误差率、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输血误差率中标本误差率、漏记、多记费误差率、血液过期率以及输血错误率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输血风险及输血误差率,同时也能改善输血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率,提高患者总体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临床输血医疗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作者:刘昕;张丽荣;于天华

    探究临床输血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和防范措施.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关键在于医院管理的缺陷,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检验医学技术水平的局限.防范措施包括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全员培训,建立健全的质量记录,运用先进手段检测和监控血液,加强输血前检验,保证安全输血,防止医疗纠纷.

  • 输血医疗纠纷防范探讨

    作者:范垂姝;栾静;刘磊;蒋鹤

    输血医疗纠纷是指医院在给患者输血过程中,由于对血型检查、血液的品质检查等存在的缺陷,以及对患者输血后出现的反应与症状未给予及时观察与处理,致使患者出现与输血相关的并发症而产生的医患行为.随着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输血技术的提高、输血模式的多元化及普法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而输血科的规范管理则是输血安全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先决条件.作者对输血的风险、种类、输血风险的评估和分析以及输血医疗纠纷防范作一综述.

  • 温州地区献血者Kidd血型基因频率调查与输血风险评估

    作者:陈荣仓;林碧;张锋;郑璐;徐思莉;陈通

    目的 调查温州地区献血者Kidd血型基因频率的分布,对Kidd血型不配合的输血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尿素溶血试验,对36 235例献血者进行Jk(a-b-)稀有血型进行筛选,随机抽取672例献血者的标本采用微量板法进行Kidd血型抗原的鉴定,再用血清学方法对JK(a-b-)表型和可疑的Kidd血型抗原的确认.结果 在36 235例献血者中筛选出5例Jk(a-b-)表型,分布频率为0.014%,基因频率为0 012.672例献血者中,Jka和Jk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 44和0 56.Jka和Jkb不配合的概率分别为0 21和0 16,Jka和Jkb不配合的概率合计为0 37.结论 Kidd血型系统基因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群体遗传平衡法则;若怀疑为Kidd血型系统抗体时,应采用多种配血方法,以确保输血的安全.

  • 浅析临床输血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

    作者:张立福;任红

    输血医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已逐步成为一门独立性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血液学、传染病学、免疫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及生物工程学等学科,输血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 血液病患者输血前护理干预与输血不良事件风险研究

    作者:夏琳;陈明

    目的 对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输血前护理干预,分析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输血护理提供安全保障.方法 选取本院血液科2015年1~12月2112例需要输注血液制剂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56例和研究组1056例,对研究组患者输血前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护理和心理分析等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输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输注各种血液成分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结果 两组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为5.82%(123/2112),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为7.39%(78/1056),明显高于研究组的4.26%(45/1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两组患者间发生输血不良事件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输注血小板、红细胞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中洗涤红细胞输血风险明显低于悬浮红细胞(P<0.05);不同病种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事件风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风险较高(11.24%).结论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成分输血(特别是血小板和红细胞)治疗时进行输血前护理干预很有必要,同时输血治疗也应考虑患者的病种等进行输血前护理干预.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