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心绞痛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杜寻辉;何昆仑;唐发宽;李彦平;熊志坚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SAP)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择老年SAP和UAP患者共132例,分为SAP组(58例)和UAP组(74例),均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ml稀释于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 d,观察治疗前后的hs-CRP、TNF-α、IL-6浓度.结果 治疗前,SAP组hs-CRP(2.02±0.14) mg/L、TNF-α( 10.36±0.65 )ng/L与IL-6 (7.53±0.36)ng/L低于UAP组hs-CRP(2.74±0.07) mg/L、TNF-α( 12.52±0.91 )ng/L与IL-6(8.15±0.9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AP组hs-CRP (2.12±0.15) mg/L、TNF-α(10.98±0.39)ng/L与IL-6 (7.64±0.29)ng/L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SAP组hs-CRP( 1.99±0.09 mg/L)、TNF-α( 10.17±0.83 ng/L)与IL-6(7.33±0.79)ng/L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0.05).结论 在老年心绞痛患者中,丹红注射液可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机制,可辅助治疗心绞痛,尤其针对UAP.

  • 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瑞华;叶平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类型之间血清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c acid,Hcy)的关系.方法 选择年龄≥6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134例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8例.另选年龄≥60岁未患冠心病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血清尿酸、hs-CRP和Hcv含量及三者的关系.结果 AMI组及UAP组血清尿酸、hs-CRP和Hey含量高于对照组和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尿酸、hs-CRP与Hcy含量呈正相关(r=0.73,P<0.01;r=0.71,P<0.01),血清尿酸与hs-CRP亦呈正相关(r=0.71,P<0.01);UAP组血清尿酸、hs-CRP与Hcy含量呈正相关(r=0.63,P<0.01;r=0.70,P<0.01),血清尿酸与hs-CRP亦呈正相关(r=0.48,P<0.01).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血尿酸、hs-CRP和Hey可能联合参与了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病过程.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清CRP的相关性

    作者:卢薇;许小红;袁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将92例MS患者根据血清TSH水平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SCH组)及正常甲状腺功能组(EUT组),测定甲状腺功能、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hs-CRP、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利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SCH组血清TSH、FINS较EUT组明显升高(P<0.05);HOMA-IR较EUT组升高(P<0.05);TSH与FINS、HOMA-IR呈正相关(r=0.484、0.473,P<0.05);两组间hs-CRP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 血清TSH水平升高是MS患者空腹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卫卫

    目的 探讨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150例中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当期在我院体检正常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别观察两组的血尿酸(UA)、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相关指标,并对其与左室功能(射血分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UA、BNP、hs-CRP、LVE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心脏功能分级上,级别越高,UA、BNP显著上升(P<0.01),而LVEF不断降低,hs-CRP不断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越高,患者UA、BNP、hs-CRP与LVEF的相关性就越低.

  • 高敏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关系

    作者:王薇;曲春红;赵红艳;付振艳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且呈发病年龄呈下降的趋势,是一种严重威协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病种首位.冠心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s -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时会急剧升高,随着炎症的消失会恢复正常,可用以评价活动性炎症性疾病.研究显示hs-CRP可作为亚健康人群发生冠心病危险的一个重要预报因子,也是冠心病患者病情恶化及恢复的预报因子.本文探讨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 - 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分析

    作者:侯化芬

    目的:分析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80例我院自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与随机抽取同期时段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验者80例作为研究目标,将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检测与心脏超声检测,对比两组以上指标情况,并对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高于对照组,且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LVEDD的降低,心功能越来越差.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会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其与LVEDD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浅析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玉民

    目的: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使用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对我院的42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开展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典型组30例和费典型组12例.对不同类型患者的D-二聚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等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患者的D-二聚体和hs-CRP在发病后会明显的上升,非典型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典型组要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hs-CRP均上升,两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主动脉夹层诊断可以根据D-二聚体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来进行判断患者的病变类型.

  • 心力衰竭患者部分生化指标对诊断及预后判定分析

    作者:杨燕娜;徐坚强;叶智颖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钠尿肽(BNP)的联合诊断及预后判定.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舟山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接诊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并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名.比较心力衰竭组和健康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有无发生心脏事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hs-CRP、BNP的水平,并比较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的结果.结果:心力衰竭组cTnI、hs-CRP、BNP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高(P<0.05);不同心功能心力衰竭患者cTnI、hs-CRP、BNP水平中,Ⅱ级<Ⅲ级<Ⅳ级,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脏事件的心力衰竭患者cTnI、hs-CRP、BNP水平比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要高(P<0.05);血清cTnI、hs-CRP、BNP联合检测比单独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cTnI、hs-CRP、BNP的联合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诊断病情及判断预后的参考依据.

