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型与血小板活化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闫晓霞;王建昌;刘丽芳;李忠东;马建伟

    目的 探讨稳定性心绞痛(SAP)中医证型与血小板聚集率(PAG)、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GPⅡb/Ⅲa)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选择76例SAP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心血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3种中医证型,分别用血小板聚集仪、流式细胞仪、血液黏度仪测定PAG、CD62P、GPⅡb/Ⅲa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3种中医证型的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心血瘀阻型GPⅡb/Ⅲa水平高于气虚血瘀型(P<0.05);与气滞血瘀型相比,气虚血瘀型全血黏度水平升高(P<0.05),而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P<0.05);3种中医证型间CD62P、P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瘀阻型以GPⅡb/Ⅲa升高为主,而气虚血瘀型与气滞血瘀型则分别以全血黏度升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升高为特征.GPⅡb/Ⅲa、血流动力学可作为SAP微观辨证和疗效评定的参考指标,且对活血化瘀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 复方夏天无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穆军山;夏向南

    目的 评价复方夏天无片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组患者共 125 例,男 41 例,女 84 例,给予复方夏天无片 2 片,3次/d,连续口服 1 个月,观察头痛次数、头痛强度、头痛指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 1 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头痛次数、头痛强度、头痛指数指标(2.47±2.31 vs15.21±9.64,0.68±0.59 vs 2.09±0.62,19.02±11.28 vs 151.72±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 86.4%,不良反应少.对 92 例患者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下降(67%±8%降至 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血小板聚集与偏头痛密切相关.结论 复方夏天无片治疗偏头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和预防偏头痛的理想药物.

  • 补阳还五汤与早期康复训练+心理疏导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黄霞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与早期康复训练+心理疏导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8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号简单随机分两组;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氧疗等对症治疗.对照组44例补阳还五汤(黄芪生40g,当归、地龙、赤芍药、鸡血藤各15g,川芎、红花、桃仁、桂枝、杜仲、川牛膝、桑枝、川续断各10g),1剂/d,水煎300mL,早晚饭后30min服用.治疗组44例,早期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3d后,面部神经肌肉、舌部肌肉、肢体锻炼等,被动训练→主动训练,针对性训练(生活能力穿衣、洗漱、行走等);心理疏导;补阳还五汤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QOL、Barthel、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随访半年,观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疗程结束、治疗后12周、半年QOL、Barthel、血小板聚集率两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与康复训练+心理疏导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气阴两虚、瘀血阻络),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远期效果巩固,值得推广.

  • 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

    作者:史云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1月至10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0例,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B组给予双抗基础上同时服用雷贝拉唑、C组给予双抗药物与雷贝拉唑分开服用,测定治疗前后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后7 d, 3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及其服药时间对于氢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没有明显影响.

  • 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监测中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姚勇华;张颖;周芸华

    目的:对如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更能监测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4月间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将其分为三组,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组、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联合用药组各有90例患者,对血小板的大聚集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比较采用改良法和原法检测不同用药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情况可见,联合用药组患者使用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扳聚集率的结果均显著低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的患者,低于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而相同组别的患者经TEG5000与改良法检测的结果均显著高于原法检测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调整血小扳数量监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体外影响较小,操作更快捷简便,是比较理想的监测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效果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张建华;李辉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8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患者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将替格瑞洛应用于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加速抗血小板聚集,且极大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 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ACS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活性的变化

    作者:王红艳;张艳霞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2008年5月~2010年8月收治ACS患者60例,随机分别选入给予300mg和600m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观察服药前及服药后小时、24小时、48小时以及1周血小板聚集率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观察两组患者服药2周内出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以及白细胞减少等与氯吡格雷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600mg氯吡格雷组在服药后6小时mPAR较300mg组降低明显(P<0.01),24小时后无统计学差异.氯吡格雷治疗24小时后血清CRP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600mg组在服药后24小时,48小时hs-CRP较300mg组降低明显(P<0.01);服药后1周则差异不显著(P>0.05).住院期间,两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600mg氯吡格雷能产生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作用,减轻AS的炎症反应、稳定斑块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中药"痰火方"对脑血管造影患者血Fib、CRP、PAgT的影响

    作者:刘倩;罗玉敏;宋珏娴;刘萍;王宁群;高利

    目的 探讨中药"痰火方"对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影响.方法 将77例接受DS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于入院时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于入院第2天留取静脉血标本后给予中药"痰火方",疗程5天.两组患者均在入院第2天及第6天(出院前1天)清晨空腹取静脉血进行Fib、CRP、PAgT检测,同时记录中医证候学中火热证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前,组间火热证评分的比较,P >0.05;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前后的火热证评分的组内比较,P <0.01;行脑血管造影后对照组火热证评分明显高于治疗组,P <0.01.两组患者入院时血Fib、CRP 、PAgT的组间比较,P >0.05.对照组行脑血管造影后Fib、CRP明显升高,P <0.05;治疗组行脑血管造影后Fib、CRP亦有升高趋势,但P >0.05.对照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后PAgT明显升高,P <0.05;治疗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后PAgT明显下降,P <0.05.两组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后Fib、PAgT、CRP的组间比较P >0.05.结论脑血管造影检查后患者可能产生一系列变化,火热证表现明显,血Fib、CRP、PAgT升高;并提示"痰火方"具有一定抑制炎性反应以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抵抗的疗效观察

    作者:黎颖;冯勇明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医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TIA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抽取84例作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予以分组,治疗组(42例)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42例)采取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花生四烯酸(AA)与二磷酸腺苷(A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是4.7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29%(P<0.05);治疗组用药后的AA、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同时降低花生四烯酸与二磷酸腺苷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有借鉴意义.

