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试论开发改善血液流变性药物的思路

喻秀兰;郭群

摘要: 血液流变学是生物流变学主要的分支,是近五十余年兴起的新型边缘交叉学科.1951年,Copley提出的定义为"血液流变学是在宏观、微观、亚微观水平上,研究血液的细胞成分和血浆的变形和流动特征,以及与血液直接接触的血管结构的流变特性".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过晶;陈风;陈彩萍;陈新颜

    目的 评价厄贝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 70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常规口服胺碘酮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组35例,氨氯地平组35例,随访12个月,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观察两组降压疗效、入组后房颤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 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厄贝沙坦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1.4%,氨氯地平组为48.6%,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12个月后患者LADd、IVST、LVPWT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服用厄贝沙坦在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的同时,可延缓左房扩大,改善心房的电重构,从而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复发.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庄瑞娟;王晓彦;金卫东

    目的 观察经过服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Pd)的变化,评价替米沙坦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把 60 例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5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机测定P波大时限(Pmax)和窄 P波时限 (Pmin),根据公式Pd(ms)=Pmax-Pmin计算并比较其差异性,并观察治疗后房颤复发的次数.结果 治疗组高血压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治疗后Pmax、Pd分别为(109.33±7.89)ms、(36.98±8.06)ms,较对照组治疗后(125.43±7.20)ms、(45.87±8.19)ms.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房颤复发总次数及平均每例复发次数(57次、1.90 次),较对照组(178次、5.90次)显著减少,P<0.05.结论 替米沙坦能缩短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 Pmax及Pd,可减少房颤的复发.

  •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梁海峰;杨明;韩凌;高亢;赵燕;陈萍;李晓红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125例行择期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简称替罗非班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患者在PCI前直接冠脉内弹丸式注射替罗非班10 μg/kg,时间不少于3 min,随后以0.15 μg/(kg·min)-1持续泵点8 h.检测两组患者PCI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mPAR及hs-CRP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mPAR、hs-CRP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 h,替罗非班组mPAR、hs-CRP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对照组mPAR较术前显著升高,hs-CRP虽较术前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24 h及术后7 d,两组之间mPAR及hs-CRP无统计学差异.替罗非班组PCI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hs-CRP对数值与mPAR呈直线相关.术前及术后24 h,对照组hs-CRP对数值与mPAR呈直线相关.术后6 h及术后7 d,对照组未见相关关系.结论 PCI术后6 h,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替罗非班对接受PCI术的NSTE-ACS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mPAR与hs-CRP呈正相关,hs-CRP对血小板的聚集状态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作者:陈琰;张春华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 收集109例2005年至2008年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0 MHz高频探头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按超声检查结果 分为4组:颈动脉正常组30例[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0.9 mm];颈动脉内膜增厚组30例(0.9 mm≤CIMT≤1.3 mm);稳定斑块组23例(斑块呈强回声,伴或不伴声影);不稳定斑块组26例(斑块呈略低回声,内部或周边/有强回声附着).同时测定血肌酐、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尿微量白蛋白(MAU),记录血压并计算体质量指数,比较四组患者MAU的差异.结果 各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U值各组与CIMT<0.9 mm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组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内膜增厚组,稳定斑块组与内膜增厚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与正常组在病程、FPG、 Hba1c、TC、TG、LDL、H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斑块组与内膜增厚组除TC、MA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MAU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有氧运动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董美蓉;贺芳;钱伟清;王蓉;张瑜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例为高血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检测有氧运动前后血压、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高血压组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有氧运动3个月后,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降低(P<0.05).结论 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其微循环状态.

  • 舌微循环检测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论治中的应用

    作者:魏艾红;常晓慧;黄世林

    目的 以舌诊及舌微循环作为辨证依据,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新方案与策略.方法 观察75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舌诊及舌尖微循环状态,根据舌乳头、舌乳头内微血管、微血管周围情况将患者分为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并以辨证结果 为依据进行中药处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舌微循环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75例患者中单纯实证者26例、单纯虚证者22例、虚实夹杂者27例.中药治疗后两个月随访患者43例;其中实证者12例、虚证者13例、虚实夹杂者18例,平均未稍血小板上升至(40±12)×1012/L.舌质好转率86.05%,舌苔好转率74.42%.舌微循环乳头恢复率51.16%,微血管清晰率67.44%,微血管周围好转率81.39%.结论 舌诊及舌微循环可以作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辨证分型依据;以此分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效果显著,疗效满意.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脑钠肽变化及对临床预后的判断

    作者:姚丙南;吉越英;韩世琴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 (BNP) 水平的变化,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PCI)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BNP 变化及对临床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168例,分为存活组(143例)和死亡组(25例);对存活组患者随访至6个月分别测定血浆BNP 及死亡、再入院率,超声心动图检查(UCG) 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PCI术后血浆BNP 水平比术前明显降低,从术前的血BNP浓度在(176±27)ng/L 逐渐升高,至术后6个月降低到(98±6)ng/L,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死亡组患者术前血BNP浓度水平比存活组明显升高(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LVEF[(57.0±14.1)%比(31.0土15.0)%,P<0.01] 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NP是预测ACS患者PCI治疗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且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PCI可降低ACS患者血液BNP水平,但术前BNP水平,常提示预后不良.

  •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1639G/A基因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用量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胜军;盛红专

    目的 研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体亚单位1(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与南通地区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 ,对临床口服华法林的心房颤动患者VKORC1-1639G/A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用量的关系 结果 1. 62例南通地区心房颤动患者中,VKORC1-1639G/A三种基因多态即AA、GA、GG型分别有54例(87.1%)、5例(8.1%)、3例(4.8%);2.VKORC1 -1639G/A三种不同基因型间平均周华法林剂量明显不同,纯合变异型AA型的需求剂量低(13.56±7.24)mg/week,杂合变异型GA型居中(15.65±7.48)mg/week,野生纯合型GG型需求剂量高(25.78±11.66)mg /week,变异型(GA型和AA型)与野生纯合型GG型比较,华法林需求剂量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南通地区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用量与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 间歇气囊压迫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诸锡奇;赵伟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间歇气囊压迫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经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间歇气囊压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周径,血栓复发率.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大小腿周径缩小,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血流变指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在随访6~12个月,患者无血栓后遗症,下肢肿胀感消失.结论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联合间歇气囊压迫治疗对于急性下肢深脉血栓治疗效果显著.

  •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过晶;陈风;过云峰;高长征

    目的 观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通心络胶囊的干预机制.方法 将6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为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周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表达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显著抑制炎症反应,降低hs-CRP、TNF-α水平,起到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中国微循环

省级期刊 审稿时间:1个月内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