  • 2型糖尿病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培泉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对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小时平均脉压,根据24小时的平均脉压水平分为两组,进行微量白蛋白尿及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的平均脉压、微量白蛋白尿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具有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脉压与微量白蛋白尿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

  • 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血脂及hs-CRP的影响

    作者:方保锋;牛晓光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小剂量组采用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大剂量组采用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有效率与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大剂量组有效率与显效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5);3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的血脂与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剂量组显著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靠,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价值分析

    作者:黄倩

    目的:探究对患败血症的新生儿而言,血清降钙素原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的诊断价值.方法:从我院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出生的新生儿5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试验组新生儿均被诊断为败血症,对照组的患儿皆为健康新生儿.使用电化学发光检测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试验组血清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检查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查数据;血清降钙素原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比单独检测血清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更加灵敏,更有特异性,诊断准确率更高,阴性预测值也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败血症采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的方式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败血症的准确诊断率,从而使新生儿得到及时诊治,减少了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相关性

    作者:王海静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病情分为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例急性心绞痛组患者和1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患者.所有患者均检查血清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就其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相较于正常组(0.03±0.01)μg/L、(2.2±0.1)mg和SAP组患者(0.05±0.02)μg/L、(2.3±0.3)mg/L,AMI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0.08±0.02)μg/L、高敏C反应蛋白(5.2±0.4)mg/L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AP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高敏C反应蛋白数值分别为(2.3±0.3)mg/L、(2.2±0.1)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AMI中50岁为临界值,>50岁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0.10±0.03)μg/L、及高敏C反应蛋白(3.8±0.4)mg/L均显著高于年龄≤50岁的患者(0.06±0.01)μg/L、(5.6±0.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BMI、糖尿病、高血压、STEMI、CTNT峰值等原因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关键.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指标,对于年龄>50岁的患者,该指标的诊断更为敏感,值得推广.

  • 慢性心衰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浆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分析

    作者:尤洪帅

    目的 探讨慢性心衰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浆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 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60例作为慢性心衰组,依据心功能分级又分为心功能Ⅱ级组18例、Ⅲ级组20例、Ⅳ级组22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对照组和慢性心衰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浆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情况;观察不同心功能组慢性心衰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浆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情况;观察慢性心衰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浆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功能相关性情况.结果 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慢性心衰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3680.4±258.2)、(6180.7±880.7)pg/mL、血浆肌钙蛋白Ⅰ(0.30±0.16)、(0.72±0.28)ng/mL、高敏C反应蛋白(22.8±3.6)mg/L、(32.3±5.2)mg/L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304.7±86.5)pg/mL、(0.15±0.02)ng/mL、(6.2±1.0)mg/L,心功能Ⅳ级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浆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心功能Ⅲ级组,慢性心衰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295.4±40.2)pg/mL、血浆肌钙蛋白Ⅰ(0.6±0.4)ng/mL、高敏C反应蛋白(18.1±2.7)mg/L均高于对照组(118.7±18.6)pg/mL、(0.02±0.01)ng/mL、(3.8±0.5)mg/L,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浆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呈现明显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病情进展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浆肌钙蛋白Ⅰ、高敏C反应蛋白有着密切关系,可以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 高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张迎春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早产儿感染3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分娩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hs-CRP(14.66±4.69)mg/L,对照组hs-CRP(2.46±0.83)m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0例患者采用大便细菌培养5例(6.7%),采用尿液细菌培养10例(33.3%),进行血液细菌培养7例(23.3%),进行痰液细菌培养4例(13.3%),采用咽拭子细菌培养4例(13.3%)。均培养出致病菌。各细菌分类:革兰阳性菌株18株(60.0%),其中表皮葡萄球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50.0%),溶血葡萄球菌1株。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高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血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韩榜成;王鹏;马卫红;刘晓东

    目的: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实验室诊断中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与传统的类风湿因子(RF)和血沉(ESR)诊断价值.方法:41例类风湿关节炎和45例正常对照组的Hs-CRP和RF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ESR用枸橼酸钠抗凝测定.结果:类风性关节炎的Hs-CRP测定结果比正常对照组高10倍以少,其均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Hs-CRP的阳性率为97.6%,RF阳性率仅为68.3%,ERS的阳性率更低为46.3%.结论:Hs-CRP实验室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优于RF和ESR.