  • 基于共享系统研究血小板聚集率对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的影响

    作者:刘丹;张鑫鑫;王舒;孟智宏;郑健刚;高旸;高淑红;路明;赵红;韩宝杰;马涛;于涛

    目的 基于中医药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采集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对中风偏瘫患者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 依据入院时第一次血小板聚集率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聚集率降低组、血小板聚集率正常组和血小板聚集率升高组,观察3组患者入院第一天、第一周、第二周的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三组针刺治疗前后MAS、NIHSS、BI量表评分变化,各组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参数检验对各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率正常组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聚集率正常有利于提高针刺疗效.

  • 健脾止血方对脾不统血证大鼠出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文亮;王淑美;张淑慎;魏玉林

    目的:研究健脾止血方对脾不统血证大鼠出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归脾汤组),健脾止血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小承气汤+阿司匹林灌胃法建立大鼠脾不统血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0.5 ml,归脾汤组给予归脾汤6.0 g/ kg 灌胃,健脾止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健脾止血汤2.0 g/ kg,4.0 g/ kg,6.0 g/ kg,每日1次,共2周。检测各组大鼠出凝血时间、凝血指标[(凝血酶原(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健脾止血方高剂量组出凝血时间明显缩短,PT、APTT、TT 缩短,FIB 明显增加,血小板聚集率提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健脾止血方高剂量组作用优于归脾汤组(P <0.05)。结论健脾止血方能够促进脾不统血证大鼠血液凝固,其止血作用优于归脾汤。

  • 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家兔高脂血症防治作用的研究

    作者:郝晋东;张宁霞;郑魁山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32只青紫兰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日给模型组、热补组和平补组家兔喂服高胆固醇饲料复制高脂血症模型.治疗组家兔每天同时取"足三里""三阴交"和"血海"穴分别施以热补针法和平补平泻针法.7周后采血取材,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以二磷酸腺苷为诱导剂检测血小板聚集率,HE染色观察主动脉内膜斑块变化.结果:热补针法组家兔血清TC含量明显降低,血清HDL含量明显升高,与平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G含量和LDL含量明显降低,但与平补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热补针法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平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热补针法调节血脂和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优于平补平泻针法,可能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关.

  • 针药并用对冠心病患者血瘀高凝状态的影响

    作者:张艳玲;李创鹏;杨慧珊;彭敏

    目的:观察针刺对冠心病患者血瘀高凝状态中血栓长度(VL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聚集率(PAGM)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药物组各30例,测定其治疗前后VLT、Fbg、PAGM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的VTL、Fbg、PAGM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P<0.01),针药组治疗后VTL、PAGM低于药物组(P<0.05),且临床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可较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瘀高凝状态,提高冠心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水蛭免加热提取物对高凝动物模型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作者:张强宗;刘俊田;史小莲;李静莉

    目的:观察水蛭免加热提取物对鞣花酸所致高凝动物模型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动物灌胃给药,小鼠尾静脉注射鞣花酸制造高凝动物模型,以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T);眼球采血,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CT).大鼠舌下静脉注射鞣花酸,腹主动脉采血,用试剂盒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法测定凝血因子Ⅱ的活性,按吴氏法测定循环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水蛭免加热提取物能延长高凝模型小鼠的BT、CT和高凝模型大鼠的PT、APT,抑制凝血因子Ⅱ的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结论:水蛭免加热提取物对高凝模型动物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 红景天苷对大鼠和小鼠血液系统的影响

    作者:杜保生;颜天华;马莹;王秋娟;杨伟

    数无明显影响.结论:红景天苷能显著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 复方仙灵脾注射液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作用

    作者:李国庆;武继涛;郑绍周

    复方仙灵脾注射液是河南中医学院郑绍周教授研制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经验方,具有补肾益气、活血通络的功效.

  • 活血、益气方药对心梗后左心衰大鼠血TNF和血小板聚集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李敏;朱明军;王亚红

    目的:对比观察活血、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左心衰大鼠血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心梗后左心衰动物模型,比较观察由丹参、川芎、红花组成的活血注射液和由党参、黄芪组成的益气注射液对心梗后左心衰大鼠血TNF、血小板聚集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血TNF水平明显升高(2.842±0.98 3;1.412±0.387,P<0.01),各治疗组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67.06±3.95;46.33±3.56,P<0.05),各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P<0.01).结论:活血、益气方药通过减少TNF的分泌或拮抗TNF的途径而降低血浆TNF水平,这可能是益气、活血方药改善心衰血流动力学、干预心室重构、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生化机制之一.

  • 水蛭颗粒与阿司匹林联用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佳;唐海沁;方朝晖;胡业彬;张亚辉;杜卫甫

    目的 观察水蛭颗粒对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就诊顺序及病史选取50 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A 组,50 例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为B 组,均已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 次/d)>2 周,入选后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 次/d)基础上加用水蛭颗粒1.5 g 冲服,早晚各1 次,连服2 周.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结果 水蛭颗粒治疗2 周后,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诱导的PA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组间比较,治疗前A 组较B 组PAG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 组P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水蛭颗粒与阿司匹林联用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PAG 水平,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

  •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脂水平变化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毛玲;韩夕明

    目的:分析糖尿病(DM)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两者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阻抗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引用日立76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在不同分组中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与正常对照组有有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小板聚集实验和血浆中血脂水平的变化,对指导糖尿病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脑血栓片对急性脑梗死病人D-二聚体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作者:王宁

    目的:探讨脑血栓片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治疗前后 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病人属瘀血证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脑血栓片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D-二聚体、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片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恢复期瘀血型的重要辅助方法,并可有效改变脑梗死恢复期病人血液粘、浓、凝、聚状态。

508 条记录 1/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