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医生制度探索与改革的长宁模式
摘要: 探索中国的家庭医生制度模式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政策议题.上海市长宁区是国家首批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区,也是早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探索和改革的示范区.自2008年起开始逐步探索家庭医生制度至今已有10年时间,为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积累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本专题3篇文章是来自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综合改革十周年的调查,分别从服务模式、政府协同、绩效考核方面,展示了长宁区家庭医生制度综合改革的具体做法与政策成效.伴随着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的贯彻落实,中国家庭医生制度的长宁模式将为全国各地的家庭医生制度探索与深化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
我国婚检政策执行分析--基于米特-霍恩模型
目的:本文运用米特—霍恩模型对我国婚检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为完善婚检政策提供借鉴。方法:选取广西、福建、云南、江苏、湖北、黑龙江、天津和北京8省市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问卷、现场考察等方法收集调研地区相关资料,对婚检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调研地区在相关法律框架下细化了婚检目标、开发了政策执行资源,并改善了婚检政策的执行环境。结论: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的婚检措施效果良好,但依然存在政策执行不。、部门配合不深入、资源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影响政策执行效果。
-
新加坡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与启示
在经历了公司化改革及重新加强政府指导和干预后,新加坡公立医院改革开始采用更加精细的工具以强化对公立医院的监管,主要做法包括组建医疗集团、开展病例组合的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院评价和国际认证、促进医疗相关信息的公开共享、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改革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加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但必须在政府的干预控制下,以保障大多数人群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前提.这一改革的基本原则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也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
中医药促进全民健康的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药标准规范的研究等八大前沿课题和"中医理论创新"、"中医技术推广"和"中医能力建设"三大行动计划.并从法制建设、政策、机制与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
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工作偏好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工作偏好,为建立合理的基层卫生激励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离散选择实验的方法,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纳入分析的工作属性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在做出工作选择时,不仅考虑收入,还会考虑其他非经济因素,如工作条件、职业发展机会等.收入提高是当前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重要的偏好.结论:为了留住和吸引卫生人员在基层工作,政策制定者需要切实改善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时采取其它非经济激励措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目的::调查东、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及满意度的差异,运用多层线性模型( Hierachical Linear Modeling, HLM)探讨影响薪酬满意度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建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东、中、西部9个县的104家乡镇卫生院和909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方差分析和多层线性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调查地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平均年收入为28324元,5点量尺上的薪酬满意度为2.77,处于不满意水平,三个地区薪酬水平( F =140.16, P <0.001)和薪酬满意度( F =240.84, P<0.001)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东部高,西部次之,中部低。 HLM分析表明,薪酬满意度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从业时间和日工作量,乡镇卫生院层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月均出院人数和财政拨款收入等。结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薪酬满意度偏低,东、中、西部区域差异大,可以从完善收支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制度等方面来提升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薪酬满意度。
-
基于职工满意度的公立医院托管效果研究
目的:调查托管背景下医院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及托管认可度,找出医院托管后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短式(MSQ)量表与自制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院职工工作满意度(3.80±0.86)及托管认可度(3.95±0.77)整体均较高,托管认可度高的为医院的文化内涵(84.8%)、管理理念(82.8%),总体满意度低的为收入与工作量(53.7%)、工作条件与环境(55.3%).行政后勤人员满意度高于医务人员(P=0.001).结论:托管后医院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在很多方面仍需加强,医院应关注职工的需求,提升医院职工满意度,推进医院持续发展.
-
陕西省眉县地震灾后医疗救助制度调查与分析
陕西省眉县作为"5·12"地震受灾较轻的地区,灾后医疗救助政策与其他受灾较重地区存在一定区别,眉县的灾后医疗救助政策与常态情况下相近,因此本文通过考察眉县灾后医疗救助政策,寻找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医保制度对重点人群保护机制的国际经验
我国医保覆盖面和保障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对于重点人群的保护效果却不甚理想.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医保制度,重点阐述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防范重点人群医疗支出风险和医保费用监督管理方面的经验,如设置诊次固定缴费额度和(或)医保自负费用封顶线、加大重大疾病人群的医疗费用补助力度等,以期对我国医保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
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实施效果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实施效果.方法:以安徽省、河南省和重庆市为样本地区,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基本药物价格、质量和配送等方面进行改革前后和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结果:改革后三省市基本药物中位价格比值和人均每日费用降低,以安徽省和河南省的价格降幅较为明显;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改革后药品质量得到提升,但安徽省药品质量满意度相对较低;基本药物配送率均较高,但存在地区差异.结论:“双信封”制在降低药品价格上有优势,重庆市组建采购联合体的做法有利于有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中标,但总体上兼顾质量和价格是完善评标机制的挑战;基本药物配送受货源提供及配送方式影响.建议:完善药品限价机制,合理确定招标方式,保证药品生产企业的供应能力,加强对基本药物配送方式的监管.
-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医改三年来我国新农合制度的运行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安徽、河南和陕西作为样本省市,抽取四省市2008-2011年的新农合报表数据,以2008年的数据作为基数,采用前后对比的方法分析四省市新农合运行情况.结果:新农合的人群覆盖率逐年提高,2011年四省市的参合率均在96%以上;保障范围不断扩大;补偿水平逐年提升,2011年住院实际补偿比在45%以上,但参合农民个人医疗卫生支出未见明显减轻.新农合基金筹集和支出水平增长速度较快,收支趋于平衡;经办管理资源不足,监管仍需加强;新农合异地结算和即时结报取得进展,但新农合制度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问题有待解决.结论:医改三年新农合制度建设和运行取得明显成效,覆盖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均有所改善;参合农民的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新农合自身的制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新农合仍面临挑战,可持续的筹资增长机制尚未建立,支付方式改革亟需突破,经办能力和管理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农合制度与其他医保制度的转移接续问题有待解决.建议:抓紧落实稳定的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加强新农合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基金监管能力;控制医药费用过快上涨,减轻参合农民疾病负担;探索新农合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转移接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