  • 高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时建秋

    目的:探讨早产儿细菌感染性疾病高敏C反应蛋白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40例感染的早产儿,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静脉血分别进行hs-CPR检查.结果:观察组hs-CRP为14.59±4.66mg/L,对照组hs-CRP为2.56±0.84mg/L,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0例患儿做咽拭子细菌培养6例,痰液细菌培养5例,血液细菌培养0例,尿液细菌培养14例,大便细菌培养6例,均培养出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6株(40.0%),其中产酸克雷伯杆菌1株,阴沟肠杆菌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5株,大肠埃希菌7株;革兰氏阳性菌24株,其中溶血葡萄球菌2株,耳葡萄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是诊断早产儿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

  • 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ACS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活性的变化

    作者:王红艳;张艳霞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2008年5月~2010年8月收治ACS患者60例,随机分别选入给予300mg和600m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观察服药前及服药后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1周血小板聚集率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观察两组患者服药2周内出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以及白细胞减少等与氯吡格雷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600mg氯吡格雷组在服药后6小时mPAR较300mg组降低明显(P<0.01),24小时后无统计学差异.氯吡格雷治疗24小时后血清CRP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600mg组在服药后24小时,48小时hs-CRP较300mg组降低明显(P<0.01);服药后1周则差异不显著(P>0.05).住院期间,两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600mg氯吡格雷能产生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减轻AS的炎症反应、稳定斑块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肌钙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的应用

    作者:罗宏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水平检测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临床诊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50例和健康人25例(正常组)进行分析,5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中有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A组)和23例急性心梗患者(AMI组),通过酶联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水平,以正常组为参照,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水平检测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诊疗的应用价值.结果 正常组、AMI组以及UA组三组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 UA组与正常组血清中肌钙蛋白含量水平差异不明显,AMI组血清中肌钙蛋白含量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含量水平,两组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肌钙蛋白血清水平检测对于急性心梗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综合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水平检测,能够有效促进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两种临床症状相似的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分型诊断.

  • 维生素D3对高血压病伴糖耐量减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变丽;任军梅;张丽丽;邱服斌

    目的观察维生素D3对高血压病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 (OH) D3]和炎症因子水平干预效应.方法 选择老年患者148例,根据血糖、血压分为高血压病组(69例),IGT组(30例)、高血压病伴IGT组(49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血清25 (OH) D3、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血压病组、IGT组及高血压病伴IGT组患者均予维生素D3 800U,1次/d,治疗12周后,再次检测3种血清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伴IGT组和IGT组25 (OH) 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9,P=0.000),hs-CRP、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28,5.266,P=0.000、o.004);高血压病伴IGT组25 (OH) D3水平低于高血压病组,hs-CRP、TNF-a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 (OH) D3与血压(r=-0.308,P<0.01),餐后2h血糖(2 hPG)呈负相关(r=-0.47,P<0.01),hs-CRP和TNF-α与血压呈正相关(r=0.665,0.809,均P<0.01),与2 hPG呈正相关(r=0.966,0.735,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维生素D3干预治疗后25 (OH) D3水平均上升,hs-CRP、TNF-α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伴IGT组患者炎性反应较高血压病者严重,维生素D3干预治疗后可减轻炎症反应.

  • 北京地区45~74岁人群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份的关系

    作者:孙佳艺;赵冬;王薇;刘静;成君;刘军;李岩;贾妍娜

    目的 描述北京地区45~74岁人群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分布特点,分析hs-CRP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份间的关系.方法 于2002-2004年对北京地区45~74岁人群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检查,并加入了hs-CRP指标.对资料完整的1544人进行分析.MS诊断采用NCEP-ATPⅢ修订后的标准.结果 (1)北京地区45~74岁人群hs-CRP水平的中位数为1.00 mg/L,几何均数为(0.79±9.59)mg/L.hs-CRP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P<0.05),男女两性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将hs-CRP按四分位进行分层后,随hs-CRP水平的增加,MS患病率也增加且呈线性趋势(P<0.01),在hs-CRP高四分位组,血压异常所占的比例高(74.6%),其次为腹部肥胖(71.7%).单因素分析显示:hs-CRP高四分位组患MS的危险是低四分位组的6.77倍.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hs-CRP低四分位组为参照,hs-CRP高四分位组发生MS各组份异常的危险均增加,其患MS的危险是低四分位组的6.35倍.结论 hs-CRP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与MS各组份异常密切相关.

1804 条记录 1/91 页 « 12345678...909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