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血小板药物对TIA患者CD62p和PAC-1表达率的作用

    作者:高飞;陈晶;贺政新;侯天文;高艳

    目的 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变.探讨TIA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缓释双嘧达莫3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血小板活化抑制作用的机制,比较3种药物联用和单用的不同效果.方法 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上初入院的TIA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第一组患者分别给予缓释双嘧达莫200 mg和阿司匹林25 mg,2/d;第二组患者分别给予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80 mg,1/d;第三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1/d,同时随机抽取40岁以上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患者入院治疗前、治疗7d和治疗15 d后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膜暴露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的表达率,并比较3组药物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作用.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IA患者各试验组初入院时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PAC-1表达均升高,但各试验组间没有明显差别.3组抗血小板药物对TIA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和PAC-1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同.第一组在治疗7d后对血小板PAC-1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只对血小板CD62p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治疗15d后能明显抑制血小板CD62p和PAC-1的表达;第二组在治疗7d和15d后抑制血小板PAC-1表达的作用显著,但对CD62p表达的抑制作用较小;第三组单独给药比第二组联合用药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TIA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明显高于健康人.在TIA患者中,3组药物对血小板活化的抑制方式不同.缓释双嘧达莫+阿司匹林是治疗TIA、抑制血小板CD62p和PAC-1表达的有效药物,但其作用效果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预测

    作者:王青川;马国诏;王爱华

    目的 分析ABCD2(年龄、血压、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糖尿病)评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颅内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特征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 ~2018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11例TIA患者,就其ABCD2评分DWI及MRA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直线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ABCD2评分与TIA发作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以及ABCD2评分联合DWI、MRA特征预测脑梗死发生的效能.结果 ABCD2评分危险度中危、高危者,其TIA发作后2、7和30 d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低危者;DWI异常者,其TIA发作后2、7和30 d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正常者;颅内动脉狭窄率 ≥50%者,其TIA发作后30 d脑梗死发生率高于<50%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示,ABCD2评分与TIA发作后2、7和30 d脑梗死发生率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即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发生率越高(P<0.05).ROC曲线示,以ABCD2评分 ≥4分、DWI异常、颅内动脉狭窄率 ≥50%联合预测TIA发作后2、7和30 d后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811和0.816,提示联合预测的准确性较高(P<0.05).结论 TIA发作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较高,联合ABCD2评分及DWI、MRA特征,能够为脑梗死的预测提供可靠参考.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巴曲酶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作者:袁小娜;娄季宇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巴曲酶针应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TIA住院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钙素钙针皮下注射,并给予巴曲酶针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低分子钙素钙针皮下注射.结果: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小.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巴曲酶针应用治疗TIA临床效果满意,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评估分析

    作者:曾江波

    目的:探讨并分析DWI(磁共振弥散成像)对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抽取我院于2011年2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2例,并根据缺血性脑卒中的发展情况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44例为住院当中没有发展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组8例为住院当中发展成为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3天之内和通过治疗2周之后行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并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和入院时检查的责任病灶阳性率相比,A组显著较低,而与2周之前相比,B组患者2周之后所检测出的病灶阳性率明显较高.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缺血程度可以通过DWI进行有效评价,其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探讨

    作者:魏杰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94例,分析其生化、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194例TIA患者中有动脉粥样硬化122例(占62.89%),糖尿病23例(占11.86%),心功能异常21例(占10.82%),高血压12例(占6.19%),严重贫血4例(占2.06%),颅内肿瘤例1(占0.52%),未明确原因11例(占5.67%).结论:很多原因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中动脉硬化特别是颅脑动脉硬化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主要病因.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宏伟;李小燕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93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及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一个疗程(14 d)后治疗组改为单用阿司匹林治疗,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47例中45例TIA发作在7d内控制且无复发,有效率为95.7%,对照组46例中20例TIA发作在7d内控制且无复发,有效率为43.5%,有10例发展为脑梗死,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临床疗效显著,对凝血功能无影响,安全性高.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

    作者:查贤强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60例.甲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乙组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甲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低于乙组的9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乙组低切黏度、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P﹤0.05).结论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 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建凯;陈宝红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PT、APTT、FIB、PLT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FIB、PL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发展为脑梗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增加氯吡格雷能有效提升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屈苗苗

    目的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患者入院后的3个月内(包括出院之后)将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视作脑梗死组,将未进展为脑梗死的患者视为未进展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合并症等.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84例患者经随访,进展为脑梗死有17例(20.24%);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临床类型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组患者疾病首次发作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及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糖、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进展组(P<0.05),且合并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颈部血管斑块等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未进展组(P<0.05).结论 患者疾病首次发作到接受治疗的时间及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血糖、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高血压、高脂血症、颈部血管斑块或糖尿病等合并症均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对于具备上述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的患者,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时刻注意患者病情,给予延缓脑梗死进展处理及预防工作,减少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几率,从而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 基于ROC曲线不同评分方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继发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作者:陶云坤

    目的 探讨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不同评分方法对TIA后7d内继发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的10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分别对其采用4种评分模型评分,根据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4种评分准确度,以及对佳界值进行计算.结果 4种评分对7d内脑梗死风险预测的AUC分别为0.61、0.65、0.77、0.89,均大于基准线的面积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ABCD3-I较其他3种评分预测准确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佳界值是6.结论 ABCD3-I对TIA后7d内继发脑梗死风险的预测准确度较好,其评分大干6分时需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于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法与措施.

  • 瑞舒伐他汀钙对血脂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作者:康亭亭

    目的:本文主要就瑞舒伐他汀钙对于血脂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脂水平影响情况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就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血脂正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所有患者的随机分组,其中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进行治疗,60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C-C)、三酰甘油(TG)水平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瑞舒伐他汀钙的应用,能够对但暂行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有效的降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高血糖状态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

    作者:帕提古丽·阿布力米提;莎米拉·吐尔逊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高血糖状态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的86例高血糖状态下发作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对其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及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根据患者血糖状况判别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74.42%,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药物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能够改善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状况,减少患者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效果显著.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杨春雨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某时段内我院接诊的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用药措施的差异分为2组,对照组阿司匹林单药治疗,观察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分析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97.1%,对照组为82.8%,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治疗疗效以及血流动力学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作用分析

    作者:曹雪微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为常规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常规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干预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干预组(91.67%)明显高于常规组(78.33%),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玲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TIA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抗血小板聚集及氟伐他汀40mg调脂,胞二磷胆碱1g改善脑功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10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TIA,临床疗效安全有效.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耿红梅;周方红;雷琴;孙亚南;高靖如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路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路径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日常各项护理工作,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日常各项护理工作,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路径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促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康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ABCD2结合 DWI 评估 TIA 短期预后

    作者:马微;许玫;宋海涛;齐敏;候丽芳

    目的:探讨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像( DWI)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1年1月~2013年8月178例首次住院的TI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ABCD2评分法进行评估,并结合DWI检查结果,分析不同ABCD2评分、 DWI表现与TIA后7 d内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结果:178例TIA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4.0%。 ABCD2评分与TIA后7d内脑梗死发生率呈正相关, 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r=0.786, P<0.05);低危(0~3分)、中危(4~5分)和高危(6~7分)患者间脑梗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WI阳性的患者7d内脑梗死的发生率与DWI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ABCD2评分结合DWI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751)高于ABCD2评分法(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D2评分结合DWI对TIA的分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预测TIA短期发展为脑梗死的临床评估价值。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黄元发;杜红;刘峰;邹南安;胡含明;王敬朋;王爱华

    目的 分析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均接受3D-ASL和MRA检查,观察患者MRA下血管形态,并检测相对脑流量(rCBF),分析对比3D-ASL和MRI的诊断结果.结果 3D-ASL联合MRA的血管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MRA及3D-ASL(P<0.05);健侧rCBF明显高于患侧(P<0.05);17例TIA患者3D-ASL与MRA诊断一致率为64.71%;大面积梗死患者3D-ASL灌注异常与MR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小面积梗死患者3D-ASL灌注异常与MRA的一致率为27.78%.结论 3D-ASL在TIA中的诊断价值高于MRA,且前者能够定量分析TIA患者早组织血流灌注程度,两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TIA的诊断准确率.

  • 叶酸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马新路

    目的 探讨应用叶酸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门诊接收治疗的30例TIA伴高Hcy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联合叶酸片进行治疗,测定两组血浆Hcy水平,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血浆Hcy水平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叶酸片可以提高TIA伴高Hcy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疗效更佳.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分析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郑文进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福建省德化县医院收治的84例TIA患者,对其行DWI扫描.观察MRI不同序列的诊断结果,对DWI表现进行观察,对比DWI阳性组、阴性组的临床症状情况和临床转归情况.结果 DWI序列的阳性病灶检出率高于T1 WI+T2 WI、FLAI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运动障碍、失语外,DWI阳性组、DWI阴性组的临床症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临床症状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发病至DWI检查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WI阳性组同失语、运动障碍、发作次数及症状持续时间存在相关性;DWI阳性组的无再发卒中发生率低于DWI阴性组(P<0.05),再发短暂性脑缺血、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高于DWI阴性组(P<0.05).结论 TIA患者行DWI,可据DWI阳性结果评估是否存在脑梗死的风险;DWI的异常独立相关因素为失语、运动障碍,发作次数>3次且症状持续时间>1 h.

2059 条记录 1/103 页 « 12345678...10